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十七 翻译
起玄黓阉茂(公元662年)八月,尽上章敦牂(公元670年),凡八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
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
八月壬寅日,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九月戊寅日,首次让八品、九品官员穿蓝色的衣服。
冬季十月丁酉日,皇上到骊山温泉,让太子监理国事;丁未日,回宫。
庚戌日,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
癸丑日,皇上下诏令在龙朔四年正月封禅泰山,并在明年二月去往东都洛阳。
左相许圉师之子奉辇直长许自然,游猎的时候侵犯他人田地,田地的主人很生气,许自然用响箭射他。许圉师打了许自然一百棍子而没有上报朝廷。田地的主人去司宪衙门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不按罪处置。西台舍人袁公瑜派人改名换姓给皇上呈上封事告发这件事,皇上说:“许圉师是宰相,儿子欺压百姓,隐瞒不上报,这不是作威作福么!”许圉师道歉说:“我身处朝廷的机要部门,以正直之道事奉陛下,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所以遭到他人的攻讦。至于作威作福的,有的手握重兵,有的身居军事重镇;我身为一名文官,事奉圣明的君主,只知道闭门自守,怎么敢作威作福!”皇上生气地说:“你是在怨恨手里没有军队吗!”许敬宗说:“身为臣子如果这样,诛杀都无法抵偿他的罪。”皇上下令立即将他领出去。又下诏免除他的官职。
癸酉日,唐朝将皇子李旭轮立为殷王。
十二月戊申日,皇上下诏说由于正在讨伐高丽、百济,河北的百姓苦于征役,原定封泰山、去东都洛阳的事全都停止了。
海道总管苏海政接受诏命征讨龟兹,命令兴昔亡、继往绝二可汗发兵跟苏海政一起前去。唐兵前行到兴昔亡境内,继往绝因一贯与兴昔亡有仇怨,于是秘密对苏海政说:“阿史那弥射要谋反,请把他杀掉。”当时苏海政的军队只有几千人,集合军官商量说:“阿史那弥射如果发动叛乱,我们谁也活不成,不如先将他杀死。”于是便假称奉皇帝命令,让大总管带数万缎布帛赏赐给可汗和诸位酋长,兴昔亡带领他的部下前来领赏,苏海政趁机把他们全部抓住并斩首。其中鼠尼施、拔塞幹两部逃走,苏海政和继往绝率军追击,将他们讨平。唐兵返回,抵达疏勒南,弓月部又将吐蕃兵引来,想与唐兵交战;苏海政因军队已经疲劳,不敢与吐蕃作战,便用军事物资贿赂吐蕃军,讲和之后返回。从此,各部落都认为兴昔亡受冤屈,各怀离心。继往绝不久之后去世,十姓没有首领,由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聚集西突厥剩下的部众归附吐蕃。
这一年,西突厥侵扰唐朝庭州,州刺史来济带领军队抵抗,对他的部众说:“我早就该死了,能保全到今日也是实属幸运,我要以身报国!”于是不解铠甲头盔,奔赴敌阵结果被杀死。
三年(癸亥,公元663年)
春季正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征伐铁勒余下的反叛部众,全部平定。
乙酉日,朝廷任命李义府为右相,仍然负责官员选拔的事情。
二月,将燕然都护府迁移至回纥,更名为瀚海都护府;将原瀚海都护府迁移到云中古城,更名为云中都护府。以沙漠为界,沙漠以北的州府都属于瀚海都护府,沙漠以南的属于云中都护府。
三月,许圉师再次被贬为虔州刺史,杨德裔因结党营私而被流放到庭州,许圉师的儿子许文思、许自然全被免除官职。
右相、河间郡公李义府负责官吏的选拔,依仗皇后武则天的势力,专以出卖官爵为要务,令选授没有次序,导致怨声载道,皇上对此也有耳闻,从容不迫地对李义府说:“你的儿子和女婿做事不谨慎,做了不少非法的事,我还为替你遮掩,你应该对他们加以警告!”李义府变了脸色,脖子和脸上的肌肉都突起,说:“是谁告诉陛下的?”皇上说:“只要我说的情况属实,何必向我追问从哪里听来的呢!”李义府却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缓步离去。皇上很不高兴。
有看云气预言吉凶的人杜元纪说李义府的住宅有冤狱之气,应该花二十万缗钱对其加以抑制,李义府相信了,于是搜刮得更加迫切。李义府为母亲守丧的时候,每月初一、十五朝廷给他凭吊亡母的假期,他总是换上老百姓的衣服与杜元纪出城东行,爬上古墓,查看云气。有人告发李义府窥测灾异,暗中图谋不轨。他又派儿子右司议郎李津找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收受七百缗钱贿赂之后,便授予长孙延司津监职位。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揭发了此事。夏季四月乙丑日,朝廷将李义府逮捕入狱,派遣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御史、详刑寺官员共同审讯,还命令司空李负责监督此事。他所犯的罪行都属实。戊子日,皇上下诏令,将李义府除去名籍,流放嶲州;将李津削除名籍,流放到振州;他另外的几个儿子及女婿全被除去名籍,流放到庭州。朝廷与民间没有不庆祝的。
有人制作了河间道行军元帅刘祥道攻破铜山大贼李义府的公告文书,张贴在交通要道上。李义府抢夺很多人家的奴婢,待他战败之后,奴婢各自回家,所以文书里说:“奴婢们混杂在一起乱哄哄地放出,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家而竞相进入。”
乙未日,朝廷在新罗国设置鸡林大都督府,任命金法敏为都督。
丙午日,蓬莱宫含元殿建成,皇上开始迁至那里居住,从前居住的宫殿更名西内。戊申日,开始去紫宸殿处理政事。
五月壬午日,柳州蛮首领吴君解谋反;朝廷派遣冀州长史刘伯英、右武卫将军冯士翙从岭南发兵进行征讨。
吐蕃与吐谷浑相互进攻,各自派遣使者去上书朝廷论辩是非,轮流向唐朝请求援助;皇上都没有同意。
吐谷浑大臣素和贵犯罪,逃去吐蕃,较为详细地报告了吐谷浑的情况。吐蕃袭击吐谷浑,吐谷浑惨败,可汗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数千帐离开国土投奔唐朝凉州,请求迁移到唐朝内地。皇上将凉州都督郑仁泰任命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带领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屯兵于凉、鄯二州,以防备吐蕃。六月戊申日,又将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任命为安集大使,调度各路军队,作为吐谷浑的援军。
吐蕃禄东赞在青海屯扎,派遣使者论仲琮去朝见皇上,上表陈述吐谷浑的罪过,并且请求与唐朝和好结亲。皇上没有准许,派遣左卫郎将刘文祥出使吐蕃,颁布玺书责备吐蕃。
秋季八月戊申日,皇上因为辽东地区连年征兵,百姓为赋税力役所困扰,士卒战死的、溺死的也很多,便下诏停止三十六州的造船任务,派遣司元太常伯窦德玄等分别造访十道,探询百姓疾苦,考核升降地方官吏。窦德玄,是窦毅的曾孙。
九月戊午日,熊津道行军总管、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等于白江将百济残余的部队及倭国兵击败,攻克周留城。
起初,刘仁愿、刘仁轨攻克真岘城之后,皇上命令孙仁师带兵过海援助他们。百济王扶馀丰从南边招来倭国人来抵抗唐兵。孙仁师与刘仁愿、刘仁轨联合在一起,声势大振。部下诸将因加林城是水陆的交通要道,想先攻击,刘仁轨说:“加林城险要坚固,若快速进攻会伤害士卒,如果慢攻又要花很长时间。周留城,是敌人的老巢,很多凶恶的人汇聚在此,除恶一定要清除根本,应该率先进攻它,如果攻下周留城,其他各城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孙仁师、刘仁愿与新罗王金法敏带领陆军前进,刘仁轨与别将杜爽、扶馀隆率领水军与粮船从熊津入白江,跟陆军会合,共同逼进周留城。唐军和倭国兵于白江口相遇,四次战斗都获得胜利,焚烧四百艘敌船,烟火冲天,连海水都变成红色。百济王扶馀丰脱身逃至高丽,王子扶馀忠胜、扶馀忠志等带领部下投降,百济全都平定,只有别帅迟受信据守任存城,没被攻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