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四十七 > 唐纪四十七 翻译

唐纪四十七 翻译

起阏逢困敦(公元784年)五月,尽旃蒙赤奋若(公元785年)七月,凡一年有奇。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六

五月,盐铁判官万年人氏王绍带着江、淮地区的丝帛前来,皇上命令先发给将士,之后自己才换上单衣。韩滉准备派遣使者进献绫罗四十担,送去行在,幕僚何士幹请求前往。韩滉高兴地说:“您愿意替我去,就请即日启程渡过长江。”何士幹应允,回去告别家人,韩滉已经让人将家里所需的柴米储备罗列在门口和庭院里;何士幹登船时,韩滉已经让人把所需物资装备与器具装载在船里了。下至清除秽物的器具,韩滉均亲手逐项记录,详细周到。每位担夫发给银牌一块,系在腰间。又输送一百艘船的粮米给李晟充为粮饷,他亲自扛着米袋装船,他的将佐争先去背米袋,很快便把船装完了。韩滉还让每艘船设置五位弩手用以防卫打劫和互相声援之用,有流寇时便敲击船舷互相警报,只用五百弩手便足够。直至运到渭桥,都没有流寇敢来靠近。当时关中连年兵荒马乱,每斗米价值五百钱,待到韩滉把米运到之后,米价降低了五分之四。韩滉为人精明强干、严苛刚毅,自己的日常生活十分朴素,他的夫人经常身着没有纹彩的绢裙,穿破之后,才去更换。

吐蕃击败韩旻等人之后,大规模掠夺一番后离去。朱泚让田希鉴将大量金帛赠予吐蕃,吐蕃接受了。韩遊瓌将此事上奏给朝廷。浑瑊又上奏说:“尚结赞数次派人与我约好期限共同攻击长安,后来却没有如期前来。听闻吐蕃人在今年春天发生大规模疫情,最近已经带兵回去了。”由于李晟、浑瑊兵力少,皇上想要仰仗吐蕃兵收复京城,现在听说吐蕃人离去,十分担忧,便询问陆贽的建议。陆贽认为吐蕃人贪婪而又狡猾,只有害处而没有裨益,恰逢吐蕃带兵离去,实在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于是上奏,大意是说:“吐蕃拖延观望,反复多次,他们深入京畿,私下接受贼寇的指使,导致各军将领进退两难。如果准备抛开吐蕃独自前往,又担心他们乘虚而入在后面侵扰;如果准备等待吐蕃合力攻击,又苦于他们拖延失信。若是吐蕃不回去,那么敌寇始终难以消灭。”他又说:“将帅怀疑陛下不信任自己,并且担心吐蕃会跟他们争功;士兵唯恐陛下不体恤昔日的辛劳,又怕吐蕃独占赏赐;贼党畏惧吐蕃取得胜利,纵使自己不死,也会全部被擒获;而且百姓害怕吐蕃到来,所有的财物一定会被他们抢走。所以,顺承皇上教化的人们,心里不可能不懈怠,失陷到敌寇疆境内的人们不肯归附的趋势也不得不坚定。”他又说:“如今李怀光另去据守蒲州和绛州,吐蕃又远离国境,形势既已把李怀光与吐蕃分开了,我们不再有腹背受敌的顾忌,浑瑊、李晟各节帅的才能与力量也就可得以施展了。”又说:“只希望陛下谨慎地安抚将士,勤于砥砺,那么,中兴大业,便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不应当还眷恋吐蕃这种犬羊之群,而丧失将士们的向心力。”

皇上又派人去对陆贽说:“您关于吐蕃的形势分析得很好。然而对浑瑊、李晟各军应当商量出一个计划来,好让他们领兵进取。我准备派遣使者前去安抚,你应该审慎详细地列出纲目,上奏让我知道。”陆贽认为:“贤明的君主选择将领,委以重任,责求成效,所以可以有所建树。何况如今秦中与梁州相距千里,战争形势常有变化,远远地为其规划,未必合适。假如将帅们违反命令,便有失君主的威严;假如将帅们服从命令,却又妨害军中事务,进退都有羁绊与阻碍,便难以成功。不如授权他们见机行事,以超常的奖赏对待他们,那么将帅们既感激又高兴,他们的智慧与勇敢便可以施展出来。”于是陆贽进上奏疏,大略是说:“战斗在原野上进行,却在幽深的宫禁里决策,交战的时机瞬息万变而制定计划却远在千里之外,听命与否都有碍于战争,无论决策好坏,都不利于军事。在上会遭到对将帅处处掣肘的讥讽,在下会丧失军队、将帅敢死的决心。”他又说;“道听途说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凭空规划与据事决断也是有区别的。”他又说:“若将帅中有肆意违背命令的人,陛下能在这时候因违背诏旨而将他杀死吗?既然不能实现对违背命令行为的惩罚,遵从命令的行为又未必合乎时宜,而且白白浪费空洞的言辞,只是烦劳陛下的思虑罢了,不仅毫无益处,事实上反而有诸多害处。”他又说:“君上的权势,与臣下的权力大不相同,君主只有不刚愎自用,才是善于用人。”

癸酉日,泾王李侹去世。

徐、海、沂、密观察使高承宗去世。甲戌日,朝廷让高承宗的儿子高明应代理军中事务。

乙亥日,李抱真、王武俊在距离贝州三十里的地方驻军。朱滔听闻李、王两军即将到来,急忙传召马寔,马寔昼夜兼程前来赴召。有人跟朱滔说:“王武俊善于野战,我军不应当跟他正面交战,而应当移动营垒,稍微向前逼近一些,让回纥兵切断他的运粮通道。我军不劳而得食德州、棣州运送来的粮食,临近营垒列阵,有利时便发动进攻,否则便入营防守,等他们的士卒饥饿疲惫,之后才能一举制服。”朱滔迟疑没有作出决定。正赶上马寔的军队到达,朱滔便命令他第二天出兵迎战。马寔说:“将士冒着酷暑天气,困顿疲惫,请让他们休息几天再战。”

常侍杨布、将军蔡雄带领回纥达干来见朱滔,达干说:“回纥军在本国内跟邻国交战,经常以五百骑兵击败邻国数千骑兵,如同打扫落叶一般。我们先后所接受的大王的钱帛与牛酒犒劳前前后后不计其数,想替大王立功,现在是时候了。明天,希望大王骑马立在高丘上,观望回纥军替大王消灭王武俊的骑兵,让他连一匹马都跑不回去。”杨布、蔡雄说:“大王雄才伟略举世无双,率领燕、蓟全军,将要扫荡河南,肃清关中,现在才跟小股敌人遭遇,便犹豫不定不肯进击,让远近各地的人们非常失望,那凭借什么去成就霸业呢?达干请求出战是正确的啊。”朱滔大喜,于是拿定主意出兵作战。

丙子日清晨,王武俊派遣他的兵马使赵琳率领五百骑兵埋伏在桑林里,李抱真在后面列成方阵,王武俊带领骑兵在前面,亲自抵挡回纥军。回纥军放马向王武俊冲锋,王武俊让他的骑兵驾驭好战马躲避。回纥军突击到他阵地的内部,将要返回的时候,王武俊才指挥军队进攻回纥军,赵琳也从树林里冲出,拦腰截击,回纥军战败逃走。王武俊迅速追击,朱滔的骑兵也在奔跑,于本军的步兵阵列中自行践踏,步兵、骑兵全都向东逃窜,朱滔没办法阻止,于是向他的营地奔去,李抱真、王武俊将兵马合在一起追击朱滔。当时,朱滔是带领三万人出战的,结果一万多人死亡,逃散的也有一万多人,朱滔仅仅与数千人进入营垒坚守。恰逢天色已晚,雾气昏暗浓重,前去追击的两支军队无法前进,于是李抱真在朱滔营地的西北面驻扎下来,王武俊于朱滔营地的东北面驻扎下来。当天夜里,朱滔烧毁营垒,带兵从南门出来,向德州方向逃去,他们丢弃的所劫掠的财物堆积如山。由于雾气太重,所以李、王二军无法追击。

朱滔将杨布和蔡雄杀死之后回到幽州,他内心感到惭愧,又恐怕范阳留守刘怦因他战败而借机对自己加以谋害。刘怦派出全部留守的兵员,夹道列队长达二十里,备办仪仗队,将朱滔迎入军府,彼此相对既悲又喜,当时的人们都对刘怦的做法十分赞许。

当初,张孝忠带领易州归顺于朝廷,皇上颁诏任命他为义武节度使,易、定、沧三州均归他管辖。沧州刺史李固烈,是李惟岳的妻兄,他请求回到恒州去,张孝忠派遣押牙安喜人氏程华跟他交涉沧州事宜。李固烈将军府内的绫绢与珍宝财物数十车全部拿走,就要启程的时候,将士们大声喧嚷着说:“刺史将库存的财物全都拿走了,将士们日后挨饿受冻时,该怎么办?”于是,将士们杀死李固烈及其全家。程华听说发生叛乱,从墙角洞穴里逃走,叛乱的将士找到了他,让他执掌州中事务。程华不得已,只好听从他们的要求。张孝忠听说此事之后,立即便给程华授官为代理沧州刺史。程华平日里待人宽和仁厚,推心置腹地对待将士,将士们相安无事。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