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梁纪 » 梁纪三 > 梁纪三 翻译

梁纪三 翻译

起著雍困敦(公元508年),尽阏逢敦牂(公元514年),凡七年。

高祖武皇帝三

天监七年(戊子,公元508年)

春季正月,北魏颍川太守王神念来投靠梁朝。

壬子日,梁朝委任卫尉吴平侯萧昞兼任领军将军。

武帝颁布诏令命令吏部尚书徐勉将百官的九品定成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二月乙丑日,增设镇、卫将军之下为十品,共计二十四班;没有纳入十品以内的,另外还有八班。还设立二十四班用于外国的将军,共计一百零九号。

庚午日,武帝颁布诏令设立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门负责寻求人才向上举荐。

乙亥日,梁朝委任南兖州刺史吕僧珍担任领军将军。领军主管里外兵权,但是自从宋孝建年间以来,制局掌管大权,和领军分管兵权,典事之上皆得奏报,而领军则手无实权,无所作为。等到吴平侯萧昞出任领军一职的时候,因为他严谨负责,执法严苛,因此官曹肃然而听从号令。制局监们平时习惯了皇帝的宠幸,对于萧昞的那一套很不适应,因此萧昞无法长时间在朝中停留,丙子日,外放担任雍州刺史。

三月戊子日,北魏皇子元昌去世,侍御师王显治疗不当,当时的人们都觉得他是奉行高肇的旨意而行事的。

夏季四月乙卯日,梁朝皇太子纳妃子,实行大赦。

五月己亥日,武帝又设立了宗正、太仆、大匠、鸿胪,同时增设太府、太舟,加之原有的共计为十二卿。

癸卯日,梁朝任命安成王萧秀担任荆州刺史。之前,巴陵的马营蛮沿着长江为寇,州郡无法平定,萧秀派出防阁文炽带领一队人马将江边的树木焚烧殆尽,马营蛮因此而失去了依仗的天险,所以再不敢出来抢掠,从此州境之内再没有寇患。

秋季七月甲午日,北魏将高贵嫔立为皇后。尚书令高肇也因此更加位高权重而独揽大权了。高肇更改了很多先朝的旧制度,削减封秩,打压贬黜有功之臣,因此一时间怨声载道。群臣宗室都对高肇俯首听命,只有度支尚书元匡与高肇相对抗,他先是自己打造一副棺材放置在听事的地方,想要将棺材用车运送到殿上去揭露高肇的罪状,之后以死对皇上进行死谏。高肇得知这件事以后对元匡非常憎恨,恰巧遇上元匡和太常刘芳商议度量衡一事,高肇认同刘芳的看法,于是元匡就和高肇争执吵闹,将高肇比成指鹿为马的赵高。御史中尉王显在奏章里对元匡诬蔑宰相高肇一事进行弹劾,相关部门因此判处元匡死刑。皇上颁布诏令免除元匡死罪,贬谪为光禄大夫。

八月癸丑日,梁朝竟陵壮公曹景宗去世。

当初,北魏宣武帝给京兆王元愉纳了于皇后的妹妹做妃子,元愉对这个妃子很不喜欢,宠爱妾室李氏,诞下儿子宝月。于皇后将李氏召进宫中,用棍打她。元愉骄奢淫逸,所做的大多是不法之事。宣武帝将元愉召至宫中进行询问调查,杖责五十大棍,外放他担任冀州刺史。元愉自认为年长,但是自己的权势地位都不如两个弟弟,因此心中暗生怨恨。同时,因此自己与爱妾多次遭受羞辱,高肇又屡次进谗言诬陷自己兄弟三人,因此元愉内心愤恨不已;癸亥日,元愉将长史羊灵引、司马李遵杀死,诈称收到清河王元怿的密报,密报中有“高肇弑君谋逆”的字样。因此,元愉就在信都的南郊建坛祭天,即皇帝位,发布大赦之令,将年号改为建平,并且将李氏立为皇后。法曹参军崔伯骥不听从,被元愉杀掉。冀州以北的州镇都疑心北魏朝廷发生变故,定州刺史安乐王元诠把实际情况详细告诉他们,各州镇这才放心。乙丑日,北魏任命尚书李平担任都督北讨诸军、行冀州事,派他前去征讨元愉。李平是李崇叔父的弟弟。

丁卯日,北魏实行大赦,将年号改为永平。

北魏京兆王元愉派出使者前去游说平原太守清河人房亮,房亮将来使杀了;元愉又派他的将领张灵和对房亮发动进攻,被房亮击败。李平的部队到达经县,各路部队汇合在一起,夜晚,有几千名蛮兵来偷袭李平的军营,飞箭射入了李平的大帐之中,但是李平毫不惊慌,坚卧不动,没过多久就自行平定下来了。九月辛巳朔日,元愉在城南草桥迎战李平,李平奋力发动进攻,大败敌军,元愉摆脱敌军逃进城里,李平进军将城包围。壬辰日,安乐王元诠在城北将元愉的部队打败。

癸巳日,梁朝将皇子萧绩立为南康王。

北魏册立高皇后的时候,彭城武宣王元勰一再劝谏不可以这样,但是宣武帝没有理会。高肇因此对元勰心生怨恨,多次在宣武帝面前进谗言诬陷元勰,但是宣武帝没有听信。元勰推举自己的舅舅潘僧固出任长乐太守,京兆王元愉造反,威胁潘僧固与他一同造反,于是高肇进而诬陷元勰和北方的元愉彼此勾结,募集南方的蛮贼。彭城武宣王元勰属下的郎中令魏偃、之前的防生僻字_古文自编16918号高祖珍希望能够得到高肇的提拔,因此就和高肇勾结,一起诬陷元勰。高肇命令侍中元晖将这件事上报给宣武帝,元晖没有听从,又命令左卫元珍去上报。宣武帝就这件事向元晖询问,元晖表示元勰不会做这种事;宣武帝又就这件事向高肇询问,高肇将魏偃和高祖珍叫来作证,于是宣武帝对于高肇的诬陷深信不疑。戊戌日,宣武帝下诏命元勰和高阳王元雍、广阳王元嘉、清河王元怿、广平王元怀、高肇一同赴宴。元勰的妃子李氏正在生产,因此他再三辞谢不去赴宴。中使连续不断前来宣召,元勰迫不得已,只能和李氏诀别,之后登车而去,从东掖门进入,经过小桥,拉车的牛不肯向前走,打了它许久依旧不肯向前迈步,又有使者指责元勰来迟了,因此只能将牛解开,用人拉着车进去。宴会在宫内举行,到了晚间,众人都喝醉了,宣武帝命令他们各自寻找方便之处休息。没过多久,元珍率领武士将毒酒送来,元勰说:“我没有犯罪,希望可以再见皇上一面,死而无憾!”元珍说:“皇上怎么可以再见到呢?”元勰说:“皇上圣明,不应当无缘无故地杀我,请求和诬陷我的人当面对质!”武士用刀环打元勰,元勰大声叫喊:“冤枉啊!苍天啊!我如此忠诚反倒被杀!”武士继续打他,元勰只好喝下毒酒,武士上前将元勰杀死,天亮以后,用褥子将尸首裹住用车送至他的府第,宣称大王因为饮酒过量而死去。李妃嚎啕大哭,高声喊道:“高肇扭曲事实,枉杀好人,若是老天有灵,你如何能得到善终呢?”宣武帝在东堂对元勰进行悼念,赠官及葬礼全都优厚,追加等级。朝廷内的大小官员,全都丧气感叹,路上的男女都哭着说:“高令公枉杀贤能的彭城王。”自此朝中上下对高肇越发怨恨了。

京兆王元愉没法守住信都,癸卯日,放火将城门烧掉,带着李氏和四个儿子,在一百余名骑兵的护送下突破包围逃走。李平来到信都,将元愉所设立的冀州牧韦超等人杀死,派统军叔孙头前去追击元愉,将他擒获,关押在信都,并且上报朝廷。大臣们请求将元愉杀死,但是宣武帝不同意,下令将他押解至洛阳,要采用家法训责他。当元愉经过野王的时候,高肇偷偷派人将他杀掉。元愉的几个儿子来到洛阳,宣武帝将他们全部赦免。

宣武帝要处死李氏,中书令崔光进谏道:“李氏还在怀孕,刳胎的刑罚,乃是桀、纣所为,过于残忍并且不合法。还请等她生产之后,再处以刑罚。”宣武帝采纳了崔光的提议。

李平抓捕并关押了元愉的残余同党一千多人,打算全都处死,录事参军高颢说:“这些人都是被迫胁从,既然之前已经对他们承诺过免他们一死,就应当上表将情况说清楚。”李平采纳了高颢的提议,于是这些人才逃过一死。高颢是高祐的孙子。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