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八 翻译 第2节
皇上听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名声,因此召他入宫,向他询问为政之道,张玄素回答道:“隋朝皇帝喜欢独揽日常的政务,并不委托给大臣们。大臣们惊恐,只知道顺承旨意执行,没有人敢违抗命令不遵。但是凭借一个人的智力裁决天下政事,就算得失各半,乖谬失误之处也的确不少,再加上臣下献媚阿谀皇上遭受蒙蔽,国家不灭亡还能等到什么时候?陛下要是能够谨慎地选择群臣而命他们各司其职,自己高拱安坐、清净肃穆,考核臣下的成败得失作为依据进行奖赏惩处,还用担心国家治理不好吗?而且,我察看隋末大乱,其中想要争夺天下的只不过十余人而已,剩余大多数只是希望能够保全乡里以及妻子儿女,等候有德之君而依附。自此可知百姓几乎没有喜欢作乱的,只是君主无法给予他们安定而已。”皇上很欣赏他的言论,晋升他为侍御史。
前幽州记室参军直中书省张蕴古,呈递给皇上一篇《大宝箴》,内容大致是:“圣人上秉天命,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解救时世之危难。因此凭借一人统治天下,而并非以天下专门侍奉一人。”还写道:“内廷重屋叠室、无比宏伟,而帝王所居住的只不过仅是狭小之地。他们却昏愦无知,大肆修建瑶台琼室。席前堆满山珍海味,可是帝王所吃的也不过就是合口味的少许食物。但是他们肆意狂想,堆积酒糟成丘、用酒为池。”还写道:“不能悄无声息、稀里糊涂,也不能苛察琐事,务求清晰,应该尽管有冕前的垂旒遮挡双眼但是却可以清事物的先机,尽管有黈纩遮挡耳朵但是却可以听清还没有发出的声音。”皇上赞赏,赐给他束帛,委任他为大理丞。
皇上传召傅奕,赏赐他食物,对他说:“你之前所奏,几乎成为我的祸端。但是今后只要天象发生变化,你应该一如从前,言无不尽,不要总是想着之前的事。”皇上曾经对傅奕说:“佛作为宗教,道理玄妙可以效法,为什么只有你没有体悟它的道理?”傅奕回答道:“佛是胡族中的狡猾奸诈之人,诳骗炫耀于西域。中国的一些邪僻之人,选择庄子、老子玄谈理论,用妖幻的话语进行掩饰,用来欺瞒愚昧的民众。这样既对百姓不利,也危害国家,我并非不能明悟,只是鄙视它而不愿意与它接触。”皇上很以为然。
皇上担忧官吏中多有收受贿赂的,于是偷偷派身边的人去试着贿赂他们。有一个刑部的司门令史接受了一匹绢帛,皇上打算处死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收受贿赂,的确应该处死。但是陛下派人将财物送上门去让他们接受,这是故意引人触犯法律,恐怕与孔子所说的‘用道德进行诱导,以礼教来整治民心。’的古训不相符。”皇上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对他们说:“裴矩能够做到在其位而敢于力争,并不当面顺从我,要是每一件事情都能这样,国家何需担心不能治理好呢?”
臣司马光说:古人说过:君主贤明那么臣下就敢于直谏。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但是身处唐就成为忠臣,并非他的本性发生变化。君主不喜欢听人指出自己的过失,那么大臣的忠诚则化作谄谀;君主喜欢听到直言劝谏,那么谄谀之言也变为忠诚。由此可见君主就像测影的表,大臣如同影子,表动影子也随之而动。
这一年,把皇子长沙郡王李恪升为汉王,宜阳郡王李祐升为楚王。
新罗、百济、高丽三国之间世代累怨,彼此攻打,战火不熄。皇上派国子监助教朱子奢前去传达圣意,劝他们和解,三国都上表谢罪。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上之上
贞观元年(丁亥,公元627年)
春季正月乙酉日,改年号为贞观。
丁亥日,皇上宴请群臣,席间弹奏《秦王破阵乐》。皇上说:“我之前曾受命专门领兵征讨,因此在民间流传这首曲子。虽然没有文德之乐的雍容华贵,但是功业却由此而得以成就,因此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凭借神武之才安定天下,怎么能是文德所能相比的?”皇上说:“平定叛乱建立国家依靠武力,统治国家保持已经获得的成就则仰赖文才,文武的高绝,分别随着时势的变更而有不同。你说文不如武,这话可就错了!”封德彝磕头致歉。
己亥日,朝廷颁布制文:“自今往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进入朝堂商议朝政,都让谏官随同,有失误的马上进谏。”
皇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和学士、法官重新制定律令,宽减五十条绞刑改成断右趾,皇上依旧嫌过于严苛,说:“肉刑已经废除很长时间了,应该改用别的刑罚取代。”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求将断趾改成加服劳役的流放,流放至三千里之外,刑期为三年。皇上下诏按此办理。
皇上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公正耿直,因此将他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很多候选的官员都伪造资历以及门第,而命他们自首,否则的话一律处死。没过多久,有伪造被发现的,皇上打算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按照法律应该流放。”皇上大怒:“你想遵从法律而让我对天下失去信誉吗?”戴胄回答道:“敕令是出自君主一时之间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对天下人昭告最大信用的。陛下因为候选官员的造假而气愤,因此打算杀死他们,但是如今已经清楚这么做不合适,再依照法律来裁决,这就是忍住一时的愤怒而保住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这样执法,我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戴胄先后数次冒犯皇上的威严而执行法律,奏答的时候,滔滔不绝,皇上也都听从他的提议,国内因此没有冤案。
皇上命封德彝举荐贤才,很长时间也没有举荐出一个人。皇上责问其缘故,回答说:“并非我没有尽心尽力,而是如今没有奇才。”皇上说:“君子用人就像用器物,分别取其优点。古时候让国家得以大治的君主,难道是从其他的时代借用人才的吗?只是应该怪自己无法识别人才,怎么能够诬陷整个时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愧而退。
御史大夫杜淹上奏道:“各个部门的公文案卷怕是存在稽迟错漏的地方,请求命御史前往各部门核查。”皇上征求封德彝的看法,封德彝回答说:“设官定职,各自有所分工。要是真的存在错失,御史应该自行纠察检举。要是命御史前往各部门审核,吹毛求疵,实在过于繁琐。”杜淹沉默。皇上问杜淹:“你为什么不进行争辩呢?”杜淹回答说:“国家的政务,应该追求公正,从善而行。封德彝说的话深得大体,我心服口服,不敢非议。”皇上高兴地说:“要是你们都能够做到这样,我还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馈赠的绢帛,事情泄露出去,皇上说:“要是长孙顺德能对国家有益,我和他共享府库的财物,他哪里至于如此贪婪呢?”皇上还是怜其对大唐有功,不给予惩罚,反而在宫殿上赏赐数十匹绢帛给他。大理寺少卿胡演说:“长孙顺德贪赃枉法,其罪过不能饶恕,为什么还要赏赐他绢帛呢?”皇上说:“要是他有人性的话,获得我赏赐给他绢帛的羞耻,远远超过受到刑罚。要是不懂得羞耻,仅仅是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
辛丑日,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占领泾州背叛朝廷。
李艺最开始进入朝廷的时候,依功自傲,秦王李世民身旁的人来到他的营地,李艺无缘无故殴打来使。太上皇勃然大怒,将李艺关入牢里,没过多久又将他释放。皇上即位后,李艺心中不安。曹州妖巫李五戒对李艺说:“郡王您已经面呈贵相!”劝他造反。因此李艺诈称奉了皇帝密诏,领兵入朝。李艺率领兵马来到豳州城下,豳州治中赵慈皓出城迎接,李艺进入城中占领豳州。皇上任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为行军总管,领兵讨伐。赵慈皓得知官兵就要到来,就悄悄和统军杨岌商讨图谋李艺,事情泄露,李艺拘押了赵慈皓。杨岌在城外察觉到变故,因此领兵攻城,李艺属下兵将溃散,李艺抛弃妻子儿女,打算投靠突厥。到达乌氏城,身旁的人将他杀了,将头颅送回长安。李艺的弟弟李寿,为利州都督,也遭受牵连被处死。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