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原文解释
原文(一)
燕1燕:姬姓,古国名。相当于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一带。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人生于燕,长于楚
2楚:芈姓,古国名。战国时期疆域西北到今陕西商县东,东南至今江苏、浙江。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
3晋国:姬姓,古国名。地有今山西大部,河北、河南和陕西各一部。公元前376年#-666dd;为韩、赵、魏三国。,同行者诳
4诳:欺骗;瞒哄。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
5愀然:愀(qiǎo)然,形容#-666nn;色变得严肃或者不愉快。变容。指社
6社:古代乡村的一种祭祀组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基层单位,亦叫乡社、里社,供奉的#-666nn;灵为土地。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
7喟然:叹气的样子。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
8涓然:慢慢流泪的样子。而泣。指垄
9垄:坟冢。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翻译(一)
有个燕国#-666aa;出生在燕国,却在楚国长大,到了老年才归返本国。途经晋国,同行的#-666aa;欺骗他,指着一座城墙说:“这就是燕国的城墙。”那#-666aa;听后,凄怆地改变了脸色。同行的人指着社庙说:“这是你乡里的社庙。”他听后长叹了一声。同行的人指着房屋说:“这是你家祖先居住过的房屋。”他听后眼泪不#-666mm;流了下来。同行的人又指着一座坟墓说:“这是你家祖先的坟墓。”那人抑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原文 | 翻译 |
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过晋国,同行者诳之,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愀然变容。指社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指舍曰:“此若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指垄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 有个燕国#-666aa;出生在燕国,却在楚国长大,到了老年才归返本国。途经晋国,同行的#-666aa;欺骗他,指着一座城墙说:“这就是燕国的城墙。”那#-666aa;听后,凄怆地改变了脸色。同行的人指着社庙说:“这是你乡里的社庙。”他听后长叹了一声。同行的人指着房屋说:“这是你家祖先居住过的房屋。”他听后眼泪不#-666mm;流了下来。同行的人又指着一座坟墓说:“这是你家祖先的坟墓。”那人抑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 同行的#-666aa;失声大笑说:“我刚才是在欺骗你,这里是晋国!”那#-666aa;大为羞愧。等到了燕国,当他真的见到了燕国的城邑和社庙,真的见到了祖先的房屋和坟墓时,悲伤的感情反倒减轻了很多。 |
【原文注释】
〔1〕燕:姬姓,古国名。相当于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一带。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
〔2〕楚:芈姓,古国名。战国时期疆域西北到今陕西商县东,东南至今江苏、浙江。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3〕晋国:姬姓,古国名。地有今山西大部,河北、河南和陕西各一部。公元前376年#-666dd;为韩、赵、魏三国。»
〔4〕诳:欺骗;瞒哄。
〔5〕愀然:愀(qiǎo)然,形容#-666nn;色变得严肃或者不愉快。»
〔6〕社:古代乡村的一种祭祀组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基层单位,亦叫乡社、里社,供奉的#-666nn;灵为土地。
〔7〕喟然:叹气的样子。»
〔8〕涓然:慢慢流泪的样子。
〔9〕垄:坟冢。
〔10〕哑然:笑声,笑貌。
〔11〕绐: 绐(dài),古同“诒”,欺骗;欺诈。
扩展阅读
【解读】《周穆王》篇通过文中叙述的寓言和故事主要强调这样几项内容:一是事物的变化是反复多端的,有的只在“徐疾之间”,不能以一种模式来看待;二是自然界#-666nn;秘莫测,#-666ii;力深远,变化无穷,#-666aa;们对它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三是形#-666nn;交接,产生梦,产生事,提倡#-666nn;凝,使梦自消;四是#-666aa;们习性的形成受到自然的影响,自然条件不同,习性便迥然相异;五是事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寓言和故事,具有讽刺的锋芒,对于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列子的“梦幻说”是以世界物质本体为前提而提出的,指出“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666ii;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666ii;浅,故随起随灭”,是谓幻化。列子认为觉醒和幻变既有形同之处,又相互区别。觉醒时发生的事情和对事物的认识都是真实的,而幻变时发生的事情和对事物的认识都是虚妄的;觉醒时有幻梦,幻梦时有觉醒。同时,告诫#-666aa;们不要被表面的幻化现象所迷惑,不要被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病态行为所干扰,也不要把不符#-666ff;常理的返真状态视为病态,要牢牢把握事物的规律,道的本质。只有不变的规律和守一的道,才是真实的,才是正确的。文中列子还对变因作了唯物论的解释,指出“神遇为变,形接为事”,梦是精神活动,事是形体与外物的接触。“昼想夜梦,神形所遇”,事是梦的根源,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综#-666ff;活动的产物。
此篇重点提出了“秉生受有谓之形,俛仰变异谓之化。神之所交谓之梦,形炎所接谓之觉”。这“形、化、梦、觉”四个概念,是带根本性的哲学范畴。机体实际存在形式,就是“形”;物质的变换形态,就是“化”;精神与外物的交感,就是“梦”;机体与外物的接触,就是“觉”。它们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由物质决定精神变化的。四个方面加以论证和阐释,这证明,观点是唯物的,也很有说#-666hh;力。其次,文中还坚持生灭同理、觉梦一途的思想。这仍然是沿袭老庄的观点。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生与灭、觉与梦是不同的;然而,《周穆王》篇却视为一样,把已有的朴素唯物观点退回到唯心的观点,这又证明,《列子》在世界观上是十#-666dd;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