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三十四 > 唐纪三十四 翻译

唐纪三十四 翻译

起柔兆涒滩(公元756年)五月,至九月,不满一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

五月丁巳日,鲁炅的部众溃败,退守南阳,贼兵前往围攻。太常卿张垍举荐夷陵太守虢王李巨智勇双全,皇上征吴王李祗为太仆卿,任命李巨为陈留太守、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同时统领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赵国珍,本是牂柯的夷人。戊辰日,李巨领兵从蓝田出发,直奔南阳。贼兵听说后,解围离去。

令狐潮再次领兵攻打雍丘。令狐潮和张巡有交情,二人在城下像平时一样相互问候,令狐潮趁机劝张巡说:“天下大势已经注定了,您坚守处在危难中的孤城,想要为谁呢?”张巡说:“您平时自称为忠义之士,今天的举动,忠义在哪里!”令狐潮惭愧地退下了。

郭子仪、李光弼返回常山,史思明收拢逃散的士兵几万人跟在后面。郭子仪挑选勇猛的骑兵轮流与敌人交战,三天以后,来到行唐,贼兵疲惫,于是撤退。郭子仪利用这个机会,又在沙河击败贼兵。蔡希德来到洛阳,安禄山再次派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投奔史思明,又派牛廷玠调发范阳等郡的士兵一万多人援助史思明,总共五万多人,其中同罗、曳落河的士兵占五分之一。郭子仪来至恒阳,史思明紧随而至,郭子仪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来等待敌人,贼兵来攻就防守,撤退就追击,白天就炫耀武力,夜里就偷袭敌营,贼兵不得安宁。几天后,郭子仪、李光弼商议说:“贼兵已经疲倦了,可以出战。”壬午日,两军在嘉山交战,大破敌军,斩获四万多人的首级,擒获一千多名俘虏。史思明坠落马下,丢掉头盔和靴子赤脚步行逃走,到了傍晚,用折断的长矛当手杖返回军营,逃往博陵。李光弼前往围攻博陵,军威大振。于是黄河以北的十几个郡都杀死叛贼守将而投降了。通往渔阳的道路再次被切断,贼兵往来都要借助轻装骑兵偷偷通过,还是大多被官军所擒获,家在渔阳的将士心中没有不动摇的。

安禄山非常恐惧,召来高尚、严庄骂他们说:“你们多年来劝我反叛,认为万无一失。现在被困在潼关,几个月不能前进,回到北方的退路也被截断,敌人各路军队从四面集结,我所拥有的只是汴、郑等几个州罢了,哪里会万无一失呢?你们从今天起别再来见我了!”高尚、严庄很害怕,好多天不敢见安禄山。田乾真从潼关回来,替高尚、严庄劝安禄山说:“自古以来帝王建立伟大的功业,都有胜有败,怎么能够一举成功呢!现在四方的军队虽然很多,但是多为新招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历过战斗,怎么能和我们蓟北的精锐士兵抗衡呢!哪里值得担忧呢!高尚、严庄都是辅佐陛下创业的功臣,陛下一旦抛弃他们,让众将领知道了,谁心中不恐惧呢!如果上下离心,我私下里深为陛下担忧!”安禄山高兴地说:“阿浩,你能了解我的心事。”他立即召见高尚、严庄,设酒宴痛饮,还亲自为他们唱歌来助酒兴,像当初一样对待他们。阿浩,田乾真的小名。安禄山商议放弃洛阳,逃回范阳,还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天下人都认为是杨国忠的骄横放纵导致叛乱,没有人不对他咬牙切齿。况且,安禄山起兵以诛杀杨国忠为名,王思礼暗中劝说哥舒翰,让他上奏表请求诛杀杨国忠,哥舒翰没有回应。王思礼又请求率领三十名骑兵将杨国忠劫持出来,到潼关将其杀死。哥舒翰说:“像这样做,就是我造反,而不是安禄山了。”有人劝说杨国忠:“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手中,他如果手执旌旗向西挥动,您不就危险了吗!”杨国忠非常害怕,于是上奏:“潼关大军虽然强盛,但是没有后继部队,万一失守,京城就值得担忧了。请求选拔监牧仆役三千人在宫中苑囿训练。”皇上答应了,派剑南军将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些仆役。杨国忠又招募一万人屯驻在灞上,命令他所亲信的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贼,实际上是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听说后,也怕被杨国忠所图谋,于是上奏表请求将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镇守潼关的军队。六月癸未日,哥舒翰召杜乾运到潼关,借其他事情将他斩首。杨国忠越来越害怕。

正逢有人报告崔乾祐在陕郡,兵力不足四千人,都是老弱而且没有防备,皇上就派人催促哥舒翰进军收复陕郡、洛阳。哥舒翰上奏说:“安禄山向来善于用兵,现在刚反叛,怎么会没有防备呢!这一定是用老弱来引诱我们,如果派兵前去,就正中他的计谋。况且叛贼从远方过来,优势在于速战速决。官军占据险要地带来扼守关隘,优势在于稳固防守。何况叛贼残暴失去人心,情况日益困窘,将会发生内乱。抓住有利时机发起进攻,可以不用交战就能擒获对方。关键是要取胜,何必追求速战速决呢!现在各地征募的士兵大多没有集结,请暂且等待他们。”郭子仪、李光弼也进言:“请让我们领兵向北攻取范阳,摧毁他们的巢穴,用叛贼同党的妻儿做人质来招降他们,叛贼内部一定崩溃。镇守潼关的大军,只应该坚守来消耗敌人,不可以轻易出战。”杨国忠怀疑哥舒翰图谋他,向皇上进言,说叛贼正好没有防备,可是哥舒翰拖延时间,将要失去机会。皇上相信了,连续派宫中的使者去催促哥舒翰,前后不断。哥舒翰无可奈何,拍着胸口痛哭。丙戌日,他领兵出关。

己丑日,官军在灵宝以西的原野遭遇崔乾祐的叛军。崔乾祐占据险要地带等待官军,南面临近大山,北面背靠黄河,狭窄的通道七十里。庚寅日,官军和崔乾祐交战。崔乾祐在险要地带设伏兵,哥舒翰和田良丘乘船在黄河中央观察军情,见到崔乾祐兵少,催促各路军队前进。王思礼等人率领精锐士兵五万人走在前面,庞忠等人率领其余的十万人跟在后面,哥舒翰率领士兵三万人登上黄河北岸的高丘观察形势,击鼓为将士们助威。崔乾祐所派出的士兵不到一万人,十人或五人组成一队,星罗棋布地分散开,队形有的稀疏有的紧密,士兵有的前进有的后退,官军望见后嘲笑敌人。崔乾祐整备精锐士兵,在这批士兵后面列阵。两方士兵交战后,贼兵放倒旗帜就像要逃跑的样子,官军忪懈,没有防备。一会儿,伏兵出动,贼兵占据高处扔下滚木檑石,打死很多官军的士兵。道路狭窄,士兵就像被束缚住一样,无法使用长矛。哥舒翰用马拉毡篷车为先导,想要用来冲击贼兵。过了中午,东风骤起,崔乾祐把几十辆装满草的车子挡在毡篷车前面,放火焚烧,烟火弥漫之处,官军无法睁开眼睛,胡乱相互冲杀,认为叛军在浓烟中,聚集弓弩手朝那里射击。傍晚时分,箭射完了,才知道那里没有贼兵。崔乾祐派同罗的精锐骑兵从南山经过,在官军身后发起攻击,官军两面受敌而陷入混乱,不知道怎样应对,于是溃败。有的人丢弃铠甲逃进山谷躲起来,有的人相互拥挤被推进黄河淹死了,喊声震天动地,贼兵乘胜追击。后续的官军见到前面的军队大败,都自动溃散了,黄河北岸的军队望见了也溃散而逃。哥舒翰独自和部下的几百名骑兵逃走,从首阳山西面渡过黄河进入潼关。潼关城外事先挖好三条堑壕,都宽二丈,深一丈,人马坠落到沟里,很快就填满了,其余的人踩着他们得以通过,逃入关内的士兵只有八千多人。辛卯日,崔乾祐进军攻打潼关,将其攻下。

哥舒翰来到关西驿,张贴榜文收拢逃散的士兵,想要重新守住潼关。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包围驿站,进去对哥舒翰说:“贼兵到了,请您上马。”哥舒翰上马出驿站,火拔归仁率领部众叩头说:“您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一次战斗中就全军覆没,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呢!况且您没有看到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吗?请您投奔东方。”哥舒翰不同意,想要下马。火拔归仁用毛绳把他的双脚捆在马肚上,众将领中不愿意服从的,也都捆起来押送到东方。正逢贼兵将领田乾真已经赶到,火拔归仁就向他归降了,被一同送往洛阳。安禄山问哥舒翰说:“你总是轻视我,现在看来怎么样呢?”哥舒翰伏在地上回答说:“我眼力平庸不识圣人。现在天下还没有平定,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着我,让我写信招降他们,很快就会平定天下了。”安禄山非常高兴,任命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他对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主人,不忠不义。”他将火拔归仁抓起来斩首。哥舒翰写信招降众将,他们都回信斥责他。安禄山知道没有效果,就把哥舒翰囚禁在苑囿里。潼关失守后,于是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的防御使都抛弃郡城逃走,当地守城的士兵也溃散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