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四十二 > 唐纪四十二 翻译

唐纪四十二 翻译

起屠维协洽(公元779年)八月,尽重光作噩(公元781年)五月,凡一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

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779年)

八月甲辰日,皇上任命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二人一并担任同平章事。皇上正求励精图治,破格提拔人才,曾向崔祐甫征询选任宰相的意见,崔祐甫因杨炎的才能和学识而推荐他,皇上平时也听说过杨炎的声名,于是便从贬谪中破格起用杨炎。乔琳是太原人,为人粗疏草率,谈吐幽默风趣,而没有其他长处,与张涉交好,张涉称赞乔琳的才能可以委以重任,皇上听信了张涉的话,便任用乔琳为宰相;听到乔琳被任命为宰相,人们无不惊讶万分。

代宗在位期间,吐蕃屡次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解,却依然不停地侵扰劫掠边境,代宗把吐蕃使者拘留下来,前后共有八批人,其中有些人直到老死,都没能返回吐蕃;对于在战争中俘获的吐蕃人,则全部发配到长江以南与五岭以外。皇上想要用恩德来怀柔吐蕃,乙巳日,任命随州司马韦伦为太常少卿,出使吐蕃,召集全部俘虏五百人,每人赐给一套衣服,把他们遣送到吐蕃。

协律郎沈既济上奏议论有关选任官员的事情,认为:“选拔任用人才,只需要依据三个方面就可以了,这就是德行、才能、功劳。如今主持选官事务的选曹都不能注意到这三点,而所实行的考核官员的方法,全都停留在书法是否遒丽、文章是否有条理、往年考绩的高下、言词与应对周旋等方面罢了。行事稳重、说话从容,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德行;撰写的文章辞藻优美、文笔秀丽,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才能;长期积累下来的资力和考课成绩,并不代表一个人的功劳。根据这三项标准来延招天下的贤能之士,当然不可能发掘到真正的人才了。如今有些人才,在地方的簿籍上根本没有登记,因此不能用乡里之间对他的评议作为依据。由一个部门单独去考核官吏,没有独特的明鉴的方法,所以不能把选拔人才的事专门交给吏部。我谨慎仔细地研究了古今相关制度,认为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各司的长官,应该责令宰相举荐叙用,而让吏部和兵部参与决议。对于六品以下的官员或幕僚佐吏一类的人,应当准许州、府自行任用。倘若将帅的选拔任用有不公正的情形,吏部和兵部都可以依据事实来告发他。对于徇私滥用和举荐不实的人,小则予以贬官降职,大则依据刑法处死。授以职任,要求成效,谁还敢不勉励办事呢!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贤德的官员虽然没有被奖励,也会自求晋升,不贤德的官员,虽然没有被贬抑,也会主动告退,这样就可以获得各种人才,也就没有治理不好的政务了。如今的办法,都是由吏部选拔人才,而在州郡任职试用。倘若才能与职任不能相称,任意委任一些不能胜任的人担任官职,责备刺史,刺史就会争辩说,他所任命的官员是吏部委任的,不敢自行废黜;责备侍郎,侍郎就会争辩说,这是通过考核他的书法、文章、资历考课而授官的,但是不能保证他到州郡后一定能够胜任;责备令史,令史也会争辩说,按察百官,是依据资历和任官升降来行事的,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百姓徒受其害,又应该由谁来承担罪责呢!如果让州牧、郡守自行任命官佐,那么他们又怎能推卸责任而脱罪呢!如果证实州牧、郡守徇私滥用,只要撤换刺史一人,就可以革除弊害了。如果是吏部任意选派,即使换掉主持此事的侍郎,也是没有用的。这是因为人才过于繁多,朝廷不可能了解清楚,全是因为任官制度使事情变成这样的,并不是主事官员的过失。假如现在自判官、副将以下的人员,都让各道的节度使、都团练使、观察使、租庸使等自行选用,即便其中也有徇私的情况,但是总体说来,十个人之中至少有七个人是可取的。因而自行征辟官佐属吏的办法,如今已经试行,只是还没有遍及州县罢了。上述两种任官办法孰利孰害,其中的的道理是显明可见的。从前诸使的幕僚官佐,倘若完全听受选曹的任命,那又怎能肩负起镇守各方重地的重任,料理好征收财赋的繁杂事务呢!”沈既济是吴地人。

当初,衡州刺史曹王李皋治理地方很有成绩,湖南观察使辛京杲非常忌恨他,于是用刑法加以陷害,使他被贬为潮州刺史。当时杨炎正在道州,知道李皋为人正直,等到杨炎入朝为相,再次调升他为衡州刺史。最开始,李皋遭到诬陷,正经受审讯,考虑到母亲太妃年老,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受惊而悲伤,因此出庭时穿上囚服申辩,回家后就穿上朝服,手执笏板,佩戴金鱼袋,与平时一样。李皋即将被贬为潮州刺史,却向太妃报喜说自己升迁了;直到此时,李皋才跪在太妃面前谢罪,并说出了实情。李皋是李明的玄孙。

朔方、邠宁节度使李怀光接替了郭子仪的职权以后,邠府的老将史抗、温儒雅、庞仙鹤、张献明、李光逸等人因为功劳声名向来在李怀光之上,都郁闷不乐,很不服气。李怀光派兵戍边防御吐蕃,屯驻在长武城,这些老将对李怀光调集军队、安排军队进驻与退防,都不依令行事。监军翟文秀劝说李怀光奏请朝廷把这些老将调回执行宿卫任务,等这些老将奉命离开军营后,李怀光派人追捕他们,捏造了罪名,并且说:“黄战败,都是因为你们的缘故!”于是把他们全都杀掉。

九月甲戌日,朝廷将淮西改称为淮宁。

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崔宁在蜀地十多年,仗恃地势险要、兵力强大,淫乱奢侈,肆意妄为,朝廷虽然引以为患,但是又无法替换他。直到现在,崔宁入朝,皇上加封他为司空,兼任山陵使。

南诏王阁罗凤去世,他的儿子凤迦异又先于他死了,所以由他的孙子异牟寻即位为王。冬季十月丁酉朔日,吐蕃与南诏的联合大军十万人,分三路进犯,一路从茂州出发,一路从扶州与文州出发,一路从黎州和雅州出发,他们声称:“我们计划攻下蜀地作为我们在东方的府藏。”崔宁当时正在京城,留守的各将领不能抵御,敌军连续攻陷了一些州、县,刺史舍弃守城逃走了,士民逃窜隐匿在山谷之中。皇上非常担忧,催促崔宁返回蜀地镇守。崔宁已经向皇上辞行了,杨炎却对皇上说:“蜀地物产丰富,崔宁据有该地,朝廷等于失去了这个京外的府库,已经有十四年了。崔宁如今虽然入朝了,但他在西川的整个军队还在替他守卫着那里,他们不向朝廷缴纳贡赋,朝廷拥有蜀地却形同没有蜀地。况且崔宁的地位本来与西川其他将领齐等,由于叛乱而得到节度使的地位,政令和军令不能得到施行。现在即使派他回去,恐怕他也无力退敌;如果他能退敌立功,从道义上说,朝廷不可强夺蜀地。这就是说,蜀地战败,朝廷固然失去了那块土地,即使蜀地获胜,朝廷也不能得到那块土地。希望陛下深入考察。”皇上说:“既然这样,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杨炎回答:“请陛下把崔宁留在京城,另外派朱泚所指挥的范阳军数千人,连同禁军,一起前去击退敌军,还担心不能取胜吗!同时还可以趁机将亲信的禁军安置在西川军的心腹之中,蜀地的将领一定不敢妄动,然后再改任别人为西川统帅,使蜀地的千里沃野重归朝廷所有,这是使国家因为小祸而获得了较大的好处。”皇上说:“好。”于是把崔宁留在了京城。

当初,马璘因为妒忌泾原都知兵马使李晟的功绩与名望,而派他入朝宿卫,做了右神策军都将。皇上派出禁军四千人,令李晟统领,又另外派出邠州、陇州、范阳各军士兵五千人,令金吾大将军安邑人曲环统领,前去救援蜀地。同时命令东川也派出军队,从江油向白坝挺进,与山南节度使的军队联合攻打吐蕃和南诏,并把他们打退。范阳军在七盘县追到吐蕃和南诏的军队,再次把他们打败,并且攻克了维州、茂州。李晟则领兵追击吐蕃、南诏的军队到大渡河外,再次把他们打败。吐蕃、南诏的士兵因为饥寒而坠落荒崖野谷的有八九万人。吐蕃人悔恨愤怒,杀掉了引诱他们前来的人。异牟寻大为恐惧,退到苴咩城,修筑防御工事,连绵达十五里,并且徙居到那里。吐蕃封异牟寻为日东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