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纪五 翻译 第2节
北魏自永平年间以来,就建造明堂及辟雍,服役的人大多不超过一千人,相关部门又将这些人借调去建造寺庙或者服其他劳役,所以十余年过去还是没能够建成。起部郎源子恭为此而上书,提出:“废弃了治国的重要事务,资助并非急需的花费,的确不该,所以应该撤销、减免种种劳役,今早将明堂、太学建造完工,让祖宗有配天的祭礼之期,百姓也可知晓礼乐。”朝廷颁布诏书采纳了他的提议,但是明堂和太学始终没能够建成。
北魏陈仲儒请求依照京房所制定的音律标准来调和八音。相关部门责问陈仲儒道:“京房制定的音律标准,尽管现在有乐器存在,但是很少有人通晓,请问陈仲儒你是得到哪位师傅的指点,又从哪一部典籍中学习到的呢?”陈仲儒回答道:“我生性爱好弹琴,也曾经阅读过司马彪的《续汉书》,看到京房的校音方法,其规则十分清晰明了。因此我就尽力用自己愚钝的头脑,研究了很长时间,颇有所得。以音准取代音律,就是取它的分度用来调校乐器。我对声调本身进行研究,宫、商两音应该低沉,徵、羽两音应该明快。要是依照公孙崇的说法,只用十二音律将乐音划分,却说是变换宫调,清音浊音都具备了。由于黄钟管最长,因此就以黄钟管当作宫音,于是往往跑调。要是平分成八个音,还是需要分别采纳各种乐器,来配成美妙的音乐。若是将应钟当作宫音,蕤宾作为徵音,这样的话徵音沉浊而宫音明快,尽管具有韵律了,但是无法构成曲调。要是以中吕作为宫音,那么十二音律就完全无可取了。如今依照京房的乐书所定,将中吕作为宫音,之后用减弱的音作为商音,以起始的音作为徵音,这样才能够形成韵律。但是公孙崇却将中吕当作宫音,仍旧使用林钟作为徵音,这样如何能够和谐呢?但是音乐非常微妙、精密,史传记载的太过简略,比如过去记载定律数之准共有十三弦,隐间九尺,但是并没有说明是否需要弦柱。并且,一寸音节中存在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音,过于细微,难以分辨。我曾经私下里进行试验,准应当使用弦柱,只要朝前调中间的弦柱,以这样的方式来确定音准的分度,这样产生的音韵就能够自然和谐了。它的中弦粗细应该和琴宫一致,以转弦的轸来调节音律,让它与黄钟合拍。中弦之下依照度数划分为六十音律的清浊音节,其余十二弦应该像筝那样设置弦柱,就是把中弦上一周的乐音,依照度数标注在十二弦上,之后依照相生之法,按次序进行,取十二律的商、徵两音。一旦确定商、徵二音,就用琴五调的调声办法来协调乐器,然后错采众音进行修饰,要是不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声音就难以和谐。况且燧人氏没有向老师学习就掌握了用火的办法,焦延寿没有拜师学艺就更改了音律,因此那些说自己有知识的人希望教导他人但是却没有人跟随他学习,心思通达的人没有老师也能够有所领悟,只要是有一点点的收获,都与他的用心有关,何须非要通过老师的指导才能够创造大业呢!”尚书萧宝寅上奏说陈仲儒的学问并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授,只是轻率地想要制定音律,所以不能认可,因此这件事就此作罢。
北魏中尉东平王元匡由于自己的提议数次遭到任城王元澄的驳斥,十分生气,于是再次修缮之前与高肇抗衡时做的那口棺材,打算以死来弹劾元澄。元澄也因此上奏陈述了元匡的三十余条罪行,廷尉将元匡处以死刑。秋季八月己未日,朝廷颁布诏书免去元匡死罪,剥夺他的官爵,命车骑将军侯刚取代他的中尉一职。三公郎中辛雄上奏了对于元匡的处理意见,提出:“元匡曾经服侍过三朝皇帝,他耿直刚正的事迹,朝廷上下都很清楚。所以高祖给他赐名‘匡’。既然先帝已经在之前包容他,陛下您现在也应该宽恕他,要是最后罢黜他,那么只担心会因此而将忠臣之口堵塞。”没过多久,又委任元匡担任平州刺史。辛雄是辛琛的族孙。
九月庚寅朔日,胡太后巡游嵩高;癸巳日,回到宫中。
胡太后曾经与兼中书舍人杨昱闲聊道:“要是我的亲属在外面任官,有不合民意的事,一旦你知道了,千万不要隐瞒。”杨昱上奏扬州刺史李崇用五车装载财物,相州刺史杨钧打造银质餐具,并赠送给领军元乂。因此胡太后召来元乂夫妇,流着眼泪斥责他们。元乂也因这件事而怨恨杨昱。杨昱的叔叔杨舒的妻子,是武昌王元和的妹妹。元和是元乂的叔祖。杨舒过世后,元氏多次请求搬迁至其他地方居住,杨昱的父亲杨椿哭着指责她,不肯答应,元氏因此很仇恨他们。正逢瀛州人刘宣明密谋造反,事情败露之后,刘宣明逃走。元乂指使元和及元氏诬陷杨昱窝藏刘宣明,并且称:“杨昱的父亲定州刺史杨椿,他的叔叔华州刺史杨津,曾经一起送给刘宣明三百件兵器,打算谋反。”元乂进而给他们定罪,并且派出五百御前侍卫在晚上将杨昱的住宅包围,加以搜查,结果一无所获。胡太后询问这件事,杨昱汇报了遭到元氏怨恨的事。胡太后为杨昱松了绑,将元和及元氏判处死刑。事后元乂解救了他们,最终元和遭到免官以此抵罪,元氏最终也没有被治罪。
冬季十二月癸丑日,北魏任城文宣王元澄去世。
庚申日,北魏实行大赦。
这一年,高句丽王高云过世,世子高安即位。
北魏因为郎官的选拔不够优秀,于是大加淘汰,仅有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和范阳人祖莹等八人因为具备能力而被留用,其余人全被免职遣返。羊深是羊祉的儿子。
普通元年(庚子,公元520年)
春季正月乙亥朔日,梁朝更改年号,实行大赦。
丙子日,发生日食。
己卯日,梁朝委任临川王萧宏担任太尉、扬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王份担任尚书左仆射。王份是王奂的弟弟。
左军将军豫宁威伯冯道根去世。这一天是正月,梁武帝祭祀太庙与小庙,出宫之后,相关部门把冯道根过世的消息告诉了他。梁武帝向中书舍人朱异询问道:“吉凶的事在同一天发生了,今天我可以去凭吊他吗?”朱异回答道:“从前卫献公得知柳庄的死讯,没有脱去祭服就前往吊唁。尽管冯道根不能说是国家重臣,但是也对王室有贡献,去吊唁他,是符合礼仪的。”因此梁武帝就前往冯道根的住宅,很悲伤地哭悼他。
高句丽的世子高安派使者前来向梁朝进贡。二月癸丑日,梁武帝任命高安担任宁东将军、高句丽王,并且派使者江法盛授予他服饰、王冠及佩剑。北魏光州的部队在海中将江法盛擒获,将他送至洛阳。
北魏太傅、侍中、清河文献王元怿,神采仪表佳,胡太后强迫他接受宠幸。但是元怿向来很有才能,辅政多有匡扶补益,又爱好文学,对士大夫礼遇有加,因此有着很高的社会声望。侍中、领军将军元乂在门下省,同时兼管禁卫之兵,他依仗太后的宠幸恃宠而骄,穷奢极欲,元怿经常依法对他进行制裁,于是元乂非常怨恨元怿。卫将军、仪同三司刘腾的势力无论是在朝中还是朝廷外面都很大,吏部为了讨好刘腾,奏请委任刘腾的弟弟担任郡太守,但是由于刘腾的弟弟不管是才能或是资历都不够格,元怿就将奏章压下来,没有上报,刘腾因此也怨恨他。龙骧府长史宋维是宋弁的儿子,元怿推举他担任通直郎,但是宋维实际上是个轻薄无行的人。元乂承诺让宋维享尽荣华富贵,指使宋维诬陷司染都尉韩文殊父子密谋造反,要立元怿为帝。元怿也因这件事而被拘禁,经过调查,并没有发现造反的行为,这才被释放。宋维因为诬告而当以谋反作乱治罪,元乂对太后道:“要是如今将宋维处死,今后就算真有反叛的人,也没有谁敢来报告了。”因此只是将宋维贬为昌平郡太守。
元乂担心元怿最后会变成自己的心头之患,因此和刘腾密谋,命主食中黄门胡定自己供述道:“元怿贿赂我,指使我毒害皇上,承诺要是他做了皇上,就让我享尽荣华富贵。”北魏孝明帝当时年仅十一岁,于是相信了胡定的诬告。秋季七月丙子日,胡太后在嘉福殿,并没有来到前殿,元乂服侍皇帝来到显阳殿,刘腾将永巷门关闭,胡太后不能够出来。元怿进入宫中,在含章殿后遇见元乂,元乂厉声喝止,不许元怿进入,元怿道:“你打算谋反吗?”元乂道:“我不造反,我正打算抓造反的人呢!”因此命令宗士及直斋们抓住元怿的衣袖,将他送至含章东省,派人看守。刘腾诈称皇上的诏令召集公卿们前来商讨,一一陈述元怿造反的罪状;大家都很怕元乂,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只有仆射新泰文贞公游肇驳斥说元怿不可能造反,最终也没有签名。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