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纪二 翻译
起阏逢涒滩(公元924年),尽旃蒙作噩(公元925年)十月,凡一年有奇。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
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春季正月甲辰日,幽州奏称契丹人前来侵犯,已至瓦桥。皇帝将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任命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将陕州留后霍彦威任命为副招讨使,将宣徽使李绍宏任命为监军,命令他们领兵援救幽州。
孔谦又向郭崇韬进言说:“首座相公每天日理万机,事务繁多,居住的地方也与朝廷相距甚远,积压了很多租庸簿册,应当另外想办法。”豆卢革曾经亲手写借条从省库中借出数十万钱,孔谦拿出豆卢革亲手写的借条让郭崇韬看,郭崇韬就这件事对豆卢革稍加暗示。豆卢革很恐惧,上奏请求让郭崇韬专门管理租庸事务,郭崇韬坚定地推辞。皇帝问道:“那么什么人可以呢?”郭崇韬回答说:“虽然孔谦管理金谷事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但如果匆忙委派这样的大任,恐怕不能符合众人的期望,请再次任用张宪。”皇帝立即下令召见张宪。孔谦越发失望。
岐王听说皇帝进入洛阳,心中十分不安,便派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入朝进贡,开始上表以臣子自称。皇帝认为他是前朝老臣,和太祖辈分相同,于是特别以厚礼相待,每次颁布诏书时只以岐王相称而不直呼其名。庚戌日,朝廷加授李继
中书令头衔,并送他回去。
皇帝颁布敕令:“宦官不应居留在外,所有前朝宦官和各道监军以及私家所养的人,无论贵贱,一律遣送回京城。”当时皇帝身边已有五百人,到了这时候将近一千人。皇帝赐给他们的俸禄都很优厚,用一定的职务安置他们,让他们充当自己的心腹。宫内各司使,从天祐年间开始,都用一般士人代替,这时再次起用宦官,宦官逐渐干预政事。不久再次设置各道监军,节度使领兵出征或留在朝中,军府政务都由监军处理,他们欺凌主帅,仗势争权,因此各藩镇都非常愤怒。
契丹军队退出边塞。皇帝命令李嗣源率军回师,派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在瓦桥驻守。
李继看到唐军十分强大,回来向岐王报告,岐王更加畏惧。癸丑日,岐王上表请求正藩臣的礼节,皇帝下诏没有批准。
孔谦对张宪的到来不满,向豆卢革进言说:“钱粮是细小的事,一个精干的官吏就可以处理。魏都是国家的根本之地,难道不应当更重视吗?兴唐尹王正言操守有余,才智不足,如果不得已,可以让他在朝廷任职,众人辅佐他,要好过专门委任他独自担任一方事。”豆卢革为孔谦将这个意思告诉了郭崇韬,郭崇韬于是奏请将张宪留在东京。甲寅日,将王正言任命为租庸使。王正言昏聩懦弱,孔谦是因为他容易被控制才选择了他。
李存审奏报契丹人已经退去,又得到了新州。
戊午日,皇帝敕令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全都隶属于租庸使管辖。
皇帝派其弟李存渥、其子李继岌前往晋阳迎接太后、太妃,太妃说:“祖宗陵庙在此处,如果我们一起离开,每年四时由谁来奉祀祖先!”于是她留下没有前来。太后到了洛阳,庚申日,皇帝来到河阳迎接;辛酉日,皇帝跟随太后进入洛阳。
二月己巳朔日,皇帝来到南郊祭天,宣布大赦。孔谦想用搜刮民财的方法讨好皇帝,凡是赦文中免除的租税,孔谦恢复征收。从此每次发布诏令,人们都并不相信,百姓都感到忧愁怨恨。
郭崇韬来到汴梁、洛阳之初,收受了大量藩镇的馈赠,他的亲信中有人劝谏他,郭崇韬说:“我集将相职位于一身,俸禄多达巨万,难道还要借用外财!只是伪梁末期,贿赂形成风气,如今黄河以南的藩镇官吏都是从前伪梁的旧臣,与皇帝是仇人,如果拒绝他们,他们心中怎么能不感到害怕呢!我是替国家先将这些钱收藏在家里。”等到皇帝即将前往南郊祭天时,郭崇韬带头捐献劳军钱十万缗。在这之前,宦官们曾劝说皇帝将国家的财政分为内府、外府,州县上缴的税收归外府,充当国家的经费,方镇贡献的归内府,供皇帝饮宴、游乐以及赏赐左右所用。于是外府的费用经常短缺没有剩余,而内府钱财却堆得像山一样。等到有关部门要筹办郊祀时,慰劳军队的费用不足,郭崇韬对皇帝说:“我已拿出所有家产资助郊祀大礼,希望陛下也从内府拿出一些钱财资助给有关部门。”皇帝沉默了许久,说:“我在晋阳自有积蓄,可以命令租庸使用车运来相助。”于是从李继韬的家中取来数十万金帛帮助主管部门。军队的士卒都十分不满,开始有了怨恨之情和叛离之心。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求安邑、解县的盐实行专卖,每季向朝廷征收缴送一次。己卯日,将李继麟任命为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巳日,将岐王李茂贞进封为秦王,仍然不称名、不下拜。
郭崇韬知道李绍宏心里不高兴,于是设置了内句使,负责三司财赋的考核,让李绍宏担任此职,希望消除他不满的情绪,然而李绍宏始终还是不高兴,只是使州县在移报时徒然增加了许多麻烦。
郭崇韬兼将相之职,又兼领地方节度使,他将天下当做自己的责任,其权力可与皇帝相比,每天早晚门前都被车马填满。他生性刚愎急躁,遇事容易发作,皇帝宠爱的人有非分的请求,多数遭到压制,宦官们对他非常憎恨,每天在皇帝面前说他的短处。郭崇韬非常愤怒,想制裁他们但又无能为力。豆卢革、韦说曾经问他说:“汾阳王郭子仪原为太原人,后来迁到华阴,您世代居于雁门,是不是他的枝派?”郭崇韬于是说:“由于遭受动乱,丢失了谱牒,曾经从先人那里听说,我上与汾阳王相距只有四世罢了。”豆卢革说:“那么就是堂祖父。”郭崇韬于是便以出身高门自居,也经常鉴别人们的门第,引进提拔华而不实的人,轻视舍弃从前有过功劳的旧臣,有请求官职的人,郭崇韬说:“我十分了解你的功绩和才能,然而你出身寒门,不敢有所任用,恐怕受到名流的讥笑。”因此嬖幸宠臣在宫内中伤他,从前的功臣在外怨恨他。郭崇韬屡次请求把枢密使的官职让给李绍宏,皇帝一直不同意;又请求把枢密院的事务分出一部分给宦官掌握的内诸司以减轻他的权力,然而宦官们对他的毁谤却没完没了。郭崇韬郁郁不得志,便与他的亲信们谋划回到本镇暂避,和他一起谋划的那个亲信说:“不可以这样做,蛟龙失去水,蝼蚁都可以将它制服。”
先前,皇帝想立刘夫人为皇后,而正妃韩夫人在,皇太后又向来厌恶刘夫人,郭崇韬也屡次劝谏,皇上因此未能把刘夫人立为皇后。于是亲信都劝郭崇韬说:“您如果请求将刘夫人立为皇后,皇帝必然欢喜。宫内有皇后相助,那么伶宦们就不会令您忧虑了。”郭崇韬听从了这些人的劝说,与宰相带领百官共同上奏,称刘夫人适宜担任中宫皇后。癸未日,皇帝将魏国夫人刘氏立为皇后。皇后出身很贫寒低微,既已显贵,一心蓄集财物,她在魏州,连柴草果菜等物都贩卖。等到成为皇后,四方向朝廷进贡的物品全部分为两份,一份给天子,一份给中宫。从而财宝货物堆积得如山一般,只用来抄写佛经,施舍尼师而已。
当时皇太后发布的诰命,皇后发布的教令和皇帝发布的制敕并行于藩镇中,藩镇的官吏们一律奉行。
皇帝诏令蔡州刺史朱勍对索水加以疏浚,开通漕运。
三月己亥朔日,蜀主在恰神亭宴请身边的近臣,喝到酒酣时,君臣和宫人全都将帽子摘掉露出发髻,毫无顾忌地喧哗吵闹。知制诰京兆人李龟祯进谏说:“君主和大臣都沉湎于酒色,不担忧国家政事,我担心会引来北面敌人的图谋。”蜀主并不听从。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