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梁纪 » 梁纪三 > 梁纪三 翻译 > 第2节

梁纪三 翻译 第2节

济州刺史高植带领州军袭击元愉,立下功劳,应该加封,但是高植不肯接受,道:“我家蒙受朝廷大恩,为国家效力,实在是应该尽的大节,哪里还敢要求赏赐呢?”高植是高肇的儿子。

李平被晋升为散骑常侍。高肇和中尉王显一直对李平非常忌恨,于是王显就弹劾李平在冀州暗中拦截并留下叛党而没有输入官府为奴,高肇上奏将李平自朝廷中除名。

当初,在献文帝时期,柔然国有一万余户投降北魏,这些人被安置在高平、薄骨律二镇,等到太和末期,几乎都叛逃殆尽,只有一千多户还留在这里。太中大夫王通请示将这些柔然人迁移至淮北去,这样能够避免他们再度叛逃,朝廷下诏命令太仆卿杨椿持节到那里主管柔然人迁移这件事,杨椿上表说:“先朝之所以将这些归顺的柔然人安置在边境地区,目的是为了招附异族,并且将汉、戎区分开来。现在,新依附的人口非常多,要是他们看到之前依附的人被转移,肯定心生不安,这会加速他们叛逃。并且这些人衣毛食肉,不畏冬季不惧寒冷,南方气候湿热,将他们迁至那里的话,他们必定会因此生病并死去。要是真的实行这件事的话,非但会丧失境外的归顺之心,而且也丧失让他们在边境护卫的益处,再说将他们安置在中夏,或许会产生后患,因此并不是良策。”建议没有被采纳,因此这些柔然人就被迁移到济州,让他们顺着黄河边居住。京兆王元愉反叛的时候,这些人纷纷横渡黄河投靠元愉,沿途烧杀抢掠,与杨椿当初预料的完全一致。

庚子日,北魏郢州司马彭珍等人背叛国家,暗中率领梁朝士兵赶赴义阳,三关守将侯登等人将城献出归降了梁朝。郢州刺史娄悦环绕城池坚守,北魏任命中山王元英担任都督南征诸军事,率领三万步、骑兵从汝南出发前去支援。

冬季十月,北魏悬瓠主帅白早生将豫州刺史司马悦杀死,自称为平北将军,向梁朝司州的马仙琕请求支援。那个时候,荆州刺史安成王萧秀担任都督,马仙琕将情况写在信上给萧秀送去请求前去支援,萧秀属下的参佐们都觉得应该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得到批准之后才可以行事,萧秀道:“白早生正在等着我们去增援,才能够保全自己,因此应当立即前去援救,尽管等待朝廷批准是原有的制度,但是并不是应急的对策。”于是派兵前往支援白早生。梁武帝也下诏命令马仙琕前去救援白早生。马仙琕在楚王城驻军,派副将齐苟兒率领两千士兵协助守悬瓠。梁武帝任命白早生担任司州刺史。

丙寅日,梁朝委任吴兴太守张稷担任尚书左仆射。

北魏任命尚书邢峦兼管豫州事宜,领兵对白早生发动进攻。宣武帝问邢峦:“你说白早生是会逃走,还是会坚守呢?什么时候可以将他平定?”邢峦回答道:“白早生不具备深远的谋略和智慧,只是因为司马悦暴躁凶残,所以利用众人的愤怒进而造反作乱,百姓受到他的凶威胁迫,没有办法只能顺从他。就算梁朝部队进入城中,但是由于水路不通,粮运也不能持续,也只能被我们抓获。白早生受到梁朝的支援,沉溺于利欲之中,肯定会死守而不会逃走。要是派朝廷大军前去讨伐,士民们一定会很快就归顺我们,不出今年,肯定能将白早生的头颅送至京师。”宣武帝非常高兴,下令邢峦先行出发,中山王元英紧随其后。

邢峦带领骑兵八百人,加速赶路,仅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来到鲍口。丙子日,白早生派出他的大将胡孝智率领士兵七千人,在距离城二百里的地方抵御邢峦,邢峦奋勇进攻,大败敌人,势如破竹,直奔悬瓠。白早生出城迎敌,邢峦又将他打败,因此横渡汝水,包围悬瓠城。宣武帝下诏命令加封邢峦为都督南讨诸军事。

丁丑日,北魏镇东参军成景雋将宿豫的主将严仲贤杀死,献出城投奔梁朝。这个时候,北魏的郢、豫二州,自悬瓠以南一直到安陆各个城镇全部失守,仅剩义阳一城还继续坚守。蛮族将领田益宗带领群蛮投附北魏,北魏委任他担任东豫州刺史,梁武帝用承诺封他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五千户郡公的好处招降田益宗,但是田益宗并没有接受。

十一月庚寅日,北魏派出安东将军杨椿带领四万士兵对宿豫发动进攻。

宣武帝得知邢峦屡战屡捷的消息,下令中山王元英到义阳去,元英由于缺少兵力,数次上表请求增兵,朝廷没有批准。元英来到悬瓠,就和邢峦一同攻城。十二月己未日,齐苟兒等人将城门打开出来投降,将白早生和他的党羽数十人杀死。元英领兵前往义阳。宁朔将军张道凝先在楚王城驻军,癸亥日,弃城逃走,元英从后面追击,将张道凝杀死。

北魏义阳太守狄道人辛祥与娄悦一起守护义阳,将军胡武城、陶平虏对他们发动进攻,辛祥趁着夜色出来偷袭胡、陶二人的营地,将陶平虏抓获,将胡武城杀死,自此州境得以完整。论功劳辛祥应该受到奖赏,但是娄悦因为自己的功劳不及辛祥而觉得耻辱,于是向执政的高肇诬陷辛祥,因此辛祥就没有得到奖赏。

壬申日,北魏东荆州上表称“桓晖的弟弟桓叔兴前后招募太阳蛮,有一万余户前来依附,请求设立十六个郡,五十个县”。朝廷下诏命令前镇东府长史郦道元前去巡查具体执行。郦道元是郦范的儿子。

这一年,柔然佗汗可汗又派出纥奚勿六跋对北魏进献貂裘,宣武帝并没有接受,依旧和之前一样作了答复。

当初,高车侯倍穷奇被生僻字_古文自编16919号哒杀害,将他的儿子弥俄突抓走了,他的属下四下逃散,有的投靠了北魏,有的投奔了柔然。宣武帝派出羽林监河南人孟威安抚、接纳前来归顺的百姓,将他们安置在高平镇。高车王阿伏至罗非常凶残,高车国人将他杀死,改立他同族的跋利延为高车王。生僻字_古文自编16920号哒带着弥俄突讨伐高车,高车国人将跋利延杀死,将弥俄突迎回国并立为王。弥俄突和佗汗可汗在蒲类海开战,但是战败,朝西逃至三百余里之外的地方去了。佗汗在伊吾北山驻军。恰好高昌王麹嘉请求内迁至北魏去,当时孟威担任龙骧将军,宣武帝派出孟威率领三千凉州兵前去迎接,到达伊吾的时候,佗汗刚一看到孟威的部队,就十分害怕以至于逃跑了。弥俄突得知佗汗逃走了,立刻追击,打败敌军,在蒲类海的北边将佗汗杀死,将他的头发割下送给孟威,并且派出使者给北魏进贡。宣武帝派出东城子于亮前去招待使者,赏赐赠予的物品非常丰厚。高昌王麹嘉在约好的时间内并没有到来,孟威领兵返回。

佗汗可汗的儿子丑奴继位为汗,称为豆罗伏跋豆伐可汗,将年号改为建昌。

刘宋、南齐时期的旧有仪式,祀天的时候都身着衮冕,兼著作郎高阳人许懋奏请裁制大裘,得到批准。

梁武帝即将前往太庙祭祀,诏令:“斋日严禁奏乐,从今往后,舆驾出发的时候,乐队在后面跟随但是不演奏,还宫的时候,依旧按照往常的仪式鼓吹奏乐。”

八年(己丑,公元509年)

春季正月辛巳日,梁武帝在南郊祭拜上天,实行大赦。这个时候,有人奏请在会稽以及国山封禅,梁武帝下令各位儒生起草封禅仪式,打算进行封禅。许懋提议,认为:“舜在泰山烧柴祭拜上天,目的是巡狩。而郑玄引《孝经钩命决》说:‘在泰山进行大祭,烧柴祭祀上天汇报政绩;在梁甫山祭地,刻石记录年号。’这是纬书的歪曲说法,并非是正式经书的初始本意。舜帝每五年进行一次巡狩,四季巡遍四岳,要是目的是封禅的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又像管夷吾所说的七十二君,燧人氏以前,世风质朴百姓淳朴,如何能将金粉书写在竹筒之上呢?当时将绳索打结,用来记事,如何能够镌刻文字汇报自己的功绩呢?管夷吾又道:‘只有接受天命的君主,然后才能封禅。’周成王不是受命之君,如何能够封泰山禅社首呢?神农就是炎帝,但是管夷吾却说是两个人,这实在是荒唐。如果是圣明的君主,不需要封禅;如果是平凡的君主,不应当封禅。大概是齐桓公想举行封禅仪式,管夷吾清楚不可行,因此故意列举很多奇异物象出现的时候才能够进行封禅的事例,以便让齐桓公为难,进而打消他封禅的念头。秦始皇曾经封禅泰山,孙皓曾经派出兼司空董朝来到阳羡封禅国山,都并非大德之事,不应该效法。那么封禅的仪式,也全是捕风捉影的事,丧失了其固有的意义,完全是由于君主在上喜好威名,而臣子们在下阿谀逢迎。古时候的祭祀天地,有着固定的礼仪,表达至诚的敬意,至此而礼数已经完备,至于封禅,实在是臣子不敢妄说。”武帝对于许懋的提议十分赞赏并加以采纳,于是进一步对许懋的提议进行扩充,作为圣旨来回复那些请求封禅的人,这一计划就中止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