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三十四 翻译 第2节
这一天,哥舒翰的部下到朝廷求救,皇上没有及时召见,只派李福德等人率领监牧仆役组成的军队赶赴潼关。到了傍晚,没有看到报平安的烽火,皇上开始感到害怕。壬辰日,他召来宰相谋划。杨国忠因为自己兼领剑南节度使,听说安禄山反叛后,就命令副使崔圆暗中储备物资,以备发生危急时投奔剑南,到这时他首先提议皇帝亲临蜀地。皇上认为有道理。癸巳日,杨国忠召集百官到朝堂,惊慌流泪,询问众人策略,百官都不正面回应。杨国忠说:“有人报告安禄山有反叛的迹象已经十年了,皇上却不相信。发生今天的事情,不是宰相的过失。”仪仗队退下,官吏和百姓惊慌地逃命,不知道该去哪里,集市上一片衰败。杨国忠让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劝说皇上去蜀地。
甲午日,百官中上朝的人不到十分之一二。皇上亲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征,听到的人都不相信这种说法。皇上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灵昌人崔光远为京兆尹,充任西京留守,将军边令诚掌管宫门的钥匙。皇上假托剑南节度大使颍王李璬将要赴藩镇就职,命令当地准备所用物资。这一天,皇上移驾大明宫。到了夜晚,皇上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六军,重赏他们财物,挑选闲厩中的骏马九百多匹,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乙未日,天刚亮,皇上独自和杨贵妃姊妹、皇子、嫔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以及心腹宦官、宫女从延秋门出发,住在宫外的王妃、公主、皇孙,都抛弃不管。皇上路过左藏,杨国忠请求将其烧掉,说:“不要留给叛贼。”皇上忧伤地说:“叛贼来了得不到财物,一定会向百姓征收,不如留给他们,不要加重我子民的负担。”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来到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禁军三卫的士兵整齐地站立。宫门打开后,则有宫女慌乱地跑出来,朝廷内外一片喧嚣,不知道皇上在哪里。于是王公贵族、官吏百姓四散奔逃,山野小民争相进入皇宫和王公的宅第,盗取金银财宝,有的人骑驴跑到大殿里。又有人纵火焚烧左藏的大盈库。崔光远、边令诚带人赶来救火,又招募人代行府、县长官职事分别看守皇宫和府库,杀死十几个人,局势才稍微稳定。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皇上路过便桥,杨国忠就派人烧桥,皇上说:“官吏和百姓各自躲避贼兵寻求生路,为什么断绝他们逃生的路呢!”他留下内侍监高力士,让他把火扑灭再赶上来。皇上派宦官王洛卿走在最前面,告知沿途郡县安排食宿。到吃饭的时间,皇上来到咸阳望贤宫,王洛卿和咸阳县令都逃跑了,宫中的使者去征求饮食,官吏和百姓没有响应的。到了中午,皇上还没有吃饭,杨国忠亲自买来胡饼献给皇上。于是民众争相进献糙米饭,掺杂有麦豆。皇孙们争相用手捧着吃,很快就吃光了,还没有吃饱。皇上都按相应的价格给他们钱,慰劳他们。众人都哭了,皇上也捂住脸哭泣。有一位叫郭从谨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怀着坏心肠,已经不是一天了,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陛下却经常杀掉这些人,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导致陛下流离失所。所以古代圣王以求访忠良之士来广大视听为要务,大概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我还记得宋璟做宰相时,多次直言进谏,天下借此安定太平。从最近以来,朝廷中的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求阿谀奉承取悦陛下,所以宫门以外的事情,陛下都不得而知。乡野的臣民,早就知道会有今天了,只是宫廷森严幽深,诚挚之心,没法上达朝廷。事情没到这个地步,我哪有机会见到陛下当面诉说这些话呢!”皇上说:“这是因为我不明智,追悔莫及了!”他抚慰众人后让他们走了。不久尚食前来进献御用膳食,皇上命令先赏赐给侍从,然后自己才吃。皇上命令士兵分散到各村落去寻找食物,约定未时集合出发。快到半夜时,才到金城,县令也逃走了,县里的民众都脱身离去,饮食和器物还在,士卒得以自行解决需求。当时随行人员中逃跑的也很多,内侍监袁思艺也逃走了,驿站中没有灯火,人们杂乱地相枕而睡,不再区分身份高低。王思礼从潼关赶到,皇上才知道哥舒翰被擒获,就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立即命令他赶赴藩镇,收拢逃散的士兵,用来准备向东征讨。
丙申日,皇上来到马嵬驿,将士们饥饿疲惫,都很生气。陈玄礼认为祸乱因杨国忠而起,想要杀死他,通过东宫宦官李辅国来转告太子,太子还没有决定。正逢有吐蕃使者二十几人拦住杨国忠的马,控诉说没有食物,杨国忠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兵们就喊道:“杨国忠和胡人密谋叛乱!”有人朝他射箭,射中杨国忠的马鞍。杨国忠逃到马嵬驿西门里,士兵们追上将他杀死,割裂他的尸体,用长矛高举着首级立在驿站门外,一并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和韩国夫人、秦国夫人杀死。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怎么敢杀害宰相!”士兵们又将他杀死。韦见素听说发生骚乱就跑出去,被乱兵所殴打,头破血流。众人说:“不要伤害韦相公。”有人前来营救,韦见素才得以幸免。士兵们又包围驿站,皇上听见喧哗声,询问是什么事,侍从回答说杨国忠造反了。皇上拄杖穿鞋走出驿站门,慰问士兵,命令他们集合,士兵们不答应。皇上派高力士问他们,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阴谋造反,杨贵妃不适合服侍陛下,希望陛下割舍私情纠正法度!”皇上说:“我会自行处置。”他进入驿站门,拄着杖歪着头站立。过了很长时间,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上前进言说:“现在众人愤怒难以违抗,安危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决断!”这时他叩头流出了血。皇上说:“贵妃平时居住深宫之中,怎么会知道杨国忠反叛的阴谋呢?”高力士说:“贵妃确实没有罪,然而将士们已经杀死杨国忠,可是贵妃还在陛下身边,他们怎么敢安心呢!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件事,将士们安心,陛下就安全了。”皇上于是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将她勒死了,用车载着尸体到驿站的庭院中,召陈玄礼等人进来察看。陈玄礼等人于是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皇上慰劳他们,命令他晓谕士兵们。陈玄礼等人都高呼万岁,拜了又拜就出去了,于是开始整顿军队准备出发。韦谔,韦见素的儿子。杨国忠的妻子裴柔和小儿子杨晞、虢国夫人、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都逃走了,来到陈仓,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追捕,将他们杀死。
丁酉日,皇上将要从马嵬驿出发,朝中大臣只有韦见素一人随行,于是他任命韦谔为御史中丞,充任置顿使。将士们都说:“杨国忠密谋反叛,他的部将属吏都在蜀地,不能去那里。”有的人请求去河西、陇右,有的人请求去灵武,有的人请求去太原,有的人请求回京城。皇上想去蜀地,担心违背众意,始终不说要去哪里。韦谔说:“返回京城,应当有抵抗贼兵的准备。现在兵少,不容易向东征讨,不如暂且去扶风,再慢慢考虑去哪里。”皇上询问众人,众人都同意,于是听从大家的意见。等到出发时,当地父老都拦住道路请求皇上留下,说:“京城,是陛下的住处。陵寝,是陛下的坟墓。现在舍弃这些,想要去哪里呢?”皇上拉住马缰绳停留很长时间,才命令太子在后面安抚父老。父老趁机说:“至尊既然不愿意留下,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追随殿下向东讨伐叛贼,攻取长安。如果殿下和至尊都去蜀地,让谁做中原百姓的君主呢?”一会儿,已经有几千人聚拢过来。太子认为不可行,说:“至尊从远方历经艰险来到这里,我怎么忍心离开他一天呢!况且我还没有当面辞行,我要回去禀报至尊,再来告诉大家是进是退。”他流下眼泪,回转马头想要西行。建宁王李倓和李辅国拉住马笼头进谏说:“那个叛逆的胡人进犯京城,导致国家分裂,不顺应民意,凭借什么来复兴呢!现在殿下追随至尊进入蜀地,如果贼兵烧断栈道,那么中原地区就拱手送给贼兵了。民心已经背离,就不能再聚合,即使想要收复这里,难道能做到吗!不如收拢西北戍守边疆的士兵,把郭子仪、李光弼召到黄河以北,和他们合兵向东讨伐叛贼,收复两京,平定全国,让国家从危难中再次得以安定,宗庙在毁灭后重新得以延续,再打扫宫殿来迎接至尊,难道不是最大的孝行吗!为什么一定要拘泥于微不足道的温情,像普通子女一样依恋父母呢!”广平王李俶也劝太子留下。父老一同围住太子的马,让他无法前行。太子于是派广平王李俶驰马去禀报皇上。玄宗拉住马缰绳等待太子,很久也不来,就派人去打探消息,被派出去的人返回禀报太子的情况,皇上说:“天意!”于是他下令分出后军二千人以及飞龙厩马给太子,并且晓谕将士说:“太子仁爱孝顺,可以继承大统,你们好好辅佐他。”他又晓谕太子说:“你勤勉做事,不要为我担心。西北各部胡人,我一向对他们很好,你一定会用得上。”太子只是面向南方哭号罢了。皇上又派人把东宫的人送交太子,并且下旨要传位给太子,太子不接受。李俶、李倓,都是太子的儿子。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