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至于黑水,西膜之所谓鸿鹭。于是降雨七日,天子留骨六师之属。原文解释
【原文】
甲申1甲申:七月六日。距前“壬午”二日。丁谦《干支表》:“距前二日,至于黑水。”顾实作“六月十八日”,亦距前二日。 ,至于黑水
2黑水:水名。地望不明。郭璞注:“水亦出昆仑山西北隅而东南流。”常征云:“黑水即今武威境内之石羊河。其河三源并发冷龙岭,东源曰‘长泉水’,又名‘白塔河’,中源曰‘马城河’,西源曰‘五涧水’,或曰‘沙河’。三源汇流于武威北,即称黑水。”顾实认为黑水,即今新疆的叶尔羌河。钱伯泉云:“黑水即今新疆的叶尔羌河。突厥语和维吾尔语称之为‘喀拉苏’,‘喀拉’为黑的意思,‘苏’为水的意思。” ,西膜
3西膜:字面意思是西方的沙漠,意谓西方广大空旷,如同沙漠,即指西域。郭璞注:“西膜,沙漠之乡。以言外域#-666aa;名物与中华不同。《春秋》叔弓败莒师于[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025号"]/pic/texts/x606c-u0iv.png[/img]水,《穀梁传》曰‘狄人谓[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025号"]/pic/texts/x606c-u0iv.png[/img]泉失台,号从中国,名从主人’之类也。”小川琢治云:“穆王之旅行中,其在北方者为西夏,而其在南方者为西膜(“膜”即“薄”及“亳”),是殷民族所散布之部落。”岑仲勉云:“提到西膜语言的地方,都属于今新疆范围内,《汉书·西域传》之南道。而特提‘西膜之人’只有文山一处,可见文山是彼时西膜的住地。”赵俪生云:“观隋、唐类书中,提到西域概念时,有时作‘西胡’,有时作‘西极’,那么‘西膜’会不会是与‘西极’‘西胡’‘西域’是同义的一个词呢?待考。”王贻樑云:“西膜,当以郭注及赵俪生说近之。《穆传》言西膜者#-666dd;布较广,可知并非一地或一国之名,而当如后人之谓西域者。膜,当读为‘广漠’之‘漠’。”鸿鹭:即西膜人对黑水的称呼。之所谓鸿鹭 。于是降雨七日,天子留骨
4留骨:疑为“留胥”之讹。留胥,义为停留等待。胥,等待。《管子·法法》:“四者备体则胥足,上尊时而王不难矣。”洪颐煊校注:“‘骨’疑是‘胥’字之讹,‘胥’有待义。《韩敕碑》‘胥’作‘[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026号"]/pic/texts/x606c-u0i6.png[/img]’,与‘骨’字相近,因误。刘九华云:‘《文选》枚乘《七发》云:“通厉骨毋之场。”《越绝书》作“胥毋”。’此其证也。”檀萃云:“‘骨’当为‘胥’,……胥者,待与俱也。”顾实云:“‘胥’为‘[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027号"]/pic/texts/x606c-u0iu.png[/img]’之借用字。留胥者,留待也。”王贻樑云:“由《传》文‘降雨七日’及郭注视,此‘骨’字当‘胥’字之讹。胥,汉以后别体甚多,……皆与‘骨’字形近。此当是后世传抄所致。”陈逢衡云:“檀、洪二说固当,然下文有‘留骨之邦’,若作‘留胥之邦’颇无义味。且穆王先六师之属以待不止一处,何#-666ll;命此邦为留胥也?……五月从行#-666kk;士必有死路中者,至是埋骨于此,故曰‘留骨六师之属’,而名其地曰‘留骨之邦’。”案,陈说虽可通,且颇有意义,然五、六月间带着死亡军士的尸体长途行军颇为不妥。又,因下雨而停驻,未必是埋骨于此。六师之属 。

【翻译】
七月六日甲申,穆天子抵达黑水,西域#-666aa;把黑水叫作“鸿鹭”。在那里遇上连绵七天的大雨,穆天子只好留下来等待后续的六师部属。
原文 | 翻译 |
甲申 ,至于黑水 ,西膜之所谓鸿鹭 。于是降雨七日,天子留骨六师之属 。 | 七月六日甲申,穆天子抵达黑水,西域#-666aa;把黑水叫作“鸿鹭”。在那里遇上连绵七天的大雨,穆天子只好留下来等待后续的六师部属。 |
【原文注释】
〔1〕甲申:七月六日。距前“壬午”二日。丁谦《干支表》:“距前二日,至于黑水。”顾实作“六月十八日”,亦距前二日。»
〔2〕黑水:水名。地望不明。郭璞注:“水亦出昆仑山西北隅而东南流。”常征云:“黑水即今武威境内之石羊河。其河三源并发冷龙岭,东源曰‘长泉水’,又名‘白塔河’,中源曰‘马城河’,西源曰‘五涧水’,或曰‘沙河’。三源汇流于武威北,即称黑水。”顾实认为黑水,即今新疆的叶尔羌河。钱伯泉云:“黑水即今新疆的叶尔羌河。突厥语和维吾尔语称之为‘喀拉苏’,‘喀拉’为黑的意思,‘苏’为水的意思。”»
〔3〕西膜:字面意思是西方的沙漠,意谓西方广大空旷,如同沙漠,即指西域。郭璞注:“西膜,沙漠之乡。以言外域#-666aa;名物与中华不同。《春秋》叔弓败莒师于水,《穀梁传》曰‘狄人谓
泉失台,号从中国,名从主人’之类也。”小川琢治云:“穆王之旅行中,其在北方者为西夏,而其在南方者为西膜(“膜”即“薄”及“亳”),是殷民族所散布之部落。”岑仲勉云:“提到西膜语言的地方,都属于今新疆范围内,《汉书·西域传》之南道。而特提‘西膜之人’只有文山一处,可见文山是彼时西膜的住地。”赵俪生云:“观隋、唐类书中,提到西域概念时,有时作‘西胡’,有时作‘西极’,那么‘西膜’会不会是与‘西极’‘西胡’‘西域’是同义的一个词呢?待考。”王贻樑云:“西膜,当以郭注及赵俪生说近之。《穆传》言西膜者#-666dd;布较广,可知并非一地或一国之名,而当如后人之谓西域者。膜,当读为‘广漠’之‘漠’。”鸿鹭:即西膜人对黑水的称呼。
〔4〕留骨:疑为“留胥”之讹。留胥,义为停留等待。胥,等待。《管子·法法》:“四者备体则胥足,上尊时而王不难矣。”洪颐煊校注:“‘骨’疑是‘胥’字之讹,‘胥’有待义。《韩敕碑》‘胥’作‘’,与‘骨’字相近,因误。刘九华云:‘《文选》枚乘《七发》云:“通厉骨毋之场。”《越绝书》作“胥毋”。’此其证也。”檀萃云:“‘骨’当为‘胥’,……胥者,待与俱也。”顾实云:“‘胥’为‘
’之借用字。留胥者,留待也。”王贻樑云:“由《传》文‘降雨七日’及郭注视,此‘骨’字当‘胥’字之讹。胥,汉以后别体甚多,……皆与‘骨’字形近。此当是后世传抄所致。”陈逢衡云:“檀、洪二说固当,然下文有‘留骨之邦’,若作‘留胥之邦’颇无义味。且穆王先六师之属以待不止一处,何#-666ll;命此邦为留胥也?……五月从行#-666kk;士必有死路中者,至是埋骨于此,故曰‘留骨六师之属’,而名其地曰‘留骨之邦’。”案,陈说虽可通,且颇有意义,然五、六月间带着死亡军士的尸体长途行军颇为不妥。又,因下雨而停驻,未必是埋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