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九 > 唐纪九 翻译 > 第2节

唐纪九 翻译 第2节

三年(己丑、公元629年)

春季正月戊午日,皇上在太庙祭祀。癸亥日,在东郊进行耕田礼。

和尚法雅由于妖言惑众而被诛杀。司空裴寂曾经听过他的讲法,辛未日,裴寂也因为这件事被免官,遣送回家乡。裴寂恳请留在京师,皇上指责他说:“你的功劳平平,怎么能到达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由于高祖皇帝的恩泽才让你位列群臣第一。武德年间,公然进行贿赂,朝廷法纪混乱,你都脱不了干系,只是由于你是开国故臣,因此不忍心彻底依法处理。能让你回家守着祖坟,已是非常幸运了!”因此裴寂返回老家蒲州。不久,又因为有狂人信行说裴寂有天命,可裴寂并没有上报朝廷,而依法应该处死。朝廷将他流放至静州。恰巧遇到当地的山羌造反,有人说叛军挟持裴寂作为他们的首领。皇上说:“裴寂依法应该处死,我给他留了生路,他一定不会这么做的。”没多久就听说裴寂率领仆人家丁击败叛军。皇上念及他有佐命之功,召他入朝,恰逢裴寂死去。

二月戊寅日,朝廷委任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任命尚书右丞魏徵为秘书监,参加朝政。

三月己酉日,皇上检录囚犯。有个囚犯刘恭,脖子上刻有“胜”字,自称“一定会取胜于天下”,因此被捕入狱。皇上说:“要是上天即将让他兴起,并非我所能除掉的;要是没有天命照拂,就算刻了‘胜’字又有什么用处?”因此将他释放。

丁巳日,皇上对房玄龄、杜如晦说:“你们作为仆射,应该广泛搜求天下贤才,因才授予官职,这是宰相的职责。最近得知你们受理辞讼,时间不充足,怎么能够帮我求得贤才呢?”所以下令“尚书省繁琐小事归尚书左右丞处理,只有应当奏明的大事,才通过左右仆射裁决”。

房玄龄通达政务,同时精通文献经典、法律条例,日夜操劳,生怕不经意出现差错。运用法律宽和公正,听说别人的益处,如同自己所有,对人不求以全备,不用自己的长处苛求别人,和杜如晦提拔后进,总怕有遗漏。尚书省的规制模式,全是两个人所定。每一次皇上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会说:“除了杜如晦无法决定。”等杜如晦到来,最后依旧是听取房玄龄的看法。这是由于房玄龄擅长谋划,杜如晦擅长决断。二人欣赏对方而彼此合作,合力为国出力。因此唐朝推崇贤相者,首推房、杜二人。尽管房玄龄多蒙皇上宠爱,有的时候因为某件事受到责备,总是一连几天来到朝堂内,磕头认罪,惊恐得仿佛无处容身。

房玄龄监督修定本朝国史,皇上对他说:“最近翻越《汉书》记载的《子虚赋》《上林赋》,浮华而没有实际用途。只要是上书讨论国事,言辞道理诚恳正直的,无论我是否听从,都应该载入国史。”

夏季四月乙亥日,太上皇迁居到弘义宫,并将弘义宫改为大安宫。皇上开始用太极殿,对群臣说:“中书省、门下省,全是机要机构,诏敕文书有不恰当的地方,都应该谈论提出看法。最近只看到顺从旨意,没有听到相反意见。要是只是行文书,那么谁不能做呢,何必还要慎重选拔人才呢?”房玄龄等人全都磕头谢罪。

旧制:凡是军国大事,则让中书舍人各持自己的观点,大家分别签署自己的名字,称为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进行审核,给事中、黄门侍郎负责驳斥改正。皇上开始申明旧制,所以很少出现错误。

茌平人马周,游历到长安,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居住。六月壬午日,因为天下大旱,所以诏令文武百官畅谈得失。常何为一介武夫,没有学识,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马周就替他上呈二十多条建议。皇上对于常何的能力感到惊讶,于是便询问常何,常何回答道:“这并非我的才能,而是我的客人马周为我起草的。”皇上立刻召见马周,并没有来,又派人催促了数次。等到马周来到宫中拜谒皇上,与之交谈,非常高兴,命他暂时在门下省做事,不久又委任他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巡,很合圣意。皇上认为常何知人善任,赏赐三百匹绢帛。

秋季八月己巳朔日,发生了日食。

丙子日,薛延陀毗伽可汗派他的弟弟统特勒入朝纳贡,皇上赏赐宝刀与宝鞭,对他说:“你统帅的部族有犯大罪的用刀处决,小罪的用鞭鞭笞。”夷男特别高兴。突厥颉利可汗非常恐惧,开始派出使者称臣,恳请迎娶公主,克尽女婿礼节。

代州都督张公谨上奏称可以攻取突厥的情况,原因有六:“颉利奢侈贪婪残暴,残害忠良,与奸佞之人亲近,这是其一。薛延陀等各个部落全都已经叛离,这是其二。突利、拓设、欲谷设全都得罪了颉利,无处容身,这是其三。塞北一带经历霜冻干旱,缺少粮食,这是其四。颉利疏远其族人,将重任托付给胡人,胡人变化无常,我大军一旦到来,一定会发生内部变乱,这是其五。汉人早先到北方避祸,到这个时候人数较多,最近听说他们聚众武装,攻占艰险之地,大军出塞,必定会响应,这是其六。”皇上认为既然颉利可汗打算和唐朝和亲,又发兵援救梁师都,丁亥日,朝廷委任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领兵征讨突厥,张公谨作为副总管出征。

九月丙午日,突厥俟斤九人带领三千骑兵归顺唐朝。戊午日,拔野古、仆骨、同罗、奚族头目率众归顺唐朝。

冬季十一月辛丑日,突厥兵入侵河西地区,肃州刺史公孙武达、甘州刺史成仁重与之对战,打败突厥兵,俘获一千多人。

皇上派使者前往凉州,都督李大亮有一只很好的鹰,使者暗示李大亮把鹰献给皇上,李大亮给皇上上密表道:“陛下一直拒绝狩猎,但是使臣却为您索要鹰。要是这是陛下的意思,则和从前的主张深深相悖;要是这是使臣自作主张,那么就是用人不当。”癸卯日,皇上对大臣说:“李大亮可以说是忠诚正直。”亲笔写下诏书进行褒奖,赏赐胡瓶和荀悦的《汉纪》。

庚申日,朝廷任命行并州都督李世生僻字_古文自编19209号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徹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兵力共计十余万,全都接受李靖的调动部署,分兵攻打突厥。

乙丑日,任城王李道宗在灵州攻打突厥兵,将其打败。

十二月戊辰日,突利可汗前往朝廷,皇上对近臣们说:“昔日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不得不对突厥称臣,我常常为此而感到痛心。现在突厥首领对我磕头,几乎能够一雪前耻。”

壬午日,靺鞨派使者来到长安进献贡品,皇上说:“靺鞨远道而来,大约是因为突厥已经归顺了。昔日有人宣称没有上策抵抗北方戎族,现在我安定中原,四方夷族纷纷归顺,这难道不是上策吗?”

癸未日,右仆射杜如晦由于生病而请求辞职,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乙酉日,皇上对给事中孔颖达询问道:“《论语》说:‘有能力的人求教于无能力的人,知识渊博的求教于知识匮乏的人。有学问就像没有学问一样,知识渊博却如同空无所有那样。’如何解释?”孔颖达详尽地解释其本义作为回答,并且说:“但是不仅仅普通人这样,君主同样应该这样。君主内心蕴藏神明,但是表面上却应该沉静无为,因此《易经》说‘用蒙昧来修养贞正的德行,用韬光养晦来治理百姓’。要是身处至高无上的地位,显耀自己的聪明,依仗才气欺凌他人,掩饰过失并拒绝接受进谏,那么就会致使下情难以上达,这是自取灭亡之道。”皇上非常欣赏他的话。

庚寅日,突厥郁射设带领其属下前来归顺。

闰十二月丁未日,东谢部落头领谢元深、南谢头领谢强前来朝见。诸谢部族全都属于南蛮,在黔州西部聚居。朝廷下诏将东谢所在地改为应州,南谢所在地改为庄州,全都隶属于黔州都督。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