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二十五 翻译 第2节
当时的斜封官都不通过中书、门下两省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两省长官没有敢将这个问题上奏的,只是向相关部门宣示任命。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却前后对一千四百余名斜封官的任命进行阻止,从而招致大量怨恨和诽谤,然而李朝隐完全没有顾忌。
冬季十月己酉日,修文馆直学士、起居舍人武平一上奏请求削减外戚的权势和恩宠。他不敢指斥韦氏一族,只请求抑制贬损自己的家族。皇上并未同意他的要求。武平一又名甄,人们常用表字称呼他,他是武载德的儿子。
十一月庚申日,突骑施酋长娑葛自主为可汗,将唐朝使者御史中丞冯嘉宾杀掉,又派他的弟弟遮努等统率军队进犯唐朝边塞。
起初,娑葛已经接替其父乌质勒统领各部人马,然而他父亲掌权时的旧将阙啜忠节不服,多次率军队与娑葛交战。阙啜忠节的部众实力弱小,不能与娑葛抗衡,唐金山道行军总管郭元振于是向皇上奏请将阙啜忠节征召入朝充任宿卫。
阙啜忠节行至播仙城时,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游说他说:“朝廷不惜高官显爵来厚待您的原因,是您有拥有自己部落的全部军队。如今您要是从部落离开独自入朝,那只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胡人罢了,不仅不能保住皇帝对您的恩宠以及自己的官爵俸禄,恐怕就连生死也在他人的掌握之中了。当今宰相宗楚客、纪处讷执掌朝政,您不如用丰厚的钱财贿赂这两个人,请他们让皇帝批准您留在西域,同时从安西都护府调集军队并引来吐蕃兵攻打娑葛,再请求将阿史那献册封为可汗从而招抚十姓人马,另外派郭虔瓘从拔汗那调兵相助。这样做既不会失去对各部落的掌控,又能报仇,和您单身入朝受制于人相比,怎能同日而语!”郭虔瓘,是历城县人,当时在西部边境担任将领。阙啜忠节很赞同他的说法,便暗中派使者贿赂宗楚客、纪处讷,请他们二人同意自己按照周以悌的计策行事。
郭元振听说了阙啜忠节的计谋,上疏,认为:“往年吐蕃之所以派军队进犯,只是由于他们请求得到突厥十姓和安西四镇的土地却没有得到而已。近来停止用兵,请求议和,并不是因为对中原的礼义教化真心向往,只是由于吐蕃国内多难,人口和牲畜都得了瘟疫,害怕中国乘他们国弊民贫的时机攻打他们,因此委曲求全,自求与大唐亲近,以便使其国内得到些许安定,他们怎么会把夺取突厥十姓与安西四镇之地的事忘记呢!如今阙啜忠节不为国家大计考虑,只想为吐蕃军队充当向导,恐怕安西四镇将会从此出现危难。近来由于突厥默啜的侵凌逼迫,要应付很多事,再加上安西四镇的军队十分疲乏,形势使唐军没有能力替阙啜忠节经营谋划,并不是对突骑施有所怜悯而不愿出兵。如今阙啜忠节并不体谅朝廷经营中外大业的用意,却反而请求吐蕃援助。如果吐蕃得志,就一定会控制阙啜忠节,阙啜忠节又怎能再为唐朝效力呢!从前吐蕃在对中原无恩时,尚且希望得到突厥十姓和安西四镇之地。如果现在帮助大唐攻破娑葛时立下大功,吐蕃就会向朝廷请求将于阗、疏勒二镇割让给它,到那时不知朝廷能用什么理由拒绝这一要求!此外,被吐蕃统治的各个蛮族部落以及婆罗门正不接受赞普统率,假若吐蕃请求向唐朝借兵前往征讨,也不知道朝廷又能用什么借口拒绝这个要求!因此从古至今明智的中国帝王都不希望接受夷狄的恩惠,这大概是因为担忧他们日后会有贪得无厌的要求,最终会酿成大患的缘故。另外,阙啜忠节将阿史那献请出来,还不就是因为阿史那献是可汗的子孙,想依靠他对十姓加以招抚吗!然而阿史那献的父亲阿史那元庆,叔父阿史那仆罗,兄长阿史那俀子及阿史那斛瑟罗、阿史那怀道等人也都是可汗的子孙。从前大唐以及吐蕃赞普曾将他们每个人都册封为可汗,都想通过他们招抚十姓,但都没有达到目的,他们在位不久便都破族灭家。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人的才能都并非超越常人,也没有足够的恩德和威名以影响部众,因此虽然他们都身为可汗的嫡系子孙,各个部落还是不甘心亲近归附他们,况且阿史那献与可汗的血缘关系和他的父兄相比还要更为疏远呢?如果阙啜忠节自己拥有足够的兵力使西突厥十姓部落归顺,那么他就没有将可汗的子孙阿史那献请出来作可汗的必要了。还有,阙啜忠节想派郭虔瓘前往拔汗那征调军队。但郭虔瓘在此之前就曾经和阙啜忠节一同擅自前往拔汗那征调兵马,但却没能从那里得到一兵一卒,反而使拔汗那由于不胜侵扰而从南方将吐蕃军队引来,并拥戴由吐蕃册立的可汗阿史那俀子,调转兵马入侵安西四镇。当时拔汗那周围并无可以为它提供援助的强大部落,郭虔瓘等人肆无忌惮地侵扰抢掠,如独自行走在无人的地方,尚且招来阿史那俀子造成祸患。如今拔汗那北部有娑葛部落,到走投无路时便会同娑葛会合,在这样内有诸胡坚壁拒守,外有突厥伺机阻拦的不利情况下,我料定郭虔瓘等人此次到拔汗那征调兵马,一定不能像上一次那样志得意满,结果只会内外受故,自陷危亡,徒劳地和各部落结仇,从而使安西四镇不得安宁。以我愚见判断,这实在不是一条好计策。”
宗楚客等人不同意郭元振的观点,提出建议说:“派御史中丞冯嘉宾手持符节前往安抚阙啜忠节,派侍御史吕守素前往管理安西四镇,任命将军牛师奖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征调甘、凉二州以西各处军队,同时征集吐蕃兵马,一同征讨娑葛。”当时娑葛派来向朝廷进献马匹的使者娑腊正在京师,听说这个消息后,急驰返回向娑葛报告。娑葛于是派遣五千骑兵从安西出发,五千骑兵从拨换出发,五千骑兵从焉耆出发,五千骑兵从疏勒出发,分路进犯。当时刚好郭元振在疏勒镇,在河口扎下栅垒,不敢出营迎战。阙啜忠节到计舒河河口迎接冯嘉宾,娑葛派兵对他们发动偷袭,生擒阙啜忠节,斩杀冯嘉宾,又在僻城将吕守素捕获,把他绑在驿站的廊柱上,用剐刑处死。
皇上准备让安乐公主改嫁给左卫中郎将武延秀,派人前往嵩山将太子宾客武攸绪征召入朝。在武攸绪即将到达时,皇上颁布敕命礼官在两仪殿另外安设座位,打算参照帝王问道的礼节,让武攸绪身穿隐居时的服装到朝中参见,既无需自己称呼名字,也免去跪拜的礼节。仪仗来到两仪殿后,通事舍人将武攸绪带到另设的座位就坐。武攸绪却很恭敬地小步快速走到辞见班的行列中站好,按照正常的礼仪行两拜之礼。皇上为此非常惊讶,最终也未能按事先拟好的帝王问道之礼接待武攸绪。皇上屡次请武攸绪到内殿,多次对他恩宠和赏赐,武攸绪一概推辞不接受。宗室、贵官来拜见问候他,他也只是同他们寒暄,此外不说一句话。
起初,武崇训娶了安乐公主,武延秀数次在宴会上服侍。武延秀面容英俊潇洒,又善于歌舞,安乐公主十分喜欢他。等到武崇训被杀,皇上便把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延秀。
己卯日,安乐公主同武延秀举行成婚仪式,安乐公主使用的是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使用的仪仗,皇上又派禁兵参加典礼从而为仪仗和卫士队伍壮大声势,还命令安国相王李旦迎候公主的车马。庚辰日,皇上宣布大赦天下。将武延秀任命为太常卿兼右卫将军。辛巳日,皇上在两仪殿摆设宴席招待众臣,命令安乐公主出来拜见公卿,众臣全都趴在地上叩首还礼。
癸未日,牛师奖和突骑施娑葛在火烧城展开战斗,牛师奖兵败且全军覆没。娑葛于是攻陷安西都护府所在的龟兹,将四镇之间的联系切断,并派遣使者到朝中上奏,向皇上索要宗楚客的首级。宗楚客又奏请派周以悌接替郭元振统率安西各路军队,将郭元振召入朝中;同时将阿史那献册立为十姓可汗,在焉耆部署兵马征讨娑葛。
娑葛给郭元振写信,在信中说:“原本我与大唐朝廷之间并无任何矛盾,我只有阙啜忠节一个仇敌。然而兵部尚书宗楚客接受了阙啜忠节大量的金钱贿赂,就无理地打算派兵攻破我的部落,并且御史中丞冯嘉宾同安西都护府副都护牛师奖将军陆续奉命而来,我又怎么会坐以待毙!另外我还得知阿史那献也即将到达这里,他的到来只会增加安西四镇的冲突,只恐今后很难再有安宁的日子。请大使商议处置。”郭元振在上奏时将娑葛的信呈送皇上。宗楚客非常生气,上奏说郭元振图谋不轨,将他征召入朝,准备问罪。郭元振派其子郭鸿走小路将实情奏明皇上,请求留在西域,不敢返回朝中。周以悌最终由于获罪被流放到白州,皇上又派郭元振接替他,颁诏将娑葛的罪行赦免,并册立娑葛为十四姓可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