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八 > 唐纪八 翻译

唐纪八 翻译

起柔兆阉茂(公元626年)九月,尽著雍困敦(公元628年)七月,凡二年。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下之下

武德九年(丙戌,公元626年)

九月,突厥颉利进献马三千匹、羊一万头。皇上没有接受,只是颁布诏令命其归还所劫掠的中原人口,同时征召温彦博返回朝中。

丁未日,皇上率领各位将士在显德殿庭院操练箭术,并当面训诫道:“戎狄欺凌入侵,从古就有忧患在于边境,略微安宁,君主便安逸优游,忘却了战争的威胁,所以等到敌人前来侵犯就难以抵御。现在我不让你们修建池榭宫苑,而是专门熟练掌握射箭技术。闲居无事的时候,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一旦突厥侵袭,我就成为你们的将领,这样的话,中原的百姓也许就可以过上安宁的日子!”自此,皇上每天率领几百人在宫殿的庭院中,教他们射箭,还亲自测验,射中箭靶多的士兵奖赏弓、刀、布帛,他们的将领的考核成绩也列为上等。很多大臣劝谏道:“按照大唐律令,在皇帝的住处携带兵刃的要判处绞刑。现在陛下您让这些卑贱之人张弓挟箭的在宫殿旁边,陛下就在其中,一旦有狂徒任意妄为,就会发生意外事端,这并非重视社稷江山的办法。”韩州刺史封同人谎称有事,骑驿马赶到朝廷直言劝谏。皇上均不理会,他说:“真正的君主将四海视作一家,大唐辖境以内,全是我忠实的臣民。我对每个人都可以开诚布公,以诚相待,但是为什么却要对保护我的将士横加猜疑呢?”从此每个人都自强自励,几年之内,全都成为精锐之士。

皇上曾经说过:“我自小就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对于用兵之道非常熟悉。每一次察看敌军阵势,就一眼看出它的强弱,并常用我军弱旅抵御其强兵,而用强师攻打其弱旅。敌军追赶我方弱旅只不过就走几百步,我军攻其弱旅,必定要突击到其阵后进行反击,敌军没有不溃败逃走的,我的取胜之道大多都是这样的。”

己酉日,皇上亲定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等人的官爵田邑,命陈叔达在宫殿下唱名明示,并且说:“我对你们的功劳奖赏,要是有不当的地方,可以分别申明。”各位将领因此争功,争执不休。淮安王李神通说:“我从关西起兵,率先回应义旗,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仅仅捉刀弄笔,功劳反在我之上,我实在不服。”皇上说:“义旗初举之时,尽管叔父是第一个响应的,这也是自己谋求摆脱灾难。等到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又一次聚集残余部众,叔父闻风而逃。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让我大唐江山得以平定,依功行赏,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作为皇室至亲,我对您的确毫不吝惜,但是不可以徇私情和有功之臣享有同等封赏!”众位将领因此纷纷议论说:“陛下如此公正,就算是对皇叔淮安王也毫不徇私,我们这些人怎能不安守本分呢?”大家都心服口服。房玄龄曾说:“秦王府的旧僚属没能得到升迁的,都抱怨道:‘我等追随陛下侍奉多年!如今拜官,反倒都位于前太子东宫、齐王府僚属之后。’”皇上说:“君主公正无私,所以才能让天下心服。我与你们往日的衣食,全都取自百姓。所以设官吏定职守全是为了百姓,理应选拔贤才进行任命,怎么能够用新人旧人来当作选拔人才的先后顺序呢?要是新人贤能,故旧不才,怎么能够舍弃新人而选取故旧呢?你们没有看到他们的贤能只是一味抱怨不止,这怎么能是为政之道?”

诏命:“民间百姓不许私自设立妖祠。除去正当的卜筮,其他的杂滥占卜,一概禁绝。”

皇上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二十余万卷收藏在弘文殿,在殿旁设立弘文馆。选拔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天下文学之士,以原有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命他们轮番值宿,皇上在听政的空暇,引领他们进入内殿,讲述先哲言行,商榷朝政大事,有的时候直到深夜时分才结束。还选取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作为弘文馆学生。

冬季十月丙辰朔日,发生了日食。

皇上下诏追封已故太子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齐王李元吉谥号为刺,用皇家丧礼重新埋葬。下葬那天,皇上在宜秋门痛哭,非常哀痛。魏徵、王珪上表请求护送灵车到安葬地,皇上批准了他们的要求,并命令原东宫以及齐王府的旧僚属全去送葬。

癸亥日,皇上将中山王李承乾立为皇太子,太子当时年仅八岁。

庚辰日,朝廷初步确立功臣实际获得食邑封户的等级差别。

起初,萧瑀对太上皇推举封德彝,太上皇委任他为中书令。等到皇上即位,改任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封德彝为右仆射。二人商议即将上奏的事,到了皇上面前,封德彝数次更改,自此二人产生矛盾。当时房玄龄、杜如晦刚刚当权,全都疏离萧瑀而亲近封德彝,萧瑀心里不平,因此呈递上密封的奏章辩论,辞意凄婉,因此冒犯圣意。正巧萧瑀和陈叔达又在太宗面前含怒辩论,庚辰日,萧瑀、陈叔达都因为对皇上不敬而获罪,遭到罢官免职。

甲申日,民部尚书裴矩进言:“对于遭受突厥残暴践踏的百姓,请求每户赏赐一匹绢帛。”皇上说:“我用诚、信二字治理属下,不想白白有安抚百姓的名声而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每户中人数多少也不相同,怎么能够整齐划一,给予相同的赏赐呢?”因此统计人口用来作为赏赐的标准。

起初,太上皇想要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震慑天下,因此皇族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和他们的儿子,就算是幼童孺子也全都封王,称王的多达几十人。因此,皇上从容地征求大臣们的意见:“遍封皇室子弟为王,有利于天下吗?”封德彝回答道:“前世仅有皇帝的儿子以及兄弟才能封王,其余宗亲要是没有大的功绩,就不封王。太上皇亲善厚待皇室亲贵,大规模分封宗室,从两汉以来都不曾有过如此之多。并且封给的爵位很高,还多赐给劳力奴仆,这恐怕难以对天下人彰显自己的公正无私。”皇上说:“有道理。我做天子,目的是养护百姓,怎么可以劳顿百姓来养护自己的家族呢?”十一月庚寅日,将宗族郡王降为县公,只有功勋卓越的几人没有降。

丙午日,皇上和群臣商讨怎么防盗。有人请求设置严刑重法来禁绝盗贼,皇上微笑着答道:“百姓之所以选择做盗贼,是因为劳役繁重,官吏贪求财物,百姓饥寒加身,因此就顾不上廉耻了。我主张应该杜绝奢侈浪费,轻徭薄税,选拔任用廉吏,让老百姓吃穿富余,自然不会去做盗贼,何需采用严刑重法呢?”从此数年之后,海内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商人旅客可安心在野外露宿。

皇上还曾经对身旁的大臣说:“君主依仗国家,国家依仗百姓。盘剥百姓来侍奉君主,就如同割取身上的肉来充饥,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了但是国家却灭亡了。因此君主的祸患,不是来自于外面,而常常来自于自己。凡是欲望过多则开销大,开销大则赋役沉重,赋役沉重则百姓愁苦,百姓愁苦则国家危难,国家危难则君主难保。我经常思考这些,因此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求。”

十二月己巳日,益州大都督窦轨上奏,宣称当地的獠民背叛,请求朝廷出兵征讨。皇上说:“獠民依仗山林,常常出来做些偷偷摸摸的事,这才是他们往日的习惯。要是地方官员能够用恩信安抚,他们自然会归顺服从。怎么可以轻易大动干戈,袭击獠民,将他们视为禽兽,这难道是身为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吗?”最终没能同意出兵。

皇上对大臣裴寂说:“最近许多上书言事的奏章,我将它们全都粘贴在寝宫的墙上,这样方便进出时观看,我常常思考为政之道,有的时候直到深夜才能入睡。希望你们也要恪尽职守,和我心意相称。”

皇上励精图治,数次让魏徵进入到卧室之中,询问政治得失。魏徵知无不言,皇上也都高兴地采纳。皇上派人点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尽管不及十八岁,但是其中身体魁梧强健的,也可一同征发。”皇上采纳了他的提议。敕令宣布,魏徵坚持己见反对,不肯签署敕令,如此往返数次。皇上震怒,将他召至宫中指责道:“中男之中魁梧强壮的,全都是那些奸民谎报年龄来躲避徭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这般固执!”魏徵回答道:“军队在于治理得法,并不在于人数的多寡。陛下征召身强体健的成丁,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管理,就足以天下无敌,又何需多征召年幼之人来增加虚数呢?而且陛下经常说:‘我依照诚信治理天下,希望臣下百姓全都不存在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刚刚即位,却已经多次失信了!”皇上惊问:“我怎么失信了?”魏徵答道:“陛下刚刚即位的时候,就颁布诏书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全都免除。’相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并不属于官家的财物,依旧征求索取。陛下从秦王升作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若不是官家之物那么又是什么呢?还说:‘关中地区免除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去一年的徭役。’没过多久又有敕令说:‘已经纳税和已经服徭役的,自下一年起开始免除。’最后退还已经缴纳的税物之后,又重新征回,这样百姓很难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还指派为兵员,还说什么自下一年其开始免除呢?此外,和陛下一同治理天下的全是地方官,日常公务全都托付给他们办理。至于征点兵员,反倒疑心他们使诈,这难道是用诚信作为治国之道的作法吗?”皇上高兴地说:“我之前认为你固执,总是担心你不通达政务,现在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的确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求信用,那么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够得到治理呢?我的过失很深呀!”因此不再征点中男作为兵员,同时赏赐给魏徵一只金瓮。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