梁纪一 翻译 第2节
丁卯日,萧衍诏令奉南齐和帝为巴陵王,并在姑孰为他修建王宫,对他的待遇和礼仪,都仿照南齐开国之初对待汝阴王的做法。奉宣德太后为南齐文帝妃,王皇后为巴陵王妃。又对南齐的王、侯全都降低一级爵位,除去他们的封国,只有宋汝阴王不在除去之列。
梁武帝萧衍追尊父亲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为献皇后。追谥妃子郗氏为德皇后。大封文武功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公、侯。萧衍又立弟弟中护军萧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萧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萧憺为始兴王;任命萧宏担任扬州刺史。
丁卯日,武帝任命中书监王亮担任尚书令,相国左长史王莹担任中书监,吏部尚书沈约担任尚书仆射,长兼侍中范云担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武帝诏令,把后宫、乐府、西解、暴室中的妇女全部遣送回家。
戊辰日,巴陵王萧宝融去世。当时武帝想以南海郡为巴陵国,把巴陵王迁到那里。沈约却对武帝说:“古今不同,魏武帝曾经说过‘不可贪慕虚名而招致实祸。’”武帝听了点头赞同,于是派遣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向巴陵王进献生金,让他吞下去。巴陵王说:“杀死我不须用金子,有醇酒就足够了。”于是就让他喝醉;郑伯禽上前将他折杀。
当初巴陵王萧宝融镇守荆州的时候,琅邪人颜见远担任他的录事参军。等即位之后,又担当治书侍御史兼中丞。巴陵王禅位之后,颜见远就绝食数天而亡。武帝听说此事后,说:“我接受禅让而登基是顺应天心和人愿,和天下士大夫们有什么关系,而颜见远竟然如此!”
庚午日,武帝诏令:“官吏们依照周代、汉代的先例,议定赎刑条例,凡是身居官位而犯罪处以鞭杖之刑的人,全部可以用赎金解除惩罚,各台省的令史、士卒犯罪而愿意赎刑的,亦听任其便。”
武帝封谢沭县公萧宝义为巴陵王,让他奉祀南齐祖先。萧宝义自幼就有残疾,不能说话,因此得以保全。
南齐南康侯萧子恪及其弟弟祁阳侯萧子范曾经因事入见武帝,武帝从容不迫地对他们说:“天下的名位和爵禄是不可以力取的,倘若没有运气,即使有项羽的力量,最终还是会败亡。宋孝武帝性情猜忌,兄弟中稍微有好名声的,都被他毒杀,朝廷中的臣子们因为被猜疑而含冤死去的一个接着一个。然而有人虽然被怀疑却不能除掉他,有人没有受到怀疑却最终成为后患,比如你们的祖父高帝因为才能被怀疑,但是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湘东王刘彧因凡庸愚笨而没有被怀疑,但是孝武帝的子孙最后却都死在他手中。我在那时已经出生,刘彧他岂知我会有今天!由此可知,拥有天命的人,是别人谋害不了的。我刚刚平定建康的时候,人们纷纷劝说我除掉你们以便统一人心,我当时倘若依从这一建议行事,谁会说不可以呢?我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正是因为考虑到江南每次改朝换代,一定会进行残杀屠灭,导致和气受损,所以国祚都不长久。另外,由齐而梁,虽然说是改换天命,却与前代有所不同,我与你们兄弟虽然出了五服,但是宗属关系并不疏远,而且在齐国创业之初就曾经同甘共苦过,两家情同一家,因此怎么可以一下子形同路人!你们兄弟果真有天命的话,就不是我所能杀害得了的;倘若没有天命,我又何必忽然杀掉你们呢!杀掉你们只能向世人表明我没有度量罢了。况且,明帝在建武年间杀害高帝和武帝的子孙,导致你们家门遭殃,所以我举义兵起事,不仅是自雪家耻,也是为你们兄弟报仇雪恨。你们倘若能在建武、永元年间拨乱反正的话,我一定会放下干戈而推奉拥戴!我是从明帝家夺取的天下,并不是从你们家夺取的。过去,刘子舆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汉光武帝说:‘倘若汉成帝再生,也不可能重新获得天下,何况是刘子舆呢!’曹志是魏武帝的孙子,是晋朝的忠臣。况且你们如今仍然是皇家宗室,我坦诚地说了以上这些话,希望你们内心不要再有见外之意。不久之后,你们就会知道我的寸心了。”萧子恪兄弟共有十六人,都在梁朝做官,萧子恪、萧子范、萧子质、萧子显、萧子云、萧子晖都以才能闻名,历任清高而显要的官职,各人都能得天年而善终。
武帝诏征谢朏担任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何胤担任右光禄大夫,何点担任侍中;何胤与何点最终没有上任。
癸酉日,武帝诏令:“在公车府谤木与肺石的旁边分别放置一个盒子,倘若平民处士要对朝政提出意见,而官吏们又没有谈到,就把意见投入谤木旁边的盆子中;倘若有谁因功劳或才能被冤沉而没有上报,想要申诉,就把申诉书投入肺石旁边的盒子中。”
武帝身穿洗过的衣服,日常用膳只是菜蔬之类。凡是任命高级官员,务必挑选那些廉洁公正的人,把他们都召到殿前,用治政之道勉励他们。他提拔尚书殿中郎到溉担任建安内史,左户侍郎刘鬷担任晋安太守,这两人都以廉洁著称。到溉是到彦之的曾孙子。武帝又诏令:“小县县令倘若有能力,就升任大县县令,大县县令有能力,就升任郡守。”并且任命山阴县令丘仲孚担任长沙内史,武康县令东海人何远担任宣城太守。这样一来,官吏们无不致力于廉政勤勉。
鲁阳蛮围攻北魏湖阳,抚军将军李崇率领军队打败他们,斩杀鲁北燕;北魏迁移一万多户当地的蛮人进入幽州、并州以及六镇,但是没过多久这些人就都叛逃南归,他们所到之处都派兵追捕,追达黄河边时,被全部杀死。
闰四月丁巳日,北魏顿丘匡公穆亮去世。
南齐东昏侯的宠臣孙文明等人虽然已经被赦免,但仍然觉得不安。五月乙亥日夜间,他率领同伙数百人趁运送芦苇火把的机会,把兵器藏在柴中,进入南、北掖门发动叛乱。放火焚烧神虎门、总章观,闯入卫尉府,斩杀了卫尉洮阳愍侯张弘策。前军司马吕僧珍正在殿内当值,派宿卫兵抵抗暴徒,却没能挡住。这时,武帝身着戎服来到前殿说:“反贼们乘夜攻来,是因为他们的人数少,天一亮就会逃跑。”他命令击响五鼓,鼓声一响,领军将军王茂、骁骑将军张惠绍知道天子有难,立刻带兵前来救驾,贼盗们都四散逃走;经过搜捕,将他们全部诛灭。
江州刺史陈伯之目不识丁,收到文书与诉讼案卷,只会核批画行。有事情发生,都是通过典签口头传达,所以予夺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典签手中。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永忠过去曾对陈伯之有恩,陈伯之就任命邓缮为别驾,戴永忠为记室参军。河南人褚居住在建康,一向品行不端,所以仕途非常不得志,于是他经常去拜访尚书范云,但是范云对他不予礼遇。褚
因此大为恼怒,私下对自己的亲信说:“自从建武年间以来,身处草泽的低贱家族都变成贵人,我又有什么罪却被弃而不用!如今天下初创,饥荒连连,因此再次发生大乱也不可预知。陈伯之坐镇江州,拥有强大的兵力,却不是皇上的旧臣,所以有自我猜疑的心理;况且火星又出现在南斗位置上,预示将有天子之事,怎知不是为我而出现的啊!如今,我们就去奔投陈伯之,方便行事,倘若事情不能成功,就投奔北魏,也不失能做一个河南郡守。”于是,褚投靠了陈伯之,大获陈伯之的亲近。陈伯之又任命同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于是褚
和朱龙符两人一起乘着陈伯之愚昧不明,任意妄为,恶行不断。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