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世宗遭宫变 第2节
原来,世宗人到中年,因为求子心切而广招妃嫔,曹氏就是众妃嫔中的一个。因为曹氏生得美丽动人,因此最受世宗宠爱,被册封为端妃。世宗有空的时候一定会到端妃宫中和她谈笑。端妃的侍婢叫杨金英,因为侍奉不周,杨金英屡次惹怒世宗,世宗几乎要将她杖死,还是端妃替她求情,这才保住了性命。
谁知杨金英不仅不知道感恩端妃,反而还恨上了世宗。
正巧那天雷坛落成,世宗前往祷告雷神,回来后到端妃宫中一起喝了几杯酒。之后世宗昏昏欲睡,就在外面的榻上睡着了。端妃替世宗盖好被子,放下罗帏,她怕惊扰了世宗的美梦,就轻轻关上了卧房的门,自己去了偏殿歇息。杨金英瞧见这个空当,悄悄摸到房门外细听,只听见里面鼾声大作,于是她放开胆子,解下腰间的丝带打了一个结,然后揭开罗帏,把丝带系成的结套入世宗的脖颈。
正在杨金英用力将丝带扯紧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杨金英慌得急忙掷下带子,逃出门外。
原来,另一个叫作张金莲的宫婢正巧从卧房前经过,见门开着就偷偷朝里面望了一眼,正巧看见杨金英在解丝带作结,不知道要干什么。张金莲本想报告端妃,但一想杨金英是端妃的心腹,或许就是端妃派去的,不如赶快报告皇后比较妥当。
打定主意以后,张金莲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方皇后那儿报告,方皇后听了大惊,忙带着几名宫女随张金莲赶到西宫,也来不及报告端妃,直接来到世宗面前探视。方皇后揭开罗帐一瞧,见世宗颈上正套着一条丝带,不禁吓坏了,忙用手在世宗鼻下探了探,发现还有热气呼出来,这才放下了心。方皇后随即检查丝带,发现是个活结,不是死结。
应该是杨金英忙中失误,也是世宗命不该绝。在杨金英用力拉扯的时候,丝带结扯脱了一半,后来又被张金莲看到了,杨金英只好匆忙跑掉。
方皇后三下两下将丝带解下,端妃这时也闻讯赶了过来。
方皇后看着端妃,不由得柳眉倒竖、凤眼圆睁,接着大力将丝带掷到端妃脸上,厉声说:“你看看!你看看!你竟敢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端妃莫明其妙,只吓得浑身颤抖,幸好张金莲在一旁替端妃说明了一切,告诉方皇后是杨金英谋逆。
方皇后一面派人去抓捕杨金英,一面宣召御医替世宗诊治。御医到的时候杨金英也被人拿下了,方皇后也来不及审问杨金英,先让御医替世宗诊脉。御医看完之后说世宗并没有大碍,并用药替世宗医治。世宗果然苏醒过来,伸了伸手脚,眼睛也开始转动了。由于脖颈被丝带勒了不久,虽然没有毙命,但咽喉的气息不通,一时半会儿还说不出话来。
方皇后见世宗醒了过来,知道无碍,便去外室审讯杨金英。
杨金英起初还想抵赖,后来经张金莲对质,杨金英无从狡辩,只好低头认罪。但方皇后不肯就此罢手,硬要问她主谋是谁。杨金英支吾着说不出来,方皇后用大刑一逼,杨金英只好说了一个王宁嫔出来。方皇后立即命太监张佐将王宁嫔牵来,也不问她是真是假就动用宫中私刑打了她一个半死。
随即方皇后召入端妃,居高临下地问她说:“罪犯杨金英是你的爱婢,你跟她一起谋逆,还有什么话说?”
端妃匍匐在地上,哽咽着替自己申冤。
方皇后冷笑着说:“皇上的寝室在哪你最清楚,你还想装作不知道?”
接着命令张佐说:“快将这三大罪犯拖出去,按大逆不道罪凌迟处死!”端妃一听,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几乎要不省人事了。等她反应过来想再哀求方皇后的时候,人已经被张佐牵出宫外了。
可怜的端妃玉骨冰肌,最后却落得个含冤而死的下场。王宁嫔和杨金英也被处以极刑。
世宗病愈之后,想起端妃的音容笑貌,问遍了宫人,大家都为端妃喊冤,世宗因此哀痛不已,从此就和皇后有了隔阂。
嘉靖二十六年,大内失火,世宗当时正住在西宫,听到火警后竟然对天自言自语地说:“不要说仙佛无灵,陷害好人的人,今天恐怕难逃一死。”宫人请世宗去救方皇后,世宗默默不出声。等到火被扑灭,大内传来消息,说方皇后被火烧得非常厉害,病情严重,世宗连看也不曾看一眼。
可是后来方皇后去世了,世宗却又开始追悼方皇后,痛哭流涕地说:“皇后曾经救了朕一命,朕却没有救皇后,朕还是负了皇后啊!”随即命人以元后礼下葬方皇后,亲自定谥号为孝烈,下葬的地方叫永陵。
世宗遭遇宫变后,虽然诛杀了几十个杨金英的族人,却已经万念俱灰,还下旨内阁说:“朕如果不是有神佛保佑,早就被杨金英杀了,哪还有今天?朕从今天开始潜心斋祭,所有的国家政事一概令大学士严嵩主裁。大学士应体会朕的心意,率领百官秉公办事。”严嵩接到诏书后欢喜得不得了,自那以后他遇事专断,从不问同僚的意见。内外官员有什么要倡议的,一定要先问过严嵩才能上奏给世宗听。
严嵩从此更加贪得无厌。
大学士翟銮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入内阁办事,资历和威望远在严嵩之上,有时候翟銮和严嵩开会,难免有些妄自尊大,严嵩因此很不高兴,便唆使言官弹劾翟銮和翟銮的两个儿子翟汝俭、翟汝孝,还有翟銮的师尊崔奇勋和亲戚焦清。
世宗大怒,命吏部都察院核实罪况。翟銮上奏申辩,言语多涉及严嵩,世宗反而更加生气,下令将翟銮父子降职为民,并将崔奇勋、焦清贬为平民。
山东巡按御史叶经曾向世宗告发严嵩受贿一事,严嵩怀恨在心,趁叶经在山东监考乡试,监考完之后,严嵩摘录了试卷中的几段文字,指责叶经诽谤。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世宗下令逮捕叶经入京,杖责八十,叶经因受伤过重而死。还有试官周鑛、提调布政使陈儒,都受到此事连坐被贬。御史谢瑜、喻时、陈绍,给事中王勰、沈良材、陈垲,山西巡抚童汉臣,福建巡按何维柏等人也都因为弹劾了严嵩而获罪,自此以后,严嵩的气焰越来越器张。
世宗命吏部尚书许瓒和礼部尚书张璧入内阁办事,全部封为大学士。严嵩看不上他们,仍旧专断独行。
许瓒曾感慨地说:“为什么要将我调离吏部?现在还要仰人鼻息。”
许瓒请求辞官,并说:“严嵩处事老练,可以独当一面,完全不用臣来替他分忧。”这明显是在讥讽严嵩。
严嵩知道许瓒的意思,也上奏说:“臣子比肩侍奉皇帝,须得同心协力,不应该发生不和。以前夏言和郭勋同朝的时候互相猜忌,有失大体。臣严嵩屡次被皇上独召,心有不安,也于理不合。臣担心将来同僚会有意见,重蹈夏言的覆辙,以后要效仿三杨,凡是陛下召见,必须跟内阁大臣一起入见。”
两封奏折世宗都没有批复。
世宗自遭遇宫变以后,就移居到了西宫,每天只求长生不老,不再去郊外祭祀,更不理朝政,君臣平时根本见不到面,只有陶典真出入自由。世宗接见他时,经常赐座给他,还叫他先生而不叫名字。
严嵩看准机会贿赂陶典真,以后凡是有党同伐异的事情就请他多多帮忙,在世宗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一奸一邪,互相依仗,严嵩还需要顾忌什么呢?大明的国脉被他们斩断了不少。
嘉靖二十四年,张璧去世,许瓒辞官,严嵩想独掌内阁,不料世宗因为听到一些有关严嵩骄横的传言,对他渐生厌恶之心。
恰巧此时内阁缺人,世宗下诏再次起用夏言。夏言入内阁后,重任首辅,职位在严嵩之上。因为上次去职的缘故,夏言对严嵩不但像以前一样轻慢,还时不时地加以打击。处理政事时,夏严根本就不征求严嵩的意见,并把严嵩安排的亲信尽数除去。严嵩想出言维护,夏言当面质问他,弄得严嵩反而不敢再作声。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