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十七 翻译 第2节
起初,百济西部有个人叫黑齿常之,身高七尺有余,勇猛而有计谋,在百济任达率兼郡将,与唐朝刺史的职位相同。唐将苏定方攻下百济,黑齿常之带领部下跟着百济人归降于唐朝。苏定方将百济王和太子囚禁起来,放任军队进行抢掠,成年人很多被杀死。黑齿常之害怕,跟十几位手下逃回本部,将被打散的士兵聚集起来,保住任存山,结起栅栏以巩固防守,十天到一月之间有三万多人前来归附。苏定方派兵进攻,黑齿常之抵抗,唐兵失利;黑齿常之又占领二百多座城池,苏定方没办法攻克这些城池,只好返回。黑齿常之跟别部将沙吒相如各据守险要以响应福信,百济失败之后,他们带领部众归降刘仁轨。刘仁轨派黑齿常之、沙吒相如带领他们的部众去攻占任存城,还支援他们武器与粮食。孙仁师说:“这类人的内心如同禽兽,怎么可以相信呢!”刘仁轨说:“我看这两人都忠诚勇敢而且有谋略,重视信义;只是上次投奔了不合适的人,如今正是他们感激立功的时候,不用怀疑。”于是发给武器与粮食,分兵跟随他们,攻下任存城,迟受信抛弃妻子、儿女,投奔高丽。
皇上命令刘仁轨率领部队镇守百济,召孙仁师、刘仁愿回朝。百济经历战火之后,房屋凋敝破败,尸横遍野。刘仁轨开始下令掩埋骸骨,登记户口,整理村落,任命官长,开通道路,架设桥梁,修葺堤堰,恢复池塘,督促民众种田养蚕,赈济贫穷的人,赡养没有依靠的老人,建立唐朝的社稷,颁布唐朝历法和已故皇帝名讳;百济民众很高兴,全境内的百姓都安稳从事自己的行业。之后又治理屯田,贮藏粮食,训练士卒,图谋进攻高丽。
刘仁愿回到京师长安,皇上问他:“你在海东,前后上奏的事情,都很合时宜,又很有文理。你本是武人,怎么做到的?”刘仁愿说:“这均是刘仁轨所为,不是我所能做到的。”皇上听后很高兴,给刘仁轨晋升六级官阶,正式任命为带方州刺史,为他在长安建筑住宅,给他的妻子、儿女优厚的赏赐,派使者带着加盖御玺的诏书前去慰劳勉励他。上官仪说:“刘仁轨遭到罢黜之后仍为朝廷尽忠,刘仁愿掌握指挥权而能推荐贤德之人,都可以说是君子了!”
冬季十月辛巳朔日,皇上命令太子每隔五日在光顺门内视察各部门呈奏事情,比较小的事情,都由太子全权裁决。
十二月庚子日,皇上下令明年更变年号。
壬寅日,朝廷任命安西都护高贤为行军总管,带兵攻打弓月以援救于阗。
这一年,大食攻击波斯、拂菻,将他们击败;向南侵扰婆罗门,吞灭各胡族,拥兵四十余万。
麟德元年(甲子,公元664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唐朝将云中都护府改成单于大都护府,将殷王李旭轮任命为单于大都护。
起初,李靖攻破突厥,将三百帐迁移至云中城,阿史德氏担任官长。从此以后,部落逐渐增加,阿史德氏到唐朝朝廷晋见,请求像胡人一样根据自己的法律立亲王为可汗以统领他们。皇上召见他,对他说:“现在的可汗,就是古代的单于。”于是改名为单于都护府,由住在长安的殷王李旭轮遥任都护。
二月戊子日,皇上到了万年宫。
夏季四月壬子日,卫州刺史道孝王李元庆去世。
丙午日,魏州刺史郇公李孝协由于犯下贪赃罪,被赐自杀。司宗卿陇西王李博乂上奏说李孝协的父亲李叔良过去为朝廷牺牲,孝协没有兄弟,怕是要断绝子嗣。皇上说:“法律是一致的,不因为亲近或者疏远而有所不同,若是伤害人民,即便是皇太子也不能赦免。李孝协有一个儿子,何必担忧没人祭祀祖先呢!”李孝协最后在宅第里自杀了。
五月戊申朔日,遂州刺史许悼王李孝去世。
乙卯日,朝廷在昆明的弄栋川设置姚州都督府。
秋季七月丁未朔日,皇上下诏定于麟德三年正月在泰山举行祭祀。
八月丙子日,皇上回归京师长安,来到他任晋王时的宅第,住了七天;壬午日,回到蓬莱宫。
丁亥日,朝廷任命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任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
冬季十月庚辰日,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奏说:“我看见留在这里镇守的士兵们,很多人都疲惫瘦弱,勇猛强壮的很少,衣服破旧单薄,只想着回到西面的故乡,没有在这里效力的心情。我曾经问他们‘从前在西面的故乡时,我看到百姓踊跃应征招募,争着要从军,有人甚至还自备衣服口粮,称为“义征”,为什么现在的士兵竟是这样呢’?他们都说:‘现在的官府跟从前不同,人心也不一样。以前在东西征伐,为朝廷牺牲时,都承蒙皇帝派使者吊唁祭奠,给死者追封官爵,或者把死者的官爵回授给他的子弟,凡渡辽海东征的,都赏赐一级功勋。从显庆五年开始,东征的人数次渡海,官府都不记录他们的功勋,死去的更是没人过问他们的姓名和死因。州县官吏每次征召百姓当兵,强壮而富有的人,花钱贿赂办事人员,都得以免征;而贫苦的人即便年老体弱,也立即被征发入伍。不久前攻占百济及平壤的苦战,当时将帅发出号令,答应按功绩赏赐,没有考虑不到的地方;等到返回西海岸,只听说被拘捕,被追究监禁,夺去赏赐,免掉勋级,州县官吏上门催缴租赋,简直无法生存,公私都困窘疲敝,一言难尽。因此昨天从海西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有逃亡或使自我伤残的人,不只是到了海外才这样。还有,本来把因征战获得勋级看成一种荣耀;而每年出征时,全让有勋级的人挽舟拉车,其辛劳程度跟民夫没有两样,百姓之所以不愿从军,大概都因为这些。’我又问:‘从前士卒留在这里镇守五年,还能够支持,现在你们才经历一年,为什么衣着这样破露单薄?’他们都说:‘刚从家乡出发的时候,只让预备一年用的物资服装;现在已经二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我检查军士所存留的衣服,今年冬天尚可应付,明年秋季以后,完全没有准备好。陛下将这些人留在海外,想消灭高丽。百济、高丽,从前就相互支援,倭国人虽然距离遥远,也互相影响呼应,若没有我们的军队在这里镇守,他们还会成为一国。如今既凭借士卒戍守,又设置屯田,靠的是士卒的同心协力,而他们既然有这种议论,怎么能指望获得成功!若不有所更改,给予士兵优厚的慰劳,明确赏赐有功,切实责罚过失,以鼓起士气,而只是像从前那样处理,恐士卒疲惫,士气低落,不能成功。这些不顺耳的事情,也许没有人向陛下详细地说清楚,所以我无保留地说出肺腑之言,冒死向陛下陈述。”
皇上采纳他的建议,派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带兵渡海换掉原来留守的士兵,并命令刘仁轨一起返回朝廷。刘仁轨对刘仁愿说:“国家派兵驻于海外,想借此治理高丽,这件事不容易。现在秋收还没有完成,而军吏与士兵们同时全部替换,将领也要回去;夷人不久之前才被征服,人心尚未安定,一定会发生新的变故。不如暂时将旧兵留下,慢慢继续完成秋收,准备好粮食和物资,然后分批遣返;将领也应该暂时留下来安定局面,不能马上返回。”刘仁愿说:“我上次回到海西,遭到许多诽谤,说我留下很多士兵部队,图谋割据海东,几乎不免杀身之祸。现在只知道根据皇帝的指令办事,哪里还敢擅自作主!”刘仁轨道:“作为臣子,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知道了就一定要办,怎么能顾惜自己!”于是上奏表陈述怎么处理对国家有利,自己则请求留下镇守海东。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朝廷又任命扶馀隆为熊津都尉,让他招抚剩下的部众。
起初,皇后能委屈自己忍受羞辱,顺应皇上的旨意,所以皇上力排众议将她立为皇后;待到她得志之后,作威作福,皇上想有所作为,经常被她所牵制,皇上很愤怒。有位道士名叫郭行真,出入皇宫,曾施行诅咒压服别人的法术,宦官王伏胜揭发此事。皇上大怒,私下召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上官仪于是进言说:“皇后专权自恣,天下百姓都不赞成,请将她废黜。”皇上也认为应该这么办,立刻命上官仪起草诏令。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