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明史演义》 » 白话文 > 第七十四章 春风一度暗结珠胎 > 第2节

第七十四章 春风一度暗结珠胎 第2节

御史江东之,又首次弹劾了冯保的同党、锦衣同知徐爵,神宗于是将徐爵逮捕下狱,下旨让刑部定徐爵死罪,算是拿他开刀。言官李植看出了神宗的意思,就列举了冯保的十二大罪状,全都是神宗平日里敢怒而不敢言的事情。

现在张居正不在了,李太后又不再干涉政务,神宗无所顾忌,独自掌握决策权,没有任何牵制。于是痛快地将冯保贬为南京奉御,一刻也不准他再逗留,并令锦衣卫查抄冯保的家产,得到数万两巨资。江东之还一并弹劾了吏部尚书梁梦龙,工部尚书曾希吾,吏部侍郎王篆,说他们都是冯保的同党,也应该立即斥退。神宗当下命法司查明,结果发现江东之所说证据确凿,句句属实,于是当即下诏将几人一一除名。

读者诸君,你猜那证据是什么呢?

原来,冯保家中,藏有朝廷大臣的馈遗录,在被查抄时一并被搜了出来。梁梦龙、曾希吾等人的名字并列在上面,所以根本无从抵赖。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官员也都名列在馈遗录中,不一而足。

只有刑部尚书严清与冯保毫无往来,并且也从不归附于张居正,所以很得神宗的器重。名叫严清,果真名副其实。神宗调任严清为吏部尚书,顶替了梁梦龙的遗缺,严清上任后实事求是地将官员们全部重组,按照个人能力的大小晋封官职,没有一个走严清后门的,他把依靠裙带关系上任的官员全部扫除了。

可惜天妒英才,严清上任仅仅半年就得病回乡,不久后病逝。

蓟镇总兵戚继光是由张居正委任的,他事无巨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大大小小全都和张居正一起商议,制定相应的策略,所以很少出错。张居正去世后,给事中张鼎思居然上奏说戚继光不宜待在北方。内阁大臣于是拟旨奏请将戚继光调到广东,当即获得神宗准奏,戚继光因此不免有些怏怏不乐,到了广东还没一年就告病回乡,三年后去世。

戚继光和兵部尚书谭纶、都督府佥事俞大猷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名将,谭纶于万历五年去世,谥号襄敏;俞大猷于万历八年去世,谥号武襄;戚继光万历十一年回乡,万历十四年病死,万历末年被朝廷追封谥号武毅。著有《练兵实纪》《纪效新书》,里面写的兵法都是行军打仗时的机要,至今仍然脍炙人口,被人奉为秘传。

冯保被贬以后,新上任的大臣们又陆续上奏攻击张居正,奏折络绎不绝。神宗下旨夺去了张居正上柱国太师的官衔,并将他的谥号也一并收回。大学士张四维见朝野内外都对张居正愤愤不满,想改变这一状况,将众人的注意力转移。于是上奏神宗,请求减免苛税,福泽百姓,并请求召还被贬的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和余懋学等人,让他们官复原职。这一招果然有用,就连神宗也颇为赞赏,朝政的形势终于有了变化。后来张四维因父亲逝世,将父亲的尸首运回故乡下葬,在守丧期将满除服时去世,朝廷下旨追封他为太师,赐谥号文毅。结果比张居正好得多,实在是张四维的大幸。

不久申时行晋升为内阁首辅大臣,引荐了礼部尚书许国兼任东阁大学士。许国和申时行本是好友,两人一起同心同力,内阁大臣这才齐心协力,不再起内讧。谁知道言路一开,言官又开始纷纷弹劾张居正,和内阁大臣针锋相对,于是内阁成为一派,言官成为一派,为了张居正一案闹得不可开交,势同水火,最终还是成了一项好争的弊政。明朝大臣好争,其实都是意气用事。

这次大臣们弹劾的是张居正执掌大权的时候,曾诬陷辽王,并将他废为庶人一事。

辽王是太祖第十五个儿子朱植的第七世孙,朱植最初被封为卫王,后来改封辽王,建文帝时期又徙封荆州,传到了第七世孙朱宪,朱宪曾奉旨修道,很得世宗的欢心,不仅被加封为真人,还被赐予金印。

穆宗改元后,御史陈省弹劾朱宪不法,致使朱宪被夺去了真人的封号和所赐金印。张居正的老家在荆州,故而,隶属辽王的管辖地。朱宪喜欢酗酒,还很贪婪暴虐,没少干欺凌毁损张居正的事情,张居正一直为此感到很遗憾。且因朱宪的宅邸装修得十分豪华壮丽,张居正暗暗想把它占为己有。

这时,正巧巡按御史郜光上奏弹劾朱宪,说他荒淫无度,暴虐僭拟,张居正于是派刑部侍郎洪朝选前往查证,并嘱咐他坐实朱宪谋逆的罪名,好让朱宪一命呜呼。洪朝选调查归来,只说朱宪僭拟荒淫是事实,谋反并没有证据,朝廷因而只将朱宪废黜,禁锢在高墙之内。张居正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又嘱咐湖广巡抚劳堪上奏弹劾洪朝选,说洪朝选收了朱宪的贿赂,所以替朱宪隐瞒了谋反的罪名。洪朝选因此被获罪,冤死在狱中,辽王府终于如愿以偿落在了张居正的手上。

张居正死后,朱宪的次妃王氏运动言官,请他们上奏为朱宪申冤。当时有御史羊可立,追论张居正陷害辽王的事情,正在颁布朝廷各部内的决定,王妃这时又上书诉讼,大意是说:“张居正既贪心又卑鄙,一心想夺取辽王的府第,所以设计诬陷辽王。张居正不但将辽王府据为己有,还将府里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占为己有,搬去了自己家。”神宗看到这封奏折,本想立即下旨查抄张居正的家,考虑到太后可能不会同意,就暂时将此事搁置了下来。

正巧潞王朱翊釴的婚期快要到了,需要珠宝备办彩礼,却无从采备,整个皇宫竟拿不出这些钱,恐怕是神宗故意这么做的。

太后于是召神宗入内,问他道:“整个皇宫难道连这些珠宝都备不齐吗?”

神宗回答说:“近几年来,大臣们没有廉耻之心,都把外面的贡品私献到冯保、张居正家里去了,所以国库里的宝藏一直得不到补充。”

太后说:“冯保家不是已经查封了吗,应该可以用来充实国库吧。”

神宗说:“冯保狡猾,预先就将珍宝偷运出去了。虽然名为查抄,其实搜到的并没有多少。”

太后听了感慨道:“冯保是个阉奴,贪心也就算了。但张居正身为首辅大臣,是受过先皇遗命的,居然也这么贪心。人心真是难料啊!”太后虽然开明,但有时不免也受到了欺骗。

神宗接着又向太后转述了一遍辽王府的冤案,将所有罪过都推到了张居正头上。太后听了只是默然不语。

自那以后,张先生、张太师一类的称号在宫中一律成了忌讳,神宗知道太后已经动摇了对张居正的看法,急命司礼监张诚等人南下荆州,去查抄张居正的家。张诚先写信给江陵守令,命他速速查封张居正家,以免他们望风而逃。

江陵守令收到信后,自然格外巴结,立即带领全班人马围住了张居正的府第,自己则亲自入内将张家全部人口清点了一遍,然后将他们全部赶到一间房内,令衙役在室外守着,顿时反宾为主,要求一切衣着食物,都须由衙役做主。

可怜张家妇女,多半又气愤又害怕,宁可绝食,以示抗议,竟活活饿死了十多人。等到张诚到了以后,态度更是凶横,他命衙役四处搜查,在张居正家里翻箱倒柜,结果并没有发现什么宝藏,就是普通的金银财宝也少得可怜,比起当日从严嵩府上搜出来的,张居正都不到严嵩的二十分之一。

张诚大怒道:“十年的宰相,就攒下这么一点银子?其中必有蹊跷,想必是放在亲戚家里了。别人或许会被他瞒过去,我岂会上他的当?”

张诚随即召来张居正的长子礼部主事张敬修问话,迫使他交出家里藏着的金银财宝。张敬修告诉张诚说,真的只有这么一点,张诚不信,竟让如虎狼一样的卫役,脱去张敬修的衣帽,将他严刑拷打了好几次,并将张居正的亲族一一传来问话,硬说张居正还有私藏。

无论张家人怎么解释,张诚就是不信,坚持要他们交出金银财宝来。张敬修因为熬不住痛苦,寻了短见,自尽而死。张家人无处申冤,只好拿出自己的家产,硬是凑出了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张诚方才罢手。这哪里是查抄,这是赤裸裸的抢劫。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