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后唐纪 » 后唐纪五 > 后唐纪五 翻译

后唐纪五 翻译

起强圉大渊献(公元927年)七月,尽屠维赤奋若(公元929年),凡二年有奇。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中之上

天成二年(丁亥,公元927年)

秋季七月,朝廷任命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副招讨使。

丙寅日,朝廷将夔州升为宁江军,任命西方邺为节度使。

癸巳日,朝廷把给高季兴夔、忠、万三州一事定为豆卢革、韦说的罪行,将他们赐死。

朝廷将段凝流放至辽州,温韬流放至德州,刘训流放至濮州。

任圜请求告老退休,居住在磁州,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

八月己卯朔日,发生了日食。

册礼使来到长沙,楚王马殷开始建国,建立宫殿,设置文武百官,一切都与天子一样,只有少数官名有些许改动:翰林学士改称文苑学士,知制诰改称知辞制,枢密院改称左右机要司,臣下称国王为殿下,国王下的命令称为教。任命姚彦章为左丞相,许德勋为右丞相,李铎为司徒,崔颖为司空,拓跋恒为仆射,张彦瑶、张迎掌理机要部门。然而管内官属都称为摄,只有朗、桂节度使是先任命之后再呈报朝廷核准。拓跋恒本姓元,为了避马殷父亲的讳才改为拓跋。

九月,皇帝对安重诲说:“李从荣身边有人假传我的旨意,让他不要接近儒生,认为这样会削弱志气。我因为李从荣年纪轻轻就管理大藩,所以为他选了名儒辅佐,现在这些奸人竟然敢讲这样的话!”皇帝想把这些假传圣旨的人斩首。安重诲请求对这些人只需严加训诫即可。

北都留守李彦超请求恢复本姓符,皇上批准。

丙寅日,朝廷任命枢密使孔循兼任东都留守。

壬申日,契丹派来使者请求重修于好,朝廷派出使者回访契丹人。

冬季十月乙酉日,皇帝从洛阳出发,准备去往汴州。丁亥日,到达荥阳。

民间谣传皇帝准备亲自领兵攻击吴国,又传说要处置东方诸侯。宣武节度使、检校侍中朱守殷对此恐惧担忧,判官高密人孙晟劝朱守殷造反,于是朱守殷登上汴州城防守。皇帝派遣宣徽使范延光前去劝慰,范延光说:“如果不早点攻打,汴州就会愈发坚固。我请求带领五百骑兵前往。”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范延光在日暮时分出发,趁着天没亮就走了二百里路,来到大梁城下,跟汴州军队交战,汴州军队大吃一惊。戊子日,皇帝到达京水,派遣御营使石敬瑭率领禁卫军日夜兼程赶去支援。

有人跟安重诲说:“那些失去官职在外面的人,趁着乱贼还没被击败,也许还能作乱,不如先把他们消灭。”安重诲认为说得很对,便上奏请求派遣使者赐死任圜。端明殿学士赵凤哭着对安重诲说:“任圜是义士,怎么会造反呢!你这样滥用刑法,怎么能辅佐国家!”前去赐死任圜的使者到达磁州,任圜聚集他的族人畅饮一番,之后赴死,神情没有屈服的样子。

己丑日,皇帝来到汴州,四面发起进攻,官吏与百姓从城上沿着绳索下来投降的人很多。朱守殷知道大势已去,便将族人全部杀死,又伸出脖子让侍从把他杀死。登上城的人们看见皇帝的车马,竞相打开城门出来投降。孙晟逃至吴国,徐知诰以客人的礼遇相待。

戊戌日,皇帝下诏免去三司近二百万缗的赋税。

辛丑日,吴国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诸道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中书令东海王徐温去世。

起初,徐温的儿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徐知询认为他的兄长徐知诰并非徐氏的儿子,曾数次请求取代徐知诰执掌吴国政权,徐温说:“你们都比不上他。”严可求和行军副使徐玠也多次劝说徐温让徐知询代替徐知诰,徐温认为徐知诰孝顺恭谨,不忍心这么做。陈夫人说:“徐知诰是我们家在贫贱的时候收养的,怎么能在富贵后将他抛弃呢?”但严可求一再劝说。徐温想率领诸藩镇的官员入朝,劝说吴王称帝,快要出发的时候,他突然生病,于是就派遣徐知询带着奏表去向皇帝劝进,因此留下代替徐知诰处理政务。徐知诰起草奏表想要请求担任洪州节度使,本来准备次日早晨送上去,当天晚上,徐温的死讯传来,于是这事作罢。徐知询立即赶回金陵。吴主追赠徐温为齐王,谥号为忠武。

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筠病了很久,将佐们求见,都没有准许。副使符彦琳等怀疑他已经死了,担心张筠身边的人有阴谋,于是请求暂时交出符印。张筠知道后很生气,下令逮捕符彦琳以及判官都指挥使等,并将他们关进监狱,诬陷他们谋反。皇帝下诏抓捕符彦琳等上朝,核查后没有发现符彦琳谋反的证据,便将他释放。朝廷改派张筠为西都留守。

癸卯日,朝廷将保义节度使石敬瑭任命为宣武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

十一月庚戌日,吴王即皇帝位,追尊孝武王为武皇帝,景王为景皇帝,宣王为宣皇帝。

安重诲计议讨伐吴国,皇帝没有听从。

甲子日,吴国实行大赦,把年号改为乾贞。

丙子日,吴主尊奉太妃王氏为皇太后,将徐知询任命为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侍中,加授徐知诰都督中外诸军事。

十二月戊寅朔日,孟知祥征调二十万民丁修筑成都城。

吴主立他的哥哥庐江公杨濛为常山王,封他的弟弟鄱阳公杨澈为平原王,封他哥哥的儿子南昌公杨珙为建安王。

当初,晋阳有个叫周玄豹的相士曾说皇帝的相貌贵不可言,皇帝即位后,想把他召到京城来。赵凤说:“周玄豹曾说过陛下应当做天子,现在已经应验,没有必要再去问了。如果将他留在京城,那些轻率浮躁、阴险狡诈的人便一定会聚集在其门下,竞相卜问吉凶。自古以来那些术士只会胡言乱语,导致许多人全家覆灭,这些人并不能安定国家。”皇帝将他任命为光禄卿,直至退休,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帛。

中书舍人马缟建议用汉光武时的制度,于七庙之外再设一个亲庙。中书门下上奏请求像汉孝德、孝仁皇那样,称皇而不称帝。皇帝想让先祖兼称帝,群臣便援引德明、玄元、兴圣皇帝等例子,全在京师立庙。皇帝命令在应州旧宅立庙,从高祖的父母以下全部追谥为皇帝、皇后,墓也改称为陵。

汉主前往康州。

这一年,蔚州、代州边境地区每斗粟价格不过十钱。

三年(戊子,公元928年)

春季正月丁巳日,吴主将他的儿子杨琏立为江都王,杨璘立为江夏王,杨璆立为宜春王,宣帝的儿子庐陵公杨玢立为南阳王。

昭义节度使毛璋的所作所为骄横僭越,经常穿着天子的赭色袍子,畅饮作乐,左右有敢规劝他的,他就命人把他的心剖出来看看。皇帝听闻此事,征调他任右金吾卫上将军。

契丹人攻陷平州。

二月丁丑朔日,发生了日食。

皇帝即将前往邺都,当时随行的部队家属才刚迁到大梁,听说又要前往邺都,大家都很不高兴,一时间流言纷纷。皇帝听说之后,没有前往。

吴国自从庄宗灭掉后梁国之后,使者来往不断。庚辰日,吴国的使者到来,安重诲认为吴王杨溥敢与朝廷分庭抗礼,还派使者暗中窥探,不肯接受他,自此与吴国断绝关系。

张筠来到长安,守兵关起城门不让他进去。张筠单人匹马入朝,皇帝将他任命为左卫上将军。

壬辰日,宁江节度使西方邺攻下了归州。没过多久,荆南又夺了回去。

枢密使、同平章事孔循,性情狡猾奸佞,安重诲却很信任他。皇帝打算让他的儿子娶安重诲的女儿为妻。孔循对安重诲说:“您是与皇上关系亲密的臣子,不应当再与皇子联姻。”于是安重诲便推辞掉这桩婚事。过了一段时间,有人跟安重诲说:“孔循善于挑拨离间,不能给他安排能亲密接触皇上的职位。”孔循知道以后,便暗中派人去结交王德妃,请求接纳他的女儿。王德妃向皇帝请求为儿子迎娶孔循的女儿为妻,皇帝准许。安重诲听说之后大怒,乙未日,皇帝将孔循任命为同平章事、忠武节度使兼东都留守。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