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后晋纪 » 后晋纪三 > 后晋纪三 翻译

后晋纪三 翻译

起屠维大渊献(公元939年),尽重光赤奋若(公元941年),凡三年。

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中

天福四年(己亥,公元939年)

春季正月辛亥日,皇帝任命澶州防御使太原人张从恩担任枢密副使。

朔方节度使张希崇逝世,北方的羌胡侵犯劫掠,不再有所忌惮。甲寅日,皇帝任命义成节度使冯晖担任朔方节度使。党项族酋长拓跋彦超的势力最强大,冯晖到了任所,拓跋彦超入城祝贺,冯晖对待他非常优厚,在城中替他安排了宅第,送了很多服饰器用玩好之物,留下他,不让他回去,于是辖境之内终于安宁下来。

南唐群臣江王徐知证等人屡次上表请求南唐主徐诰换回李姓,建立唐室的宗庙,乙丑日,南唐主同意了。群臣又请求加尊号,南唐主说:“尊号是一种虚妄的美称,而且不符合古制。”就没有听从。从此以后,子孙都沿袭这种做法,不加尊号,也不任用外戚辅佐朝政,宦官不得干预朝政,这全是其他国家所及不上的。

二月乙亥日,更改南唐太祖徐温的庙号为义祖。己卯日,南唐主为已经亡故的李氏父母举行哀悼仪式,与皇后一起穿上斩衰丧服,居住在守丧的草庐里,如同初丧之礼,早晚哭灵,一共五十四天。江王徐知证、饶王徐知谔请求也穿上斩衰丧服,南唐主没有准许。李建勋的妻子广德长公主身穿丧服来祭堂哀哭尽礼,如同为亲身父母服丧。

辛巳日,南唐主诏命把国事委任给齐王李璟决处,只有军事方面的事务要上报南唐主知道。庚寅日,南唐主改名为李昪。

南唐主下诏书,命令百官讨论把徐、李二姓的先祖合并祭祀的礼节。辛卯日,宋齐丘等议定将义祖徐温的灵位安置在第七室的东边。南唐主命令把唐高祖的灵位安置在西室,唐太宗居其次,再其次为义祖徐温,都作为永不迁移之主。群臣说:“义祖只是一个诸侯,不应该与高祖、太宗同享祭祀,请在太庙正殿的后面另外修一座庙来祭祀他。”南唐主说:“我从小就寄身在义祖家中,如果不是过去义祖给吴国立下了大功,我又怎能开创现在的中兴大业呢?”群臣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南唐主想要认唐高祖的儿子吴王李恪为自己这一世系的先祖,有人说:“李恪是被诛杀而死的,不如认郑王李元懿为先祖。”南唐主就命令有关部门考察二王的子孙后代,由于吴王的孙子李祎有功,李祎的儿子李岘又当过宰相,于是认吴王为先祖,说是自李岘之后,经历了五代而到了南唐主的父亲李荣。他们的名字,大多是有关部门杜撰出来的。南唐主又因为从唐朝建立到如今,已经传了十九个皇帝,经历了三百年,而从吴王到自己的世系才经历了十代,所以怀疑十代太少。相关部门说:“三十年为一代,陛下出生于唐僖宗文德年间,到现在已经五十年了。”于是,便依从了他们。

卢损到了福州,闽主王昶称病不予接见,命令他的弟弟王继恭做主招待晋使。派遣他的礼部员外郎郑元弼携带王继恭的表章随卢损入朝进贡。闽主不礼遇卢损,有一个士人名叫林省邹,私下对卢损说:“我的国主不事奉他的君主,不爱护他的亲人,不体恤他的民众,不崇敬他的神灵,不敦睦他的邻国,不礼遇他的宾客,这样还能维持长久吗!我将会穿着僧侣的衣服向北逃走,以后会同您在朝廷相见。”

三月庚戌日,南唐主追尊吴王李恪为定宗孝静皇帝,从曾祖以下都追尊庙号与谥号。

己未日,皇帝下诏,任命归德节度使刘知远、忠武节度使杜重威同为同平章事。刘知远自认为有辅佐皇帝创立基业的功劳,而杜重威的发达只是依靠外戚关系,没有立下什么大功,所以把与他同时接受制令加官视为耻辱。制书颁布了好几天,他一直关闭家门,四次上表辞让不受。皇帝非常生气,对赵莹说:“杜重威是我的妹夫,虽然刘知远立下大功,怎么可以再三拒绝接受制命!应该解除他的军权,让他回家!”赵莹跪拜请求说:“陛下以前在晋阳的时候,士兵不超过五千名,被十几万唐兵围攻,情势危险,就像早上的露水眼看就要消失一样,当时如果不是刘知远意志坚定,心如铁石,又怎能成就今天的大业!为什么只因为一点小过错就遗弃他!我私下担心这句话如果传出去,不足以显示作为人君的宽宏大度。”皇帝的怒气才稍微缓解了,命令端明殿学士和凝到刘知远家中传达皇帝的旨意,刘知远感到恐惧,就出来接受制令。

灵州的戍卫将领王彦忠占据怀远城叛变,皇帝派遣供奉官齐延祚前往晓谕他投降。王彦忠投降了,齐延祚却把他杀了。皇帝非常生气,说道:“我即位登基以来,从来没有失信于人,王彦忠已经缴出兵器,出城投降,齐延祚怎么可以擅自斩杀他!”于是革除了齐延祚的官职,重杖责打之后流放到边远地方,议论的人仍然觉得不应该免除齐延祚的死刑。

辛酉日,后晋朝廷册封回鹘可汗仁美为奉化可汗。

夏季四月,南唐江王徐知证等人也请求改姓李,南唐主李昪没有准许。

辛巳日,南唐主在南郊祭祀天神。癸未日,大赦境内。

自从后梁太祖朱温以来,军队和国家的大事,天子多与崇政使、枢密使商议,宰相只不过接受既定的命令,颁布、执行敕令,解释典故,办理文书罢了。皇帝借鉴后唐明宗时期安重诲专断、蛮横的教训,所以在即位之初,只任用桑维翰兼任枢密使。等到刘处让担任枢密使时,奏事应答大多不符合皇帝的旨意,恰逢刘处让因为母亲去世而守丧,甲申日,废除枢密院,把枢密院的印信交给中书省,枢密院的事务全部委托宰相们分别处理。任命枢密副使张从恩担任宣徽使,直学士、仓部郎中司徒诩,工部郎中颜衎都罢免兼职,只担任本官。然而勋旧大臣与皇帝的亲近大臣都不识大体,习惯于旧有体制,总是想要恢复它。

皇帝因为后唐的大臣被罢免官职后仍然留在东、西两京的都十分贫穷困苦,就重新任命李专美担任赞善大夫,丙戌日,任命韩昭胤担任兵部尚书,马胤孙担任太子宾客,房暠担任右骁卫大将军,一起辞官回家。

闽主王昶忌妒他的叔父前建州刺史王延武、户部尚书王延望的才华和名气,巫人林兴与王延武有怨仇,借口鬼神的话,说“王延武与王延望将会作乱。”闽主听说后没有去核查,就让林兴率领强壮的士兵在他们的家中把他们杀死,连他们的五个儿子也一并杀死。

闽主听信陈守元的建议,在宫中修建三清殿,用数千斤黄金铸造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整日整夜地作乐,焚香祷告、祭祀,乞求神丹。大小政事一律由林兴传达宝皇的命令来裁决。

戊申日,后晋朝廷加封楚王马希范为天策上将军,颁赐印信,听任他设置官府,安置属吏。

辛亥日,南唐改封吉王李景遂为寿王,册封寿阳公李景达为宣城王。

乙卯日,南唐镇海节度使兼中书令梁怀王徐知谔逝世。

南唐人将让皇杨溥的族人迁到泰州,称为永宁宫,守卫非常严密。康化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珙借口有病,免除官职回永宁宫。乙丑日,任命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杨琏担任康化节度使。杨琏坚决辞谢,请求服完让皇丧期,南唐主依从了他。

南唐主将要册立齐王李璟为太子,李璟坚决推辞。于是任命他担任诸道兵马大元帅、判六军诸卫、守太尉、录尚书事、升扬二州牧。

闽国判六军诸卫建王王继严深得将士之心,闽主王昶忌惮他,六月,罢免了他的兵权,让他更名为王继裕。任用弟弟王继镕为判六军,删掉诸卫二字。

林兴的各种欺诈行为被发觉,被流放到泉州。望气的人预言宫中将会发生灾祸,乙未日,闽主搬迁到长春宫居住。

秋季七月庚子朔日,发生了日食。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