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观止》 » 苏轼 >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解释

原文(一)

臣等note-name:猥1猥:谦词,辱。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note-name:天纵2天纵:天赋。,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翻译(一)

臣等以粗浅鄙陋的才学,担任侍读和侍讲之职。陛下的圣明乃是上天所赋予的,学问每天都有所进步。臣等才学有限而圣#-666aa;的道德学问却是无穷无尽的,心里想说但语言却不能表达明白。臣等因此而自觉惭愧,不知道如何是好。私下里想着#-666aa;臣向君王进谏忠言,就好像医生用药,药虽然是经过医生的手而进献上来的,而药方却多是古#-666aa;所传。若是药方的#-666ii;效已为世人所承认,那就不必全都再由医生自己来研配了。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伏见唐宰相陆贽note-name:陆贽3陆贽:字敬舆。德宗时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贞元八年(972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遭裴延龄构陷,贬忠州别驾。顺宗时召还,诏未至而卒。,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note-name:名器4名器:指官爵。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翻译(二)

我们觉得唐朝的宰相陆贽,论才能他本就应该成为辅佐君王的#-666aa;,论学问他可以成为皇帝的老师。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于事情的深刻见解,他的话语总是带着对于道德的精辟论述,他的智慧如同张良而文才却要超过他,他的雄辩如同贾谊而所提的主张却不像他那样空疏难行。对上,他能纠正君王思想中的错误;对下,他能知晓天下#-666aa;的心愿。但他也很不幸运,仕途上总没能碰上好的时运。唐德宗以苛刻为能事,而陆贽劝他要忠厚;德宗以猜忌作为统御之术,而陆贽劝他要推广诚信;德宗崇尚武力,而陆贽认为减少战争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德宗喜欢聚敛财物,而陆贽认为散财于民才是当务之急。至于用#-666aa;纳谏的方法,治理边事、统御将领的方略,以及凡事要归罪于自己以收人心,改正自己的过失来顺应天道,去掉奸佞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官爵宝器以封赏有#-666ii;的人;像这样的劝谏,数不胜数。可谓是进献苦口的良药,治疗危害身体的重疾。假使唐德宗能尽皆采纳他的进言,

原文(三)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note-name:冯唐5冯唐:西汉文帝时的大臣。他曾向汉文帝称道廉颇、李牧,文帝因为得不到这样的#-666aa;才抗击匈奴而叹息。颇、牧:即廉颇、李牧,二人都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note-name:魏相6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666aa;,是西汉宣帝时的贤臣。晁、董:即晁错和董仲舒,二人都是西汉时以策论治道见长的大臣。条晁、董之对,则孝宣note-name:孝宣7孝宣:即汉宣帝刘询。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翻译(三)

臣等每次从西阁退出来,就私下里谈论,以陛下的圣明,必定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圣主和贤臣之间意见能够相#-666ff;,那就如同君臣同处一世。从前冯唐谈论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就因为这样的贤才难寻而叹息;魏相列举陈述了晁错、董仲舒的对策,汉宣帝因此而实现了中兴。若是陛下想自己找到老师,则没有比就近从陆贽那里取得教益更好的了。

原文(四)

六经note-name:六经8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note-name:末学9末学:指诸子的书和史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note-name:坐10坐:通“座”。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翻译(四)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不是没有观看的必要,它们都蕴含着治理国家的良方;只是圣#-666aa;们的话语隐晦、用意深远,诸子百家和史学的理论又支离零散,好像山岳一样#guoxue666-com;渺,大海一样深邃,很难根据一两点可读之处就对其进行选择和推崇。但像陆贽的言论,一看就能明了。它聚集了古今的精华,的确是治理乱世的参考和极好的借鉴。臣等想要选取他的奏议,稍加校正,抄写下来以呈献给陛下。希望陛下能把它放在座位的旁边,就好像见到了陆贽一样;将它反复熟读,就好像和陆贽谈论一样。这样做,必能启发出天子生性高明的地方,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天下大治的#-666ii;业。

原文(五)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翻译(五)

臣等不能将诚恳的心意完全表达出来,请陛下裁夺。

原文翻译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臣等以粗浅鄙陋的才学,担任侍读和侍讲之职。陛下的圣明乃是上天所赋予的,学问每天都有所进步。臣等才学有限而圣#-666aa;的道德学问却是无穷无尽的,心里想说但语言却不能表达明白。臣等因此而自觉惭愧,不知道如何是好。私下里想着#-666aa;臣向君王进谏忠言,就好像医生用药,药虽然是经过医生的手而进献上来的,而药方却多是古#-666aa;所传。若是药方的#-666ii;效已为世人所承认,那就不必全都再由医生自己来研配了。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我们觉得唐朝的宰相陆贽,论才能他本就应该成为辅佐君王的#-666aa;,论学问他可以成为皇帝的老师。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于事情的深刻见解,他的话语总是带着对于道德的精辟论述,他的智慧如同张良而文才却要超过他,他的雄辩如同贾谊而所提的主张却不像他那样空疏难行。对上,他能纠正君王思想中的错误;对下,他能知晓天下#-666aa;的心愿。但他也很不幸运,仕途上总没能碰上好的时运。唐德宗以苛刻为能事,而陆贽劝他要忠厚;德宗以猜忌作为统御之术,而陆贽劝他要推广诚信;德宗崇尚武力,而陆贽认为减少战争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德宗喜欢聚敛财物,而陆贽认为散财于民才是当务之急。至于用#-666aa;纳谏的方法,治理边事、统御将领的方略,以及凡事要归罪于自己以收人心,改正自己的过失来顺应天道,去掉奸佞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官爵宝器以封赏有#-666ii;的人;像这样的劝谏,数不胜数。可谓是进献苦口的良药,治疗危害身体的重疾。假使唐德宗能尽皆采纳他的进言,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

臣等每次从西阁退出来,就私下里谈论,以陛下的圣明,必定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圣主和贤臣之间意见能够相#-666ff;,那就如同君臣同处一世。从前冯唐谈论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就因为这样的贤才难寻而叹息;魏相列举陈述了晁错、董仲舒的对策,汉宣帝因此而实现了中兴。若是陛下想自己找到老师,则没有比就近从陆贽那里取得教益更好的了。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

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不是没有观看的必要,它们都蕴含着治理国家的良方;只是圣#-666aa;们的话语隐晦、用意深远,诸子百家和史学的理论又支离零散,好像山岳一样#guoxue666-com;渺,大海一样深邃,很难根据一两点可读之处就对其进行选择和推崇。但像陆贽的言论,一看就能明了。它聚集了古今的精华,的确是治理乱世的参考和极好的借鉴。臣等想要选取他的奏议,稍加校正,抄写下来以呈献给陛下。希望陛下能把它放在座位的旁边,就好像见到了陆贽一样;将它反复熟读,就好像和陆贽谈论一样。这样做,必能启发出天子生性高明的地方,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天下大治的#-666ii;业。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臣等不能将诚恳的心意完全表达出来,请陛下裁夺。

【原文注释】

〔1〕:谦词,辱。

〔2〕天纵:天赋。

〔3〕陆贽:字敬舆。德宗时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贞元八年(972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遭裴延龄构陷,贬忠州别驾。顺宗时召还,诏未至而卒。

〔4〕名器:指官爵。»

〔5〕冯唐:西汉文帝时的大臣。他曾向汉文帝称道廉颇、李牧,文帝因为得不到这样的#-666aa;才抗击匈奴而叹息。颇、牧:即廉颇、李牧,二人都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

〔6〕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666aa;,是西汉宣帝时的贤臣。晁、董:即晁错和董仲舒,二人都是西汉时以策论治道见长的大臣。

〔7〕孝宣:即汉宣帝刘询。

〔8〕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

〔9〕末学:指诸子的书和史书。

〔10〕:通“座”。

扩展阅读

【题解】

奏议是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公文,它一般侧重说理,风格明快直白。自汉朝以来,文笔流畅、用意警策的奏议层出不穷,陆贽的奏议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陆贽是唐朝德宗年间的宰相,他为#-666aa;耿直,办事干练,曾写下了不少见解精辟的奏议,深为后世推崇。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吕希哲、范祖禹等#-666aa;上书哲宗,请求校正陆贽的奏折,以供御览。本文上来先以医生用药作比喻,说明上札子的原因。然后说明陆贽的治国之才。最后指出皇上应该对陆贽的奏议细心揣摩,这就为校正陆贽的奏议提出了理由。

【解读】

文章前段从自己进谏之意谈到陆贽奏议,中段谈论陆贽道德才智,大加赞誉,概括奏议大意,接陆贽所苦口于唐德宗感动当今主上。全篇语言简而该,精而切。行文用对偶句法,一气呵成。

下一篇: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