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左传》 » 昭公 > 昭公元年 > 第2节

昭公元年 第2节原文解释

【注释】

〔1〕祁午:祁奚之子。

〔2〕戒:戒惕警备。

〔3〕子木:楚屈建。

〔4〕驾:陵驾。

〔5〕宁东夏:安宁中原东方的国家。指齐国。

〔6〕淳于:杞国都,在今山东安丘市北。

〔7〕顿:疲弊,挫伤。

〔8〕谤讟(dù):诽谤。

〔9〕僭:不信。

〔10〕穮(biāo):田中除草。蓘(gǔn):培土。

〔11〕所引诗见《诗·大雅·抑》。不僭,待人以信。贼,害。

〔12〕不能是难:倒装句,言以不能信为难。

【原文】

楚令尹围请用牲,读旧书,加于牲上而已。晋人许之。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围设服离卫〔1〕。叔孙穆子曰〔2〕:“楚公子美矣,君哉〔3〕!”郑子皮曰:“二执戈者前矣!”蔡子家曰:“蒲宫有前〔4〕,不亦可乎?”楚伯州犁曰:“此行也,辞而假之寡君。”郑行人挥曰:“假不反矣!”伯州犁曰:“子姑忧子晳之欲背诞也〔5〕。”子羽曰:“当璧犹在〔6〕,假而不反,子其无忧乎?”齐国子曰〔7〕:“吾代二子愍矣〔8〕!”陈公子招曰:“不忧何成?二子乐矣。”卫齐子曰〔9〕:“苟或知之,虽忧何害〔10〕?”宋合左师曰〔11〕:“大国令,小国共〔12〕。吾知共而已。”晋乐王鲋曰〔13〕:“《小旻》之卒章善矣〔14〕,吾从之。”

【注释】

〔1〕设服:陈设国君的仪仗服饰。离卫:离通“俪”,成双成对。离卫,一对卫兵。

〔2〕叔孙穆子:叔孙豹。

〔3〕君:指已同于国君。

〔4〕蒲宫:楚君离宫,时公子围居之。有前:有前戈。

〔5〕背诞:背命放诞。指作乱。

〔6〕当璧:杜注:“当璧谓弃疾(楚平王),事在昭十年,言弃疾有当璧之命,围虽取国,犹将有难,不无忧也。”

〔7〕国子:国弱。

〔8〕二子:公子围与伯州犁。愍:忧。

〔9〕齐子:即齐恶。

〔10〕杜注:“言先知为备,虽有忧难,无所损害。”

〔11〕合左师:向戌。

〔12〕共:恭,恭敬。

〔13〕乐王鲋:见襄公二十一年注。

〔14〕小旻:《诗·小雅》篇名。其卒章为:“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乐王鲋言此,意在不赞同大夫们公开讨论讥刺这事。

【原文】

退会,子羽谓子皮曰:“叔孙绞而婉〔1〕,宋左师简而礼,乐王鲋字而敬〔2〕,子与子家持之〔3〕,皆保世之主也。齐、卫、陈大夫其不免乎?国子代人忧,子招乐忧,齐子虽忧弗害。夫弗及而忧〔4〕,与可忧而乐,与忧而弗害,皆取忧之道也,忧必及之。《大誓》曰〔5〕:‘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三大夫兆忧,忧能无至乎?言以知物〔6〕,其是之谓矣。”

【注释】

〔1〕绞而婉:恰切而婉转。

〔2〕字:爱,不侵犯别人。

〔3〕持之:持平而论,无讥刺之言。

〔4〕弗及:与己无关。

〔5〕大誓:即《泰誓》,《尚书》篇名。

〔6〕知物:了解事物的结局。

【原文】

季武子伐莒〔1〕,取郓,莒人告于会〔2〕。楚告于晋曰:“寻盟未退,而鲁伐莒,渎齐盟〔3〕,请戮其使〔4〕。”乐桓子相赵文子〔5〕,欲求货于叔孙而为之请,使请带焉〔6〕。弗与。梁其踁曰〔7〕:“货以藩身〔8〕,子何爱焉?”叔孙曰:“诸侯之会,卫社稷也。我以货免,鲁必受师。是祸之也,何卫之为?人之有墙,以蔽恶也。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卫而恶之,吾又甚焉。虽怨季孙,鲁国何罪?叔出季处〔9〕,有自来矣,吾又谁怨?然鲋也贿,弗与,不已。”召使者,裂裳帛而与之,曰:“带其褊矣〔10〕。”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昭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