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纪五 翻译 第2节
炀帝委派右翊卫将军河东人薛世雄担任玉门道行军大将,与突厥的启民可汗合力攻打伊吾国。薛世雄领兵离开玉门时,启民可汗还没有到达。薛世雄孤军越过沙漠,伊吾人起初认为隋军不可能来,所以都没有防备;当听说薛世雄军已渡过沙漠,非常恐惧,请求投降。薛世雄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修筑新城,留下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统领一千余名士兵戍守伊吾城,自己率军返回。
五年(己巳,公元609年)
春季正月丙子日,改东京为东都。
突厥启民可汗前来朝贡,礼遇和赏赐更加丰厚。
癸未日,诏令天下实行均田制。
戊子日,炀帝从东都返回西京。
己丑日,规定民间凡是铁叉、搭钩、刃之类的东西都属于违禁之物。
二月戊申日,炀帝的车驾到达西京。
三月己巳日,炀帝向西巡视河右;乙亥日,到达扶风郡旧宅。夏季四月癸亥日,离开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达西平郡,陈兵列阵,讲习武事,打算攻打吐谷浑。五月乙亥日,炀帝在拔延山举行大规模的围猎,所设长围绵亘二十里。庚辰日,炀帝进入长宁谷,翻过星岭;丙戌日,到达浩亹川。因为桥没有建成,炀帝将都水使者黄亘以及监工九人斩首,几天后,桥建成,才继续前进。
吐谷浑可汗伏允率领部众保卫覆袁川,炀帝分别命令内史元寿驻扎在南面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驻扎在北面的雪山,太仆卿杨义臣驻扎在东面的琵琶峡,将军张寿驻扎在西面的泥岭驻军,四面包围吐谷浑人。伏允率领几十个骑兵逃出,派手下一个名王谎称是伏允,据守车我真山。壬辰日,炀帝命令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前往抓捕。张定和轻视吐谷浑兵力少,不穿戴铠甲,奋不顾身地登山,结果被吐谷浑的伏兵射死了。张定和的副将柳武建领兵攻打吐谷浑,将他们打败。甲午日,吐谷浑仙头王惨败,带领部众男女十余万来投降。六月丁酉日,炀帝派左光禄大夫梁默等带兵追击讨伐伏允,结果战败,梁默被伏允杀死。卫尉卿刘权率兵从伊吾道出发攻打吐谷浑,一直追到青海,俘获一千多人,乘胜追击,直到伏俟城。
辛丑日,炀帝对给事郎蔡徵说:“自古以来,天子就有巡狩之礼;但是江东南朝的各位皇帝多涂抹胭脂,坐在深宫,不与百姓见面,这是什么道理呢?”蔡徵回答:“这就是他们不能享国长久的缘由。”丙午日,炀帝抵达张掖。炀帝即将西巡,命裴矩去游说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的吐屯设等,用优厚的利益引诱他们,召令他们派遣使者入朝。壬子日,炀帝到达燕支山,曲伯雅、吐屯设以及西域二十七个国家都在道路东侧拜见炀帝,均受命佩戴金玉,身穿锦衣,焚香奏乐,歌舞欢腾。炀帝又命令武威、张掖的仕女盛装前来,让人观看,凡是衣服、车马有不新鲜整齐的,全由郡县加以督导改进。又安排了很多车驾马匹,充塞道路,周围绵延几十里,以显示中国的强大。吐屯设献出西域几千里的土地,炀帝大为喜悦。癸丑日,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郡,把天下的罪人发配到这里,作为戍卒守卫这些地方。炀帝命刘权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量开发屯田,来抵御吐谷浑,保证西域道路的畅通。
这个时候,全国共有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八百九十多万户。国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朝的隆盛,这时已达到极点。
炀帝认为裴矩有安抚、怀柔的谋略,将他进位为银青光禄大夫。从西京各县到西北各郡,都辗转运输财物到塞外,每年总要以亿万来计算;所经的路途危险遥远,或遇到强盗劫掠,人畜死亡不能到达目的地的,郡县都加以征收,使得他们家庭破亡。因此百姓失去生计,西部地区的百姓先贫困了。
起初,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他的儿子顺来朝贡,炀帝将顺扣留下来,不放他回去。伏允战败逃走后,没有办法解决生计,就率领几千骑兵客居在党项境内。炀帝立顺为可汗,把他送到玉门,让他统领吐谷浑的残余部众;并任命吐谷浑的大宝王尼洛周为辅政大臣。顺到达西平时,他的部下杀死尼洛周,顺未进入目的地就又回来了。
丙辰日,炀帝临幸观风行殿,大规模地陈列仪仗,带领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的吐屯设上殿宴饮,其他蛮夷的使者在殿下作陪的共有二十多个国家。炀帝命人演奏九部的音乐,以及鱼龙戏来娱乐他们,对各国来使赏赐各有等差。戊午日,下诏大赦天下。
吐谷浑有青海这个地方,民间传说把母马放置在那里,能够得到龙种。秋季七月,在青海放牧,山谷间纵养母马两千匹,希望求得龙种,后来因没有效果而停止。
炀帝的车驾向东返回,经过大斗拔谷,山路狭窄险阻,军队只能鱼贯通行,由于风雪很大,天色昏暗,文武百官饥饿难耐,衣服全被风雪打湿了,已经夜深了还没有到达宿营地,因此士兵被冻死的有大半,马驴被冻死的则十有八九,后宫的妃嫔、公主有的因狼狈不堪而与车驾脱离,和军士们杂宿在山间。九月乙未日,炀帝的车驾进入西京。冬季十一月丙子日,炀帝又临幸东都。
民部侍郎裴蕴认为民间的户籍册,有很多脱漏户口以及记注老少不实的情况,于是奏请查阅面貌验证老小。如果有一人的情况不属实,那么执事的官员就要被解除职务。又承诺如果百姓检举一名壮丁的,就命令被检举的人家代替检举者缴纳赋税以及劳役。这一年,各郡总计增加了男丁二十万三千人,新近归附的人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人。炀帝临朝省览报告,对百官说:“前代没有贤才,导致户口罔骗冒充;如今户口都确实了,这全都是裴蕴的功劳。”裴蕴因此逐渐受到亲近信任,不久就升任御史大夫,与裴矩、虞世基参与掌管朝廷机密大事。裴蕴善于随时窥视皇帝的细微心思,迎合皇帝的意愿,炀帝要加罪的人,就曲解法律编造罪名;炀帝想要宽赦的人,就依据轻的法典,加以开释。此后大小讼案,全交给裴蕴处理,刑部、大理寺都不敢与他相争,一定先行禀报,并根据他的意图来决断案件。裴蕴机智善辩,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判罪时或轻或重,都各有理由,因为分析、解释问题明细敏锐,所以当时的人都不能把他问住。
突厥的启民可汗去世,炀帝为他罢朝三天,立启民的儿子咄吉为始毕可汗;始毕可汗上表请求迎娶公主,炀帝下令遵从旧俗办理。
起初,内史侍郎薛道衡因有才能学识而享有盛名,长期在枢要部门任职,高祖末年出任襄州总管;炀帝即位后,把他从番州刺史任上召了回来,打算让他担任秘书监。薛道衡回来以后,向炀帝呈上《高祖文皇帝颂》,炀帝看了,很不高兴,回头对苏威说:“薛道衡极为赞美前朝,这里有点《鱼藻》的意思。”于是任命他担任司隶大夫,准备治他的罪。司隶刺史房彦谦劝薛道衡闭门谢客,卑辞下气,薛道衡没有接受房彦谦的规劝。恰逢议定新的法令,议论了很久都不能决定下来,薛道衡便对朝臣们说:“如果高颎不死的话,新律令早就决定下来,并且实行很久了。”有人把这事报告给炀帝,炀帝生气地说:“你想念高颎啊!”将薛道衡交给司法部门追究治罪。裴蕴奏报说:“薛道衡自负才能,凭借过去文帝对他的信任,不把国君看在眼里,把过错推给天子,妄造祸端。推论他的罪名,好像比较隐晦暧昧;但是追究他的真情实意,实在是很悖逆无道。”炀帝说:“是这样的。我年轻时与他一起伐陈,他轻视我年纪小,与高颎、贺若弼等人在外专权;等到我即位的时候,他心中不安分,幸亏天下太平无事,才没有机会造反。你论述他悖逆,正好精妙地体察出他原本的用意。”薛道衡自认为犯的不是大过错,就催促司法部门早一点决断,估计判决结果上奏时,炀帝一定会赦免他,于是命令家里人准备饭菜,招待前来问候的宾客。等到上奏的时候,炀帝命令薛道衡自尽。薛道衡万万没有料到会如此,所以没有自尽。司法部门又奏报给炀帝,炀帝命人将薛道衡勒死,并把他的妻子儿女流放到且末。天下人都觉得薛道衡很冤枉。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