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六十三 翻译
起昭阳大渊献(公元843年),尽阏逢困敦(公元844年)七月,凡一年有奇。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中
会昌三年(癸亥,公元843年)
春季正月,回鹘乌介可汗率军入侵逼近振武,刘沔命令麟州刺史石雄、都知兵马使王逢率领沙陀朱邪赤心三个部落和契苾、拓跋族骑兵三千人进攻可汗牙帐,刘沔亲自统率大军随后赶到。石雄来到振武,登上城墙观察回鹘军队的人数,发现数十辆毡车,在车旁跟随的人都身穿红色和青绿色的衣服,与汉人类似。派侦察兵前往询问,说:“这是太和公主的车帐。”石雄再次派侦察兵转告公主说:“公主来到此处,也就相当于到家了,应当寻求返回的办法!如今即将派兵进攻可汗,请公主暗中与侍从相互保护,毡车驻守此地不要乱动!”石雄于是在城墙上开凿了十余个洞穴,乘夜领兵冲出,直攻可汗的牙帐。来到帐下,回鹘的士兵才有所觉察。可汗非常吃惊,不知如何应对,将辎重丢弃后逃走。石雄率军追赶。庚子日,在杀胡山将回鹘兵打得大败,可汗被刺伤,与数百名骑兵一起逃走,石雄迎接太和公主返回。斩杀了一万回鹘人,降伏的部落有两万余人。丙午日,刘沔的捷报到达京城。
归义军使李思忠入朝,认为自己是回鹘归降的将领,畏惧边将猜疑忌妒,请求与弟弟李思贞等人,以及副使爱弘顺一同留在京城。皇上批准。
庚戌日,皇上将石雄任命为丰州都防御使。乌介可汗逃走,投奔黑车子族以求自保,他的溃散的士兵大多来到幽州投降。
二月庚申朔日,发生了日食。
皇上诏令停罢归义军,将其士卒分别隶属到各道为骑兵,从优提供粮食、赐赠。
辛未日,黠戛斯派使者注吾合索进献名马两匹,皇上诏令太仆卿赵蕃设宴慰劳注吾合索。甲戌日,皇上引见各族使者对答,将注吾合索安排在勃海国使者前列班。皇上打算派赵蕃出使黠戛斯,求取安西、北庭,宰相李德裕等人对皇上说:“安西与京城之间的距离有七千余里,北庭也有五千多里,假如得到了,朝廷就一定要再次设置都护府,征派唐兵一万人戍守。不知道从何处征发这么多兵力,从哪条道路运输军需物资,这是用实在的耗费来换取收复失地的虚名,并不是好的计策。”皇上于是作罢。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崔珙罢职后被任命为右仆射。
黠戛斯请求正式的册命,李德裕上奏认为,应当与黠戛斯交好,命令他亲自领兵索求当年杀死黠戛斯护送太和公主返唐使者的罪人,以及讨伐黑车子。皇上担心加封黠戛斯可汗之名后他不再对朝廷称臣,而是参照回鹘旧惯例,每年向朝廷请求馈赠以及卖马,因而十分犹豫。李德裕上奏说:“黠戛斯已经自称可汗,如今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恐怕不应吝惜可汗的名号。回鹘有平定安史之乱的功劳,所以每年赐给他们二万匹绢,并且与之在边境交易。黠戛斯不曾为国立功,怎么敢立即请求朝廷的馈赠呢!若是担忧黠戛斯不遵守臣子的礼节,就应当与他约定,一定要像回鹘可汗当年那样称臣,才能加以册封;还应当与他叙说同姓的关系从而加以亲近,让他们对皇上行子孙的礼节。”皇上批准。
庚寅日,太和公主到达京城,皇上将她改封为安定大长公主,诏令宰相率领百官在章敬寺前迎接谒见。公主来到光顺门,将华丽的服装脱掉,卸下头簪耳环,对于回鹘辜负恩德以及自己和亲未能有功而谢罪。皇上派宦安慰宣谕,然后进入宫中。阳安等七位公主并未来到宫外慰问安定公主,各自被罚俸禄以及封赐的绢帛。
皇上赐魏博节度使何重顺名为弘敬。
三月,将太仆卿赵蕃任命为安抚黠戛斯使。皇上命令李德裕起草《赐黠戛斯可汗书》,说“贞观二十一年,黠戛斯的先辈酋长亲自入朝,被授予左屯卫将军、坚昆都督的官职,一直到天宝年间,对朝廷的贡献不曾间断。近年以来受到回鹘的阻挠隔断,回鹘对周围各藩国加以凌辱虐待,可汗能够起兵报仇雪恨,盛大的功绩、壮烈的节行,是近代以来无人可以相比的。如今回鹘的残兵不足千人,在山谷中流窜,可汗既然与回鹘有仇怨,就一定要将其完全歼灭。如果留下残余,必然产生后患。又听说可汗姓氏的源流,与我国同族,大唐是北平太守李广的后代,可汗是都尉李陵的后代。在这种情况下联合为同一宗族,尊卑的关系就可以知晓了。如今准备将你册封为可汗,特别授予美好的名号,因为尚不了解可汗的意向,姑且派使者表明谕意。等到赵蕃返回,再另派使者行册封礼。”自回鹘来到塞上及黠戛斯入朝进贡,每次有诏书敕令发布,皇上多数命李德裕起草。李德裕请求将此事委托给翰林学士,皇上说:“翰林学士不能完全表明我的意思,必须由你亲自起草。”
刘沔上奏说:“归义军回鹘兵三千多人以及酋长四十三人根据诏令分别隶属于各道,回鹘人得都大声喧哗,连接营帐将滹沱河占领,拒绝服从诏令,已被我全数诛杀。回鹘向幽州投降的人前后共计三万多,全部分散隶属各道。”
李德裕议论从前吐蕃国维州守将悉怛谋事件说:“维州城占据高山险峻之处,三面临江,是吐蕃通往西川平原的要冲,也是我们出兵进攻吐蕃时必然会经过的地方。当初,河西、陇石等地陷落,我们手中只剩维州。后来,吐蕃暗中地把一个妇女嫁给看守维州城门的人,二十年后,守门人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偷偷打开城门,在夜间引吐蕃兵进城,维州于是被吐蕃攻陷,号称无忧城,从此吐蕃得以将力量集中在西边,不再担心南路。以山陵为据,接近京畿,以致历朝天子为此寝食不安。贞元年间,韦皋打算出兵将河、湟地区收复,但必须先解决维州。征调了一万名精兵,急攻数年,虽然将吐蕃大将论莽热擒获后撤军,但维州城池坚固,最终也未攻克。
“我刚刚来到西蜀时,对外宣扬国威,对内整顿边备。等到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了解了我的政令和声望,便率领全城前来归降。我开始时接受了他的投降,南蛮于是感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惊和威慑,邛崃山西面的八个国家,都愿意归顺。吐蕃的合水、栖鸡等城,既然已经失去了维州这个屏障,自然会将兵力撤走,让我军可减少八处镇守兵力,同时可以坐收一千余里失地。况且在维州投降的前一年,吐蕃仍然包围攻打鲁州,怎么能说他们会顾及到盟约!我在刚刚接受悉怛谋投降时,曾向天立誓,当面承诺要上奏朝廷,对他们分别给予酬劳赏赐。当时朝廷中不赞成我的做法的人,对我无端诋毁,诏令我逮捕悉怛谋等人送回,使他们自相杀戮,我怎能忍心不顾三百人的性命而背信弃义,苟且偷安呢!因此多次向朝廷上表,请求怜悯赦免,然而答复的诏书言辞严厉,最终将他们逮捕送还。甚至在悉怛谋等人的身上加上刑具,用竹畚抬着走。悉怛谋等人在将要上路时,呜呜齐声叫冤,西川的将士官吏对着我,也无不流泪。将士中押送悉怛谋的人还被吐蕃人讥讽,说他既然已经向你们投降,何必又送回来!把悉怛谋等投降之人杀死在汉人境内,行为放纵残忍,用以防范产生离心的人,甚至把婴儿扔向空中,在下面用枪尖承接。朝廷的这种做法,使今后效忠归降朝廷的门路被断绝,而使凶残暴虐的吐蕃人心中大快,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遇到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请求对悉怛谋等人的忠魂追念奖励,分别嘉奖封赠!”诏令将悉怛谋追赠为右卫将军。
臣司马光说:议论这件事的人大多不明确对维州应当攻取还是放弃,不能判断牛僧孺和李德裕二人的是非。我认为从前荀吴有一次包围攻打鼓城,鼓人中有请求举城反叛投降的,荀吴不接受,他说:“如果我国有人举城反叛,我必然对他们十分痛恨;然而别国人举城反叛向我投降,我怎能反而喜欢他们呢!我不能因为希望攻取鼓城就允许他们的奸谋得逞。”于是任凭鼓人将叛变的人杀掉,并让他们加强守备。当时唐朝刚与吐蕃修好就接受了吐蕃维州守将的归降,从国家的利益出发,那么维州的事小,而遵守信义为大;从对国家危害的角度出发,那么维州较缓而关中较急。然而如果为唐朝谋划,应当以哪方面为先呢?悉怛谋降唐对唐朝来说是归向王化,在吐蕃方则免不了被当成叛臣,他被诛杀又有什么可怜悯的呢!况且李德裕所说的是利,牛僧孺所说的则是义,普通百姓都将见利忘义的行为当成耻辱,更不用说天子了!比如邻居家有一头牛,奔逃来到自己家,有人劝哥哥把牛给邻居还回去,有人劝弟弟把牛据为己有。劝归还牛的人说:“占有是不仁义的,而且有被人告发的可能。”劝强占牛的人说:“邻居从前曾偷过我的羊,对他又何必拘泥于仁义!牛是大牲畜,卖了可以让家里变得富裕。”以这样的道理来看牛僧孺和李德裕的是非,就可以看出端倪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