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四十二 > 唐纪四十二 翻译 > 第2节

唐纪四十二 翻译 第2节

皇上执法严格,百官都震惊恐惧。因为代宗入葬的日期已经临近,所以禁止人们屠宰牲畜;郭子仪的仆从偷偷杀了一只羊,装在车上,载入京城,右金吾将军裴谞将此事上奏皇上。有人对裴谞说:“郭公对国家有安邦的大功,难道您不肯为他留点余地吗?”裴谞回答说:“我这么做,正是替他留出余地来。郭公功勋高,名望重,皇上即位不久,认为群臣中附从郭公的人很多,我因此故意揭发他的一个小过失,借此表明郭公的威望和权力都是不足以令人畏惧的。这么做,对上表示了大家对皇上的尊崇,对下可以消除皇上对大臣的猜忌,不也是应该做的吗!”

己酉日,把睿文孝武皇帝葬在元陵,庙号代宗。在即将出殡的时候,皇上亲自把灵车送了出来,看到灵车不是在道路的正中间行走,而是稍微偏向道路外边,于是询问其中的原因,主事的官员回答说:“陛下本命在午,指向正中,所以不敢冲犯。”皇上哭着说:“哪有委屈灵车枉道而只顾自身利益的呢!”于是命令灵车改向,对直子午方向,行驶在道路正中间。肃宗、代宗都相信阴阳鬼神,不论事情大小,一定要求神占卜,所以王屿、黎干都是借着旁门左道得以升官。皇上从来不相信这一套,代宗入葬山陵的日期只是依据礼法的规定,在七月期满之时,诸事齐备妥当了就出殡下葬,不再选择日期。

十一月丁丑日,皇上任命晋州刺史韩滉为苏州刺史、浙江东西观察使。

乔琳年纪老迈,体弱耳聋,皇上有时向他咨询意见,他应对时语无伦次,所谋划计议多不周密。壬午日,皇上任命乔琳为工部尚书,罢免他的理政大权。皇上自此与张涉疏远了。

杨炎把崔宁留在京城后,两人的关系因此恶化。杨炎以北部边境需要大臣镇守抚慰为借口,癸巳日,任命京畿观察使崔宁为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坐镇坊州。朝廷任命荆南节度使张延赏为西川节度使,又任命灵盐节度都虞候醴泉人杜希全主持灵州、盐二州留后职务,任命代州刺史张光晟主持单于、振武等城以及绥州、银州、麟州、胜州的留后职务,任命延州刺史李建徽主持鄜州、坊州、丹州的留后职务。当时崔宁已经出镇,不应该再设置留后,杨炎想要削夺崔宁的权力,并且秘密观察他的行动,于是命令杜希全等三人都可以单独特别奏事,同时暗示他们窥伺崔宁的过失。

十二月乙卯日,皇上册立宣王李诵为皇太子。

依据过去的制度,全国的金帛都贮存在左藏中,由太府按季度汇报数额,而由比部复核其收支情况。等到第五琦担任度支、盐铁使,因为当时京城中有许多有权势的大将索取赏赐毫无节制,第五琦不能抑止,于是上奏把左藏的金帛全部贮存在大盈内库,并令宦官掌管全部相关事宜,皇上也认为这样取用供应比较方便,所以贮存的金帛长久都不能再由内库搬出。从此天下的财赋收入成为皇上的私人积蓄,主管大臣都不能得知有多少财物,无法核查盈余或不足的情况,几乎长达二十年之久。掌管内库的宦官有三百多人,都不断地蚕食内库的财富,他们互相勾结,根基牢固不可动摇。杨炎在皇上面前叩头说:“财赋是立国的根本,百姓生存,国家的盛衰安危,全与财赋的多寡相关,所以以前各朝都派重臣掌管财赋,可是还会发生财赋损耗和管理紊乱的情况。如今让宦官专门掌管财赋的收支盈亏,朝中的大臣反而毫不知情,朝政的蛀蚀败坏,再也没有比这更加严重的了。恳请把全国的财赋大权还给相关部门主管。计算一下宫中每年需要花费多少,让他们悉数进上,他们决不敢让宫中感到缺乏不足。像这样做,以后才能推行政务。”皇上当日颁下诏书:“一切财赋都归还左藏,完全依过去的法制行事,每年在左藏内挑选出精良的布帛三五千匹,送入大盈内库。”杨炎只凭一席话就改变了皇上的想法,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

丙寅晦日,发生了日食。

湖南赋寇首领王国良凭借高山的险阻当起了盗贼,皇上派遣都官员外郎关播前去招降安抚。辞行的时候,皇上向关播询问办好政事的要务是什么,关播回答说:“办好政事的根本要务,在于陛下应该访求有道贤才,并让他们辅佐治理国家。”皇上说:“我最近已经颁下诏书,征求贤才,还派出使臣到各地搜罗寻访,这样做或许可以使国家政治修明了吧!”关播回答说:“下诏寻求以及使臣所荐举的,只能得到一些凭借文词求取官职的人罢了,有道贤人哪里会但凭一纸公文就接受推举呢!”皇上听了,认为他的话很有见解,非常高兴。

崔祐甫身患疾病,皇上让他坐着肩舆前往中书省,当崔祐甫在家中休假时,发生了重大的事情,皇上便命中使到崔祐甫家中咨询,然后再决断。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一

建中元年(庚申,公元780年)

春季正月丁卯朔日,改年号为建中。群臣为皇上进献尊号,称为圣神文武皇帝,大赦天下。皇上首次采用杨炎的建议,命令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统计百姓的人口田产,定出等级,改变旧税法,施行两税法。将近年来新旧各类名目的税收一律取消;在两税之外,如果再向百姓征敛一个铜钱的,一概以违法论罪。

唐朝初期,征收赋税的方式分为租、庸、调三种,有田产就要交租,有一人就上缴一人的庸,有一户就要上缴一户的调。玄宗末期,户籍渐渐遭到破坏,记载大多与实际不符。等到至德年间战事兴起,到处逼迫催促征收赋敛,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有统一的标准。负责征收赋税的官员增多了,而朝廷却不能统辖管理,以致各自任意增加课税的种类,巧立名目,苛捐杂税接连不断地出现,几乎没有穷尽的时候。富足的人家人口多的,大多借做官、当和尚来免除赋役,而贫困的人家人口多的,全无隐匿逃避的去处,导致富裕的人家优逸而贫穷的人家劳瘁。征税的吏员又趁机贪赃剥削,百姓十天输赋一月缴税,实在不能忍受困窘,大多都逃亡流徙成为流动户口,那些留在本地的百姓,达不到百分之四五。直到此时,杨炎建议制定两税法,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要的费用以及上交朝廷的数额,然后根据这一数额向百姓征收税赋,度量所需的支出来制定税赋收入的标准。不论主户、客户,都以现居人数制订簿册;人口不论壮年、少年,只按贫富状况划为等级;在各地经商的人,在所居的州、县缴纳三十分之一的赋税,使定居与流动在外的人都没有侥幸逃避税赋的利益可图。定居的百姓的赋税,分秋天和夏天两次征收。其他租、庸、调以及各种徭役等一律免除,整个征税事务全权责成度支统一掌管。皇上采纳了杨炎的建议,于是颁布赦免百姓过去尚未缴清的税赋,命令实施两税法。

当初,左仆射刘晏担任吏部尚书,杨炎担任侍郎,两人不能彼此悦服。元载被处死,刘晏起了很大的作用。等到皇上即位以后,刘晏长期执掌财政要务,大家非常嫉恨他,很多人上书建议撤消转运使一职,又有流言说刘晏曾经暗中上表劝谏代宗册立独孤妃为皇后。杨炎担任宰相以后,想要给元载报仇,所以在皇上面前流着眼泪说:“刘晏与黎干、刘忠翼共同图谋反叛,我身为宰相,却不能讨伐他们,真是罪该万死!”崔祐甫说:“这件事的真相还很模糊,陛下已经宽宏地实行大赦,就不应该再因为流言而穷究不舍。”杨炎于是又提出建议说:“尚书省是国家推行政令的最高机构,最近设置诸使职,分化并侵夺了尚书省的权柄,如今应当恢复旧有的制度。”皇上听从了杨炎的建议。甲子日,诏令全国的钱财、粮食全部交给金部、仓部管理,罢免了刘晏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职。

二月丙申朔日,皇上命令黜陟使十一人分别巡视全国。在这之前,魏博节度使田悦事奉朝廷算得上非常恭顺,河北黜陟使洪经纶不精通时务,听说田悦的军队有七万人之多,于是下了一道符命,要求裁减四万人,命令他们回到家乡种田。田悦表面听从命令,依照符命减员。但是不久之后,田悦又把这些应当裁减的士兵集合起来,激怒他们说:“你们长期置身于军旅之中,都有父母、妻子、儿女,现在一下子被黜陟使裁减了,你们将依靠什么来养活自己呢!”众人都大声痛哭。田悦于是拿出家财,赏赐给士兵,使他们各自归队。士兵们因此都感激田悦的恩德而怨恨朝廷。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