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二十五 > 唐纪二十五 翻译

唐纪二十五 翻译

起著雍涒滩(公元708年),尽上章阉茂(公元710年)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下

景龙二年(戊申,公元708年)

春季二月庚寅日,宫中有人说韦皇后盛放衣服的竹箱上腾起了五色祥云,皇上于是派人画下来向文武百官展示。韦巨源请求将这件事告知全国,皇上表示同意,并大赦天下。

迦叶志忠上奏说:“昔日我大唐神尧皇帝尚未接受天命时,天下流行《桃李子》这首歌谣;文武皇帝尚未即位时,天下流传《秦王破阵乐》这首乐曲;天皇大帝尚未继位时,天下流行传唱《堂堂》这首歌谣;则天大圣皇后尚未登基时,天下所流行《娬媚娘》这首乐曲;应天皇帝陛下您尚未继位时,天下传唱《英王石州》这首歌曲;顺天皇后尚未接受天命时,天下传唱的是《桑条韦》之歌,大概上天的旨意就是认为顺天皇后适合当国母,负责蚕桑之事。因此我谨献上十二篇《桑韦歌》,恳请将它编入乐府诗歌,在皇后祭祀先蚕神时进行演奏。”太常卿郑愔顺着这个话题进一步引申说明。皇上十分高兴,迦叶志忠和郑愔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右补阙赵延禧进言说:“周、唐二代皆为一统,受命的征兆归于一致,所以高宗皇帝封陛下为周王;则天太后时期,唐同泰献上《洛水图》。孔子曾说:‘要是有周朝制度的继承者,即使传一百代,也是能够预知的。’陛下承袭则天太后,子孙当会百代称王于天下。”皇上非常高兴,提拔赵延禧为谏议大夫。

丁亥日,萧至忠上疏,认为:“对于受到陛下宠幸的大臣,可多给他们金帛使之富有,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不可以让他们将朝廷的官爵据为私有。如今国家官吏的定员已经太多,没有专职的官吏是官吏定员的一倍,然而求官之人还不满足,官吏数量每天都有所增加。陛下给近臣赏赐的钱财无法计算,近臣贵戚的贪欲却无休止,他们公开卖官鬻爵,贪赃枉法,以谋求私利。结果导致中央各官署中挤满了身穿朱衣紫服的高级官员,这些人玩忽职守,不理公务,依靠权势公然不尊法令,徒然位列官署,无益于时政。”皇上虽然很赞赏他所讲的道理,但最终仍然没有采用他的建议。

三月丙辰日,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黄河岸边修筑了中、东、西三座受降城。

起初,唐朔方军和突厥以黄河为界,黄河北岸有座拂云祠,突厥在将要攻打朔方军时,一定会先去拂云祠祈求,在兵马做好准备以后才渡过黄河南下。当时突厥阿史那默啜调集了所有军队攻打西部的突骑施,于是张仁愿请求率领所部在默啜后方空虚之时将沙漠以南的大片土地攻占,并在黄河北岸修筑了中、东、西三座受降城,首尾响应,以便将默啜南下进犯的路径切断。太子少师唐休璟认为:“从两汉至今,历代都将黄河天险作为北方的边界,现在要在突厥境内修筑城池,我恐怕会劳民伤财,最终会被突厥占据。”张仁愿仍然坚持筑城的请求,皇上终于答应。

张仁愿上表请求留下戍边期满的镇兵以协助完成这一工程,但有二百多名咸阳籍的镇兵逃回家乡,张仁愿将逃走的镇兵全部抓回,在城下将这些人处斩,从而使全军将士心中恐惧,过了六十天,终于完成了三座受降城的修筑。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座受降城分别相距四百余里,而且三城全都修筑在险要之处,使边境拓展了三百余里。还在位于牛头的朝那山北面设置了一千八百多座烽火台,并将左玉钤卫将军论弓仁任命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在诺真水驻扎并巡逻戍卫。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翻过朝那山来到南边狩猎放牧,朔方军也再没有遭到突厥兵侵犯和掳掠,因此使这一带戍边的兵士减少了数万人之多。

张仁愿修建受降城时,并未设计悬门,也不装备守城的器械。有人向他询问原因,张仁愿说:“用兵的方法,以奋勇向前为贵,撤退和防守是不利的。敌军到来时,全体将士应当合力到城外迎战,那些回头张望城池的士兵,都应当就地斩首,又怎么能在筑城时就准备防守器械以助长属下畏敌退却的心态呢!”后来常元楷出任朔方军总管,才开始在三城修筑悬门。人们于是推崇张仁愿而轻视常元楷。

夏季四月癸未日,皇上下令设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直学士八员,学士十二员,选拔李峤等公卿以下文辞出色的人士充任。每当皇上前往皇家园林玩赏,或皇亲国戚饮宴集会时,这些学士们无不跟随,在一旁赋诗应和,皇上又让上官昭容负责对他们所作诗文进行评判,分出优劣高下,优胜者给以金银绢帛赏赐。参加这类宴会的,通常只有中书、门下二省高官以及长参王公大臣和亲族贵戚数人而已,等到举行大规模宴饮时,皇上才召集被称为八座的尚书左右仆射以及六部尚书、九卿和各司五品以上官员参加。于是天下闻风披靡,争相以文辞华丽相推崇,儒学之士和忠诚正直之人却没有得到提拔重用的。

秋季七月癸巳日,朝廷将左屯卫大将军、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甲午日,清源尉吕元泰上疏,认为:“如今边境一带远未安宁,在这些地区的戍守还没有停止,士卒为此困苦,运输粮草辎重也使国民穷乏,而陛下却大规模营建佛寺,更使得国家的人力和财力被永远无休止地耗费。从前的圣君如黄帝、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以及周武王等,都是依靠自己的俭约和仁义来建功立德名垂千古的,自两晋和刘宋至今,各朝竞相建造佛家寺塔,而各朝也不断发生死丧祸乱,这是因为各朝君臣的喜好不得当,竞相推崇奢侈靡费,从而令百姓苦不堪言。希望陛下能将用于营建佛寺的资财抽回,把它用在边境一带的军事防务上,以使战火永息,黎民富足,那么如来佛祖的慈悲施予、众生平等的心愿,又怎能超过这一功德呢!”奏疏呈上,皇上没有审阅。

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和韦皇后的妹妹郕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婕妤的母亲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等人,全都依仗权势把持朝政,为行贿者请托授官,大肆收受贿赂。即使是屠夫酒肆之徒,或为他人充当奴婢的人,只要用三十万钱向这些人行贿,就可以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职,因为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给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在当时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如果用三万钱行贿,就可被剃度成为僧尼。她们受贿后委任的员外官、员外同正官、试官、摄官、检校官、判某官事、知某官事一共有几千人那么多。分别在西京和东都两地设置两名吏部侍郎,每年选授官职四次,选任数万官员。

上官婕妤及宫中众妃嫔姬妾大多在宫外都有私宅,这些人出入宫禁毫无约束,在朝为官者常与她们结交,以求能够飞黄腾达。这些人中,安乐公主尤其骄纵专横,自宰相以下的官员,多数是走了她的门路后才上任的。安乐公主还和长宁公主竞相修造宅第,并相互攀比装饰的奢侈和豪华,不仅在建筑规模上与皇宫相仿,精巧程度甚至在皇宫之上。安乐公主请求得到昆明池,皇上以昆明池是百姓用来养殖蒲鱼的地方为由没有同意。安乐公主很不高兴,于是抢夺百姓的田地修定昆池,绵延伸展数里,堆石建造像华山一样的假山,又引水仿效天河,想要把此湖造得比昆明池更好,所以定名为定昆池。安乐公主还有织好的裙子,价值一亿钱,上面有花卉和鸟兽的图案,都如谷粒大小,从正面观看或从侧面观看,在日光下观看或在阴影下观看,分别呈现不同的色彩。

皇上喜欢打马球,于是朝野上下兴起击毬为乐的风俗,驸马武崇训和杨慎交洒油修筑毯场。杨慎交,是杨恭仁的曾孙。

皇上和皇后以及各位公主大多营造佛寺。左拾遗京兆人辛替否上疏谏阻,疏文大略是说:“我听说古时建立官署,员额未必一定齐备,但士人必须要操行完美,居家具备清廉的节操,朝廷有剩余的薪俸,百姓有剩余的粮食。然而现在陛下向臣下颁发的赏赐达到先朝的百倍,增设的官吏员额达到先朝的十倍,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金银满足铸造官印的需求,府库中储备绢帛等财物速度比陛下赏赐臣下的支出要慢,因而使富商大贾可以用出钱买官的方式得到高贵的职位;也使得部分凭借装神弄鬼代人祈祷或以卖艺为生的人据有肥沃的良田。”他又说:“公主,是陛下疼爱的女儿,然而她的日常用度不符合古已有之的规矩,她的行为举止不以民心为依据,我担心长此以往会让喜爱变成憎恶,使福泽变成祸患。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做使民力耗尽,使民财被浪费,强行夺取百姓家产,陛下为了对几个子女的怜爱而招来三种怨恨,将会使在边疆戌守的将士们不愿为朝廷出全力,使在朝担任官职的人不愿为陛下尽忠心,人心涣散了,剩下的只有几个自己宠爱的人,陛下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君主的基础是百姓的爱戴和支持,基础牢固国家就会安宁,国家安宁,那么陛下夫妻母子也就能得到长久的保全。”他又说:“如果只把营建佛寺当成治理国家的根本,认为休养士民不足以将国家治理好,那么殷、周以前的时代就都是昏暗混乱的,而汉、魏以后就都是圣明的时代了,殷、周以前的朝代持续时间都不长,而汉、魏以后的朝代持续时间却都不短了。陛下认为管理国家的当务之急是可以从缓的事,又认为只能缓办的事对治理国家来说是当务之急,应当亲近的人还没有来而应当远离的人已身处朝中,不实实在在做事而将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事情上,对俗人的作为很重视却对天子应当成就的事业很轻视,就算陛下能以阴阳二气为炭,有如工匠在火炉中冶铜一样创造出万物,役使那些无需吃饭穿衣的人,恐怕也无法为奢侈靡费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支出,更何况陛下只能依靠那些天生地养、经过风雨滋润后才能生成的自然之物呢!一旦再有战乱发生,或者出现霜雹灾害,出家的和尚不能拿起武器勤王救主,寺塔更起不到缓解饥荒的作用,我私下感到惋惜。”奏疏呈上,皇上并未审阅。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