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国语》 > 邵公谏厉王弭谤

邵公谏厉王弭谤原文解释

原文(一)

厉王虐,国人note-name:国人1国人:当时对居于国都的#-666aa;的通称。谤:这里是责备、诅咒之意。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note-name:卫巫2卫巫:卫地的巫师。,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note-name:公卿3公卿:朝廷的#guoxue666-com;级官员。列士:朝廷的低级官员。瞽(gǔ):盲#-666aa;乐官。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note-name:史4史:史官。献:呈献,敬献,进献。献书,note-name:师5师:师氏的简称。《周礼》以之为教国子之官。瞍(sǒu):韦昭注谓“无眸子曰瞍”。箴,瞍赋,note-name:矇6矇:韦昭注谓“有眸子而无见曰矇”。诵,百工note-name:百工7百工:主管营建制造等事务的官职。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note-name:耆艾8耆艾:耆(qí)艾,指老年#-666aa;、老臣。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note-name:隰9隰:隰(xí),低湿的地方。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翻译(一)

周厉王非常残暴,全国上下都很气愤地指责他。邵公禀告说:“百姓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命运了!”厉王知道后十#-666dd;生气,便找来卫地的巫师,监视那些指责他的#-666aa;,得到卫巫的报告以后就命#-666aa;杀死他们。从此以后,国#-666aa;再也没有谁敢说厉王坏话,路上相遇的时候就用眼色来示意。厉王非常#guoxue666-com;兴,就对邵公说:“我能#-666mm;止诽谤之言散布流传了,甚至让这些人不敢再讲话了。”邵公说:“确实是阻拦住诽谤了。但你这是塞住了民众的嘴巴,这要比堵塞河流还要可怕。河流若被堵住终究会导致决口,受伤的人一定会很多,被压制的民众也是如此。所以说,治理河道的人为了防止堤坝决口首先就要排除堵塞,才能疏导水流畅通,治理民众的喧闹之言就要学会引导百姓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列士及时呈献出民间诗歌,朝廷乐官能够呈献出民间乐曲,史官能够呈献出史书,教导国子的师氏能够进献箴言,患有眼疾的瞍者可以朗诵,矇者能够吟咏,百官能够衷心劝谏,平民的议论和建议都能够顺利上达,近臣能做到尽心规劝,宗室姻亲可以补过纠偏,乐官、史官能够积极施行教诲,元老重臣能够极其负责地进行监督修缮,然后天子再考虑如何取舍,这样一来,国家的政事才会施行顺利而不违背民心。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高山河流一样,钱财用品都由此而产出;又像原野之上有湿润的平川沃土一样,人民生活所需的衣#-666hh;和食物都由此而产出。只有让百姓把想说的话自由宣讲出来,政事的好与坏才能得以展现,才能够多做好事而防备坏事发生,这样才能使财源旺盛、生活富足。像那百姓在心里所考虑的而在口头上说出来,这是自然形成的行为,怎么能强行阻塞呢?倘若堵塞言论而不让他们说话,那么朝政还能支撑多久呢?”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note-name:彘10彘:彘(zhì),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县。

翻译(二)

厉王很生气而不听邵公劝谏,就这样,国都里再没有#-666aa;敢出来说话。过了三年,国#-666aa;就把厉王放逐到偏远的彘地去了。

原文翻译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周厉王非常残暴,全国上下都很气愤地指责他。邵公禀告说:“百姓已经承受不了这样的命运了!”厉王知道后十#-666dd;生气,便找来卫地的巫师,监视那些指责他的#-666aa;,得到卫巫的报告以后就命#-666aa;杀死他们。从此以后,国#-666aa;再也没有谁敢说厉王坏话,路上相遇的时候就用眼色来示意。厉王非常#guoxue666-com;兴,就对邵公说:“我能#-666mm;止诽谤之言散布流传了,甚至让这些人不敢再讲话了。”邵公说:“确实是阻拦住诽谤了。但你这是塞住了民众的嘴巴,这要比堵塞河流还要可怕。河流若被堵住终究会导致决口,受伤的人一定会很多,被压制的民众也是如此。所以说,治理河道的人为了防止堤坝决口首先就要排除堵塞,才能疏导水流畅通,治理民众的喧闹之言就要学会引导百姓说话。因此,天子处理政事,要让公卿列士及时呈献出民间诗歌,朝廷乐官能够呈献出民间乐曲,史官能够呈献出史书,教导国子的师氏能够进献箴言,患有眼疾的瞍者可以朗诵,矇者能够吟咏,百官能够衷心劝谏,平民的议论和建议都能够顺利上达,近臣能做到尽心规劝,宗室姻亲可以补过纠偏,乐官、史官能够积极施行教诲,元老重臣能够极其负责地进行监督修缮,然后天子再考虑如何取舍,这样一来,国家的政事才会施行顺利而不违背民心。百姓有嘴,就像土地上有高山河流一样,钱财用品都由此而产出;又像原野之上有湿润的平川沃土一样,人民生活所需的衣#-666hh;和食物都由此而产出。只有让百姓把想说的话自由宣讲出来,政事的好与坏才能得以展现,才能够多做好事而防备坏事发生,这样才能使财源旺盛、生活富足。像那百姓在心里所考虑的而在口头上说出来,这是自然形成的行为,怎么能强行阻塞呢?倘若堵塞言论而不让他们说话,那么朝政还能支撑多久呢?”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厉王很生气而不听邵公劝谏,就这样,国都里再没有#-666aa;敢出来说话。过了三年,国#-666aa;就把厉王放逐到偏远的彘地去了。

【原文注释】

〔1〕国人:当时对居于国都的#-666aa;的通称。谤:这里是责备、诅咒之意。»

〔2〕卫巫:卫地的巫师。

〔3〕公卿:朝廷的#guoxue666-com;级官员。列士:朝廷的低级官员。瞽(gǔ):盲#-666aa;乐官。»

〔4〕:史官。献:呈献,敬献,进献。

〔5〕:师氏的简称。《周礼》以之为教国子之官。瞍(sǒu):韦昭注谓“无眸子曰瞍”。

〔6〕:韦昭注谓“有眸子而无见曰矇”。

〔7〕百工:主管营建制造等事务的官职。»

〔8〕耆艾:耆(qí)艾,指老年#-666aa;、老臣。»

〔9〕:隰(xí),低湿的地方。

〔10〕:彘(zhì),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