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左传》 » 昭公 > 昭公七年 > 第2节

昭公七年 第2节原文解释

【注释】

〔1〕辑:安。事见成公二年。

〔2〕日:往日。

〔3〕四王:杜注:“四王,共、康、郏敖及灵王。”

〔4〕悼心:心中摇撼不定。

〔5〕不皇:不暇。谓遭丧事而无暇。

〔6〕灵:福。

〔7〕杜注:“言但欲使君来,不敢望如蜀复有质子。”

〔8〕行期:指领兵出征之期。意为楚将伐鲁,鲁将出兵应战,是恐吓语。

〔9〕质:挚。

【原文】

公将往,梦襄公祖〔1〕。梓慎曰:“君不果行。襄公之适楚也,梦周公祖而行。今襄公实祖,君其不行。”子服惠伯曰:“行。先君未尝适楚,故周公祖以道之。襄公适楚矣,而祖以道君。不行,何之?”

三月,公如楚,郑伯劳于师之梁〔2〕。孟僖子为介〔3〕,不能相仪。及楚,不能答郊劳。

【注释】

〔1〕祖:祭路神。

〔2〕师之梁:郑城门名。

〔3〕孟僖子:仲孙貜。

【原文】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晋侯问于士文伯曰:“谁将当日食〔1〕?”对曰:“鲁、卫恶之〔2〕,卫大鲁小。”公曰:“何故?”对曰:“去卫地,如鲁地〔3〕,于是有灾,鲁实受之〔4〕。其大咎,其卫君乎,鲁将上卿。”公曰:“《诗》所谓‘彼日而食,于何不臧’者〔5〕,何也?”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务三而已,一曰择人,二曰因民,三曰从时。”

【注释】

〔1〕当日食:古人以日食为不祥,人将受其祸。

〔2〕恶之:受其恶。

〔3〕去卫地,如鲁地:此次日食发生于卫地的分野而结束于鲁地的分野。

〔4〕杜注:“灾发于卫,而鲁受其馀祸。”

〔5〕所引诗见《诗·小雅·十月之交》。彼日,今作“此日”。

【原文】

晋人来治杞田,季孙将以成与之〔1〕。谢息为孟孙守〔2〕,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知〔3〕,守不假器,礼也。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季孙曰:“君之在楚,于晋罪也。又不听晋,鲁罪重矣。晋师必至,吾无以待之,不如与之,间晋而取诸杞。吾与子桃〔4〕,成反,谁敢有之,是得二成也。鲁无忧而孟孙益邑,子何病焉。”辞以无山,与之莱、柞〔5〕,乃迁于桃。晋人为杞取成。

【注释】

〔1〕成:即郕,本杞田,后为孟氏封邑,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2〕守:成宰。

〔3〕挈瓶之知:垂瓶汲水的智慧。指小智慧。

〔4〕桃: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

〔5〕莱、柞:二小山,在山东莱芜市。

【原文】

楚子享公于新台〔1〕,使长鬣者相〔2〕,好以大屈〔3〕。既而悔之。薳启彊闻之,见公。公语之,拜贺。公曰:“何贺?”对曰:“齐与晋、越欲此久矣。寡君无适与也,而传诸君〔4〕,君其备御三邻,慎守宝矣,敢不贺乎?”公惧,乃反之。

【注释】

〔1〕新台:即章华台。

〔2〕长鬣:长须。或谓高大健壮的人。

〔3〕大屈:弓名。

〔4〕传:送,授。

【原文】

郑子产聘于晋。晋侯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1〕,有加而无瘳〔2〕。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3〕,其何厉之有?昔尧殛鲧于羽山〔4〕,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5〕,实为夏郊〔6〕,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韩子祀夏郊。晋侯有间〔7〕,赐子产莒之二方鼎。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昭公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