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
《离娄上》共二十八章。
第一章,一是仍然强调规矩规范,也就是“遵先王之法”,“行先王之道”;二是应当“事君以义”,以“守义”责难君主才是“恭”和“敬”,而认为君主没能力实行仁义,那是戕害君主。
第二章一是讲君主和臣子都当尽责,君主要法尧舜,臣子要像舜事尧那样事君;二是讲君主不能残民以逞,否则“人相食,要上书的”,“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第三章讲天子、诸侯的土地是否保得住,完全取决于是否实行仁义。
第四章讲任何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应当反躬自问。
第五章讲要齐家治国首先要修身。
接下来的几章或讲治国“不得罪于巨室”;或讲“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的道理;或讲和不仁的人商议,乃自取其辱;或讲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实行仁政而失去民心,非死即逃;或讲仁和义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而抛弃仁义,无异自暴自弃。
十一章讲真理并不遥远,只要爱父母,尊长辈,天下就太平了;这与《论语·述而》“我欲仁,斯仁至矣”意义相近。
十二章讲若要做好每件事情,应当先抱持一个“诚”的态度。
十三章讲行仁政必须善待年长的贤人。
十四章讲兼并战争导致人民大量死亡,所以“善战者”必须“服上刑”。
十五章讲观察眼睛能看出一个人的善恶。
十六章讲人的善良不是通过甜言蜜语和笑脸能够伪装的。
十七章讲通权达变的道理——尽管男女授受不亲,但嫂溺也须援之以手。
十八章讲“易子而教”的道理,因为父亲教子会伤感情,这是应当极力避免的。
十九章讲侍奉父母不能仅仅“养口体”,还要“养志”——让他们心情愉悦。
二十章讲国家要想治理好,君主必须率先垂范。
接下来的几章,或讲赞扬和诋毁都不可避免;或讲一个人若不必负责,便会讲话随便;或讲好为人师是个毛病;或讲远方的学生到了老师所在之地,就应赶快来拜见;或讲吃吃喝喝不合古人之道;或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二十七章讲仁义智礼乐的实质,是从侍奉父母顺从兄长开始的。
二十八章讲大舜如何顺从父亲,使他高兴,以此使得全天下的儿子都能孝顺;尽管这父亲十分残忍。归根到底,这部分讲的都是君臣父子各色人等的行为规范。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人不足与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3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原文与解释 »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