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陈纪 » 陈纪三 > 陈纪三 翻译

陈纪三 翻译

起昭阳协洽(公元563年),尽柔兆阉茂(公元566年),凡四年。

天嘉四年(癸未,公元563年)

春季正月,北齐委任太子少傅魏收兼任尚书右仆射。当时武成帝整日喝得醉醺醺的,将朝中大事专门托付给侍中高元海。高元海庸俗粗鄙,武成帝也看不起他;由于魏收向来以才能而闻名,因此任用他。魏收胆怯懦弱,遇事退缩,没过多久就因为庇护纵容的罪名,被免去官职。

兖州刺史毕义云给高元海写信,在信中谈及时事。高元海在入宫的时候不慎将信丢失。给事中李孝贞拿到了这封信,上奏给武成帝,武成帝因此而疏离高元海,委任李孝贞兼任中书舍人,将毕义云召回。和士开又一次在武成帝面前诋毁高元海,武成帝下令鞭打高元海六十下,呵斥道:“之前你唆使我造反,要我这弟弟反叛兄长,极为不义!用邺城的兵力抵御并州,多么愚蠢!”将他贬出朝廷外任兖州刺史。

甲申日,周迪的部下溃散,他逃走翻过东兴岭,逃至晋安,投奔陈宝应。官军攻陷临川,抓获周迪的妻儿。陈宝应派兵支援周迪,留异又派自己的儿子留忠臣随从周迪。

虞寄给陈宝应写信,列举十件事情劝谏他道:“自从上天厌弃梁朝的德业以来,英雄纷起,每个人都认为天下属于自己,但是铲除凶恶平定动乱,天下愿意推戴的是陈氏。难道不是因为有天道运命在,是天命所授予的吗!这是其一。以王琳的强大,侯瑱的势力,进能够威震中原,争夺天下;退能够在长江以外称雄,威震偏远一方。但是朝廷或是派出一支部队,或者凭借一名使臣的游说,王琳就瓦解涣散,投身异域,侯瑱就磕头归顺,托命于朝廷,这全是因为借助天威而铲除祸患。这是其二。如今将军您凭借着藩王贵戚的权势,东南人力之众多,对于朝廷尽忠报效,全力协助圣上,所建立的功勋难道不比窦融更高,受到的宠信超过吴芮,获得封爵以及封地,能够面南称王!这是其三。圣明的朝廷可以不去计较人的缺点及过失,以宽和仁厚求取人才,至于余孝顷、潘纯陀、李孝钦、欧阳生僻字_古文自编17968号等人,都将他们视作心腹,予以重任,心胸开阔,不计较微小的事。何况将军您的过错比不上张绣,罪行与毕谌不同,何必担心危险存亡,于富贵有什么损失!这是其四。现在周、齐两朝睦邻友好,境外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将军队联合起来对着相同方向,已经很久了,并非刘邦、项羽竞相角逐的时机,也不是楚国与赵国合纵连横的形势;怎么能够从容不迫无所作为,安然占领一方呢!这是其五。何况留异将军如同狼一般躲在角落里窥伺,数次遭遇挫败,声名亏丧,胆量气度衰退败落。他的将帅犹豫不决,只盯着个人的利益,谁能身穿铠甲、手持锋利的武器,长驱直入,牵住马匹埋葬车轮,舍身弃命,身先士卒地作战!这是其六。将军兵力的强弱,与侯景相比如何?将军兵力的寡众,与王琳相比怎样?陈武帝于前灭掉侯景,当今圣上于后击溃王琳,这实在是天意,并非人力。何况战争之后,百姓都厌倦动乱,谁还能够抛弃故园家乡,舍妻弃子,不顾生死,跟随将军您迎着刀锋卖命呢!这是其七。遍观历史,子阳、季孟,连续覆灭;馀善、右渠,接连覆亡。天命可畏,不能依靠山川地势。何况将军您想用几个郡的实力来对抗天下的兵力,凭借诸侯的实力违抗天子的号令,强弱逆顺,能够相同吗!这是其八。不是自己的同类,心意肯定也不同;不爱惜自己的亲人朋友,又怎么能够顾及其他事物!留异将军接受国家的爵位,儿子娶了皇室的女儿,尚且能够摒弃上天的眷顾而不觉得可惜,背弃圣明的君主而孤立,遭遇危亡的时候,怎么能够一起分担忧患,而不会背叛将军您呢!等到用兵的时间过长,将士们疲惫不已,就会畏惧诛杀贪图财利,肯定会再出现韩、智在晋阳的诡计阴谋,张、陈在井陉那样的形势。这是其九。北军不远万里前来作战,前锋锐不可当。将军您在自己的地盘作战,人们大都有后顾之忧,众寡不敌,将帅也无法和敌军相比。想要出兵,但是没有正当的理由,想要起事,但是没有适当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兵,不会有丝毫的好处。这是其十。替将军着想,倒不如断绝与留氏的亲属关系。解甲停兵,听从皇帝的诏命旨意。如今捍卫支持朝廷的人还不多,皇子年纪小,只要是宗亲,全都得到恩宠扶植。何况凭借将军您的辖地、才干、名望、势力,能够克己修身,服从中央,臣服于君主,这样您的功绩就可以与刘泽相提并论了!虞寄感激您的恩情,情不自禁地说出这些狂妄的话,要杀要剐,我都甘心领受。”陈宝应看到这封信后十分生气。有人对陈宝应说:“虞公的病情越发严重了,因此话语中多有错误荒谬。”陈宝应的怒意这才略微平息,又由于虞寄在民众中很有声望,所以宽赦了他。

北周的梁躁公侯莫陈崇跟着北周国主武帝前往原州。当天夜里武帝就返回长安,人们暗中奇怪这其中的缘由,侯莫陈崇对亲信说:“最近我听方士说,晋公宇文护今年很不顺利,皇上今晚突然赶回来,不过是因为晋公宇文护死了。”有人将这件事举报了。乙酉日,武帝在大德殿召见公侯,当面呵斥侯莫陈崇,侯莫陈崇战战兢兢地认罪。当天夜里,冢宰宇文护派出使者带领士兵来到侯莫陈崇家中,逼他自尽,然后按照固有的仪式将他安葬。

壬辰日,陈朝委任高州刺史黄法生僻字_古文自编17593号担任南徐州刺史,临川太守周敷担任南豫州刺史。

北周武帝下令司宪大夫拓跋迪制定《大律》十五篇。其中明确规定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一是杖刑,从十下至五十下;二是鞭刑,从六十下到一百下;三是徒刑,刑期从一年至五年;四是流刑,从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五是死刑,分为磐、绞、斩、枭、裂;总共分为二十五等。

庚戌日,陈朝委任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担任江州刺史。

辛酉日,北周武帝颁布诏书:“大冢宰晋国公,从亲戚角度看,是我的兄长,从官职角度看,是朝廷的首辅大臣,从今往后只要是诏令诰书以及所有官署的文书之中,不许直呼其名。”宇文护上书表示坚决推让。

三月乙丑朔日,发生了日食。

北齐武成帝颁布诏令命司空斛律光率领二万名步、骑兵,前往轵关修建勋掌城;修筑二百里的长城,设置十二个戍所。

丙戌日,北齐委任兼尚书右仆射赵彦深担任左仆射。

夏季四月乙未日,北周委任柱国达奚武担任太保。

北周武帝即将巡察学校,委任太傅燕国公于谨出任主管国家教化的“三老”。于谨上书表示坚决推辞,武帝没有批准,依旧奖赏给他“延年杖”。戊午日,武帝驾临太学。于谨进门的时候,武帝在大门与屏风之间迎拜他,于谨还礼答谢。官员在厅堂之中设置三老席,座位面向南方。太师宇文护走上台阶,摆设一张小桌子。于谨入席,面向南倚靠小桌子坐稳。大司马豆卢宁走上台阶,将于谨脱下的鞋子摆放端正。武帝走上台阶,在绣有斧状图案的屏风之前站立,面向西。官员奉送饮食,武帝跪着将装着调料的食器放好,将衣袖挽起亲自给于谨割肉。于谨吃完后,武帝又亲自跪着将装着酒的酒器奉上请于谨漱口。官员将饮食器皿撤去,武帝面向北站着向于谨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于谨起身于坐席后面站立,回答道:“木材通过墨线校正才能平正,帝王能够听从劝谏才是圣明。圣明的君主能够虚心听取劝谏,能够知道自己的得失,这样天下就能够安定。”又说:“就算没有俸禄与部队,但是不能丧失信用;希望陛下不要丧失信用。”还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样做好事的人就会日渐增多,做坏事的人就会日渐减少。”还说:“言论及行为,是立身的基础,愿陛下三思之后再开口,九次思虑之后再采取行动,不要犯下过错。天子犯了过错,就像日食与月食那样,无人不知,希望陛下务必要谨慎做事。”武帝又一次拜谢表示接受,于谨还礼答谢。仪礼结束之后武帝离开太学。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