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二十七年 第2节原文解释
【注释】
〔1〕民之残:残害人民。
〔2〕蠹:木中虫。此指耗费。
〔3〕携:叛离。
【原文】
五月甲辰,晋赵武至于宋。丙午,郑良霄至。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介〔1〕。司马置折俎〔2〕,礼也。仲尼使举是礼也〔3〕,以为多文辞〔4〕。戊申,叔孙豹、齐庆封、陈须无、卫石恶至。甲寅,晋荀盈从赵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于晋〔5〕。丁卯,宋向戌如陈,从子木成言于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谓向戌:“请晋、楚之从交相见也。”庚午,向戌复于赵孟。赵孟曰:“晋、楚、齐、秦,匹也。晋之不能于齐,犹楚之不能于秦也。楚君若能使秦君辱于敝邑,寡君敢不固请于齐?”壬申,左师复言于子木。子木使驲谒诸王。王曰:“释齐、秦,他国请相见也。”秋七月戊寅,左师至。是夜也,赵孟及子晳盟〔6〕,以齐言〔7〕。庚辰,子木至自陈。陈孔奂、蔡公孙归生至。曹、许之大夫皆至。以藩为军〔8〕,晋、楚各处其偏。伯夙谓赵孟曰〔9〕:“楚氛甚恶,惧难。”赵孟曰:“吾左还,入于宋,若我何?”
【注释】
〔1〕介:宾之副。
〔2〕折俎:将牲体斩成一节一段,置于俎中。是宴会所献食品。
〔3〕举:记录。
〔4〕多文辞:宾主间文辞过分。
〔5〕成言:约定。
〔6〕子晳:公子黑肱。
〔7〕齐言:统一口径。
〔8〕藩:藩篱,篱笆。
〔9〕伯夙:晋大夫,杜预谓即荀盈。
【原文】
辛巳,将盟于宋西门之外,楚人衷甲〔1〕。伯州犁曰:“合诸侯之师,以为不信,无乃不可乎?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固请释甲。子木曰:“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大宰退〔2〕,告人曰:“令尹将死矣,不及三年。求逞志而弃信〔3〕,志将逞乎?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4〕。信亡,何以及三?”赵孟患楚衷甲,以告叔向。叔向曰:“何害也。匹夫一为不信,犹不可,单毙其死〔5〕。若合诸侯之卿,以为不信,必不捷矣〔6〕。食言者不病〔7〕,非子之患也。夫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8〕,必莫之与也,安能害我?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9〕。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子何惧焉?又不及是。曰‘弭兵’以召诸侯,而称兵以害我〔10〕,吾庸多矣〔11〕,非所患也。”
【注释】
〔1〕衷甲:衣内穿甲。
〔2〕大宰:太宰,指伯州犁。
〔3〕志:志向。
〔4〕参:三者。指言、信、志。
〔5〕单:殚,尽。毙:倒地。此句言全都不得善终。
〔6〕捷:胜,成功。
〔7〕不病:不足以对人造成危害。
〔8〕僭:假,不信。济:利用。
〔9〕夫:人人。
〔10〕称:举。
〔11〕庸:用。
【原文】
季武子使谓叔孙以公命,曰:“视邾、滕〔1〕。”既而齐人请邾,宋人请滕,皆不与盟。叔孙曰:“邾、滕,人之私也〔2〕。我,列国也,何故视之?宋、卫,吾匹也。”乃盟。故不书其族,言违命也。
【注释】
〔1〕视:同等。
〔2〕私:私属。
【原文】
晋、楚争先〔1〕。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2〕,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3〕,非归其尸盟也〔4〕。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5〕,不亦可乎?”乃先楚人。书先晋,晋有信也。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