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十五 翻译
起著雍涒滩(公元648年)四月,尽阏蒙单阏(公元655年)九月,凡七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
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夏季四月丁巳日,右武候将军梁建方进攻松外蛮,将其击败。
当初,嶲州都督刘伯英进言:“松外蛮各部刚投降就再次反叛,请求出兵讨伐他们,来打通前往西洱、天竺的道路。”朝廷敕令梁建方征发巴蜀十三州的士兵讨伐他们。松外蛮的酋长双舍率领部众抵抗,梁建方将其击败,杀死和俘获共一千多人。各部蛮夷受到震慑,逃窜到山谷中。梁建方分别派使者用利害关系来晓谕,他们都来归附,前后有七十个部落前来,人口达十万九千三百户。梁建方任命其酋长蒙和等人为县令,各自统领自己的部众,人们没有不感激喜悦的。梁建方趁机派使者到西洱河,当地首领杨盛非常惊恐,准备船只想要逃跑,使者用朝廷威信来晓谕,杨盛于是请求投降。当地有杨、李、赵、董等几十个族姓,各自占据一州,大的六百户,小的有二、三百户,没有大的君长,相互没有统属关系,语言虽然有很小的差别,但是谋生产业、风俗习惯,大多和中原相同,自称原来都是汉人,当地所不同的是以十二月为一年的开始。
己未日,契丹辱纥主曲据率领部众归附朝廷。朝廷在当地设置玄州,任命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
甲子日,乌胡镇将古神感率领士兵渡海攻打高句丽,遭遇高句丽步骑兵五千人,在易山交战,将其击败。当天夜里,高句丽一万多人袭击古神感的船只,古神感设下埋伏,将其击败后返回。
当初,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任用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住在多逻斯水,在西州以北一千五百里的地方,统领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失毕五个族姓的部众。乙毗咄陆投奔吐火罗,乙毗射匮可汗派兵追击他,使其部落逃亡流散。乙亥日,阿史那贺鲁率领其残余势力几千帐归附朝廷,皇上诏令他居住在庭州的莫贺城,任命他为左骁卫将军。贺鲁听说唐朝军队讨伐龟兹,请求做向导,于是率领几十名骑兵入朝。皇上任命他为昆丘道行军总管,盛宴重赏后让他回去。
五月庚子日,右卫率长史王玄策攻打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将其击溃。
当初,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兵力最强,四天竺都臣服于他。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各国都派使者入朝进贡。正逢尸罗逸多去世,国内大乱,该国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征发胡人士兵攻打王玄策。王玄策率领随从三十人与他们交战,力量无法抵挡,都被擒获,阿罗那顺将各国的贡品都抢走。王玄策在夜里逃脱,到达吐蕃西部边境,发文书向邻近国家征调军队,吐蕃派出精锐士兵一千二百人、泥婆国派出骑兵七千多人赶赴战场。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率领两国的士兵,行进到中天竺的茶馎和罗城,连续交战三天,击溃敌军,斩获三千多人的首级,另有将近一万人落水溺死。阿罗那顺弃城逃走,又收拢残余部众,转过头和蒋师仁交战。蒋师仁又将其击败,擒获阿罗那顺。残余势力拥戴他的妃子和王子,阻截乾陀卫江,蒋师仁发起进攻,击溃敌军,擒获其妃子和王子,俘获男女一万二千人。于是天竺受到震慑,投降的城邑和部落共有五百八十多个,王玄策押送阿罗那顺返回。朝廷任命王玄策为朝散大夫。
六月乙丑日,朝廷在白部所在地设置居延州。
癸酉日,特进宋公萧瑀去世,太常寺议定其谥号为“德”,尚书省议定谥号为“肃”。皇上说:“谥号,是品行的表现,应当反映实际情况,可以定谥号为贞褊公。”萧瑀的儿子萧锐继承爵位,娶皇上的女儿襄城公主为妻。皇上想要为他营建宅第,公主坚持拒绝,说:“媳妇侍奉公婆,应当从早到晚都在身边,如果居住在另一处宅第,行为上的缺失就太多了。”皇上于是命令在萧瑀宅第的基础上营建新居。
皇上认为高句丽困顿衰败,议定在明年调发三十万兵众,一举将其消灭。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必须储备一年的粮食,不是仅靠牲畜就能运载的,应该准备船只在水上运输。隋朝末年只有剑南地区没有盗贼,近年的辽东之战,剑南再次没有受到影响,当地百姓生活富足,应该让他们制造船只。皇上采纳。秋季七月,朝廷派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在剑南道砍伐树木制造船只,大船有的长一百尺,宽是长的一半。另派使者走水路,从巫峡抵达江州、扬州,直奔莱州。
庚寅日,西突厥丞相屈利啜请求率领他的部众随朝廷大军征讨龟兹。
当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人李君羡在玄武门宿卫,当时太白星多次在白天出现,太史占卜说:“女主将兴起。”民间又传《秘记》说:“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拥有天下。”皇上厌恶这种说法。正逢皇上和众武将在宫中宴饮,行酒令,让每个人各自说出自己的小名。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皇上很惊讶,于是笑着说:“什么女子,竟然这样勇健!”又因为李君羡的官名和封地都有“武”字,皇上很嫌恶,随后将他外派为华州刺史。有个平民名叫员道信,自称能辟谷,懂佛法,李君羡非常尊敬和信任他,多次和他一同出行,屏退众人密谈。御史奏称李君羡结交妖人,图谋不法之事。壬辰日,李君羡获罪被杀,查抄他的家产。
皇上秘密询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上所说的,真有其事吗?”李淳风回答说:“我仰头观看天象,俯身考察历数,这个人已经在陛下宫中了,是陛下的亲属,从今往后不超过三十年,这个人就会称王于天下,会把唐朝宗室子孙杀得所剩无几,其征兆已经形成了。上说:“把有嫌疑的人都杀死,怎么样?”李淳风回答说:“这是上天注定的,人力不能够违抗。称王的人不死,也只是多杀无辜之人。况且从今往后三十年,这个人也已经老了,或许会有仁慈之心,祸害可能会小一些。现在即使找到这个人将其杀死,上天可能还会降下更加年轻的人肆意发泄怨恨,恐怕陛下的子孙,就没有能够幸免的了。”皇上于是作罢。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城,病情严重,皇上征召他到玉华宫,用肩舆把他抬进殿内,到御座旁边才放下,两人相对流泪,皇上于是把他留在宫中,听说病情稍微好转就喜形于色,病情加重就忧愁憔悴。房玄龄对儿子们说:“我蒙受主上的大恩,现在天下没有大事,只有东征一件事还没有解决,群臣都不敢劝谏,我知道不该东征却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他于是上表劝谏,认为:“《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辱,知道停止就不会有危险。’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应该满足了,开疆拓土也应该停止了。况且陛下每次判决一个犯重罪的囚徒,一定要反复讨论多次上奏,吃素食,不听音乐,这是重视生命的表现。现在驱使无罪的士卒,把他们抛弃在刀锋之下,让他们肝脑涂地,只有他们不值得怜悯吗?假使高句丽违背藩臣的礼节,可以诛罚他们。如果他们侵扰人民,可以消灭他们。他们以后会成为中原的祸患,也可以铲除他们。现在没有这三条罪责却无故劳烦中原,对内只是为前朝雪耻,对外只是为新罗报仇,难道不是所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吗?希望陛下容许高丽改过自新,烧毁渡海用的船只,遣散来应征的民众,自然会使各族民众庆幸有所依靠,远方恭顺近处安定。我不久就要死去,倘若承蒙陛下采纳我这临终的遗言,死也不会腐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皇上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皇上对公主说:“他病得这样严重,还能为国家担忧。”皇上亲自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和他诀别,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癸卯日,房玄龄去世。
柳芳说: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任上去世,一共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他为贤能的宰相。然而没有太多事迹可以追寻,道德也达到最高的境界了。所以太宗平定祸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自夸功劳,王珪、魏徵善于直言进谏而房玄龄、杜如晦推让贤名,李英公、李卫公善于带兵作战而房玄龄、杜如晦遵行文治之道,通过治理实现天下太平,将功劳归于君主。身为唐朝深受世人敬仰的大臣,太适合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