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黄泽 。天子东游于黄泽 ,宿于曲洛 。废[缺字] ,使宫乐谣 ,曰:“黄之池 ,其马[生僻字 详见原文]沙 ,皇人威仪 ;黄之泽 ,其马[生僻字 详见原文]玉 ,皇人寿穀 。”原文解释
【原文】
于黄泽1于黄泽:某日,天子至于黄泽。此前有缺文。王贻樑云:“此三字上之‘[缺字]’中,缺文甚多。以上下文意补足,当大致如下:‘以为琴则利[于[缺字]。[缺字][缺字](干支日期),天子至]于黄泽。’如此方上下切#-666ff;。因原书只一‘[缺字]’,不能一切为二,故此权以‘于黄泽’单#-666ll;为一句。”黄泽,地名。具体未详,诸说不一,待考。洪颐煊校注:“《水经》云:‘荡水又南,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张公量云:下文“南游黄[缺字]室之丘”,“太室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则黄泽在嵩#guoxue666-com;山之东”。卫挺生云:“下即在太室,黄泽亦当在彼近处。少室山西颍水有六七源,最东之源今曰狂水,殆‘黄水’音转讹。狂水源之北为‘古黄城’(乾隆《登封县志》载之甚明),又有黄城沟,即黄池、黄泽也,马鞍山南。黄竹地亦在彼。”常征云:“《传》所谓黄泽,亦称‘黄沟’,又名‘黄池’,春秋晋吴会盟争长于此水畔,其水故址在今民权、商丘、夏邑一线,故后代大河曾沿此道东经苏北入海,因获‘黄河’之号。位于黄泽以南之‘黄室’,当在夏邑附近,故《纪年》谓启都夏邑,而《穆天子传》谓启居‘黄室之丘’也。正缘启曾都此而地近曲沃,其后#-666aa;迁都山西安邑时,安邑附近始有由夏人迁去之‘曲沃’地名。史家于启未即位前居地且不明,倘《穆天子传》真属汉后伪造,伪造者又安能造此‘黄室’之文?” 。天子
2天子:穆天子。洪颐煊校注:“‘天子’二字本脱,从《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二、八百九十六引补。”陈逢衡云:“《艺文类聚》四十三引有‘天子’二字。”东游于黄泽 ,宿于曲洛
3曲洛:地名。具体位置未详。郭璞注:“洛水之回曲,地名也。”洪颐煊校注:“《太平寰宇记》四:‘偃师县东北有曲河驿’,以洛水之曲为名,即引此《传》为证。”王贻樑云:“顾名思义,曲洛当即洛水曲折处。但此处不可能在洛水中、上游(距下太室山过远),而当在自洛邑至入河一段中,《寰宇记》所载可参。” 。废[缺字]
4废[缺字]:废县,指不使用乐器。[缺字],檀本填“县”字。县,同“悬”,指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使宫乐
5宫乐:古代主管音乐的官吏。郭璞注:“典乐者。”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毛传》:“曲#-666ff;乐曰歌,徒歌曰谣。”《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谣 ,曰:“黄之池
6黄之池:即黄池。或即黄泽。王天海云:“古代地名,地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参阅《太平寰宇记·封丘县》。”亦为一说。池,洪颐煊校注:“《艺文类聚》四十三引作‘陁’。” ,其马
沙
7注解[7]:[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79号"]/pic/texts/x6wu8-uiuz.png[/img](pēn)沙:喷气如沙雾。此形容马之气盛。[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79号"]/pic/texts/x6wu8-uiuz.png[/img],古“喷”字,吹气也。郭璞注:“[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80号"]/pic/texts/x6wu8-ui80.png[/img]也。普闷切。”郭注似误。翟云升云:“以‘[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80号"]/pic/texts/x6wu8-ui80.png[/img]’训‘[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79号"]/pic/texts/x6wu8-uiuz.png[/img]’,其义不明,疑字误。”,皇人
8皇人:皇族的#-666aa;,即帝王的亲族。威仪:庄重的容貌举止。威,郭璞注:“畏也。”《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威仪 ;黄之泽
9黄之泽:即黄泽。 ,其马
玉
10注解[10]:[img alt="生僻字_古文自编7279号"]/pic/texts/x6wu8-uiuz.png[/img]玉:喷气如玉润。此形容其静。《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后因以“玉润”比喻美德。,皇人寿穀
11寿穀:长寿福禄。穀,郭璞注:“生也,皆诸谣辞。”洪颐煊校注:“寿,本作‘受’,从《初学记》二十九、《太平御览》八百九十六引改。”陈逢衡云:“穀,福也,善也。”于省吾云:“穀,谓福禄。翟校本据《初学记》《太平御览》《事类赋》《玉海》改作‘寿穀’,是也。‘皇#-666aa;寿穀’与上‘皇人威仪’相对为文,作‘受穀’则非对文矣。” 。”

【翻译】
穆天子到达黄泽,又向东巡游黄泽,住宿在曲洛。穆天子命令不要使用乐器,让乐官清唱,歌词云:“黄池之上,马儿喷气如沙,王族威风凛凛;黄泽之上,马儿喷气如玉,王族福禄长寿。”
原文 | 翻译 |
于黄泽 。天子东游于黄泽 ,宿于曲洛 。废[缺字] ,使宫乐谣 ,曰:“黄之池 ,其马 | 穆天子到达黄泽,又向东巡游黄泽,住宿在曲洛。穆天子命令不要使用乐器,让乐官清唱,歌词云:“黄池之上,马儿喷气如沙,王族威风凛凛;黄泽之上,马儿喷气如玉,王族福禄长寿。” |
【原文注释】
〔1〕于黄泽:某日,天子至于黄泽。此前有缺文。王贻樑云:“此三字上之‘[缺字]’中,缺文甚多。以上下文意补足,当大致如下:‘以为琴则利[于[缺字]。[缺字][缺字](干支日期),天子至]于黄泽。’如此方上下切#-666ff;。因原书只一‘[缺字]’,不能一切为二,故此权以‘于黄泽’单#-666ll;为一句。”黄泽,地名。具体未详,诸说不一,待考。洪颐煊校注:“《水经》云:‘荡水又南,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张公量云:下文“南游黄[缺字]室之丘”,“太室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则黄泽在嵩#guoxue666-com;山之东”。卫挺生云:“下即在太室,黄泽亦当在彼近处。少室山西颍水有六七源,最东之源今曰狂水,殆‘黄水’音转讹。狂水源之北为‘古黄城’(乾隆《登封县志》载之甚明),又有黄城沟,即黄池、黄泽也,马鞍山南。黄竹地亦在彼。”常征云:“《传》所谓黄泽,亦称‘黄沟’,又名‘黄池’,春秋晋吴会盟争长于此水畔,其水故址在今民权、商丘、夏邑一线,故后代大河曾沿此道东经苏北入海,因获‘黄河’之号。位于黄泽以南之‘黄室’,当在夏邑附近,故《纪年》谓启都夏邑,而《穆天子传》谓启居‘黄室之丘’也。正缘启曾都此而地近曲沃,其后#-666aa;迁都山西安邑时,安邑附近始有由夏人迁去之‘曲沃’地名。史家于启未即位前居地且不明,倘《穆天子传》真属汉后伪造,伪造者又安能造此‘黄室’之文?”
〔2〕天子:穆天子。洪颐煊校注:“‘天子’二字本脱,从《太平御览》五百七十二、八百九十六引补。”陈逢衡云:“《艺文类聚》四十三引有‘天子’二字。”»
〔3〕曲洛:地名。具体位置未详。郭璞注:“洛水之回曲,地名也。”洪颐煊校注:“《太平寰宇记》四:‘偃师县东北有曲河驿’,以洛水之曲为名,即引此《传》为证。”王贻樑云:“顾名思义,曲洛当即洛水曲折处。但此处不可能在洛水中、上游(距下太室山过远),而当在自洛邑至入河一段中,《寰宇记》所载可参。”
〔4〕废[缺字]:废县,指不使用乐器。[缺字],檀本填“县”字。县,同“悬”,指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5〕宫乐:古代主管音乐的官吏。郭璞注:“典乐者。”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清唱。《毛传》:“曲#-666ff;乐曰歌,徒歌曰谣。”《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6〕黄之池:即黄池。或即黄泽。王天海云:“古代地名,地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参阅《太平寰宇记·封丘县》。”亦为一说。池,洪颐煊校注:“《艺文类聚》四十三引作‘陁’。”
〔7〕:(pēn)沙:喷气如沙雾。此形容马之气盛。
,古“喷”字,吹气也。郭璞注:“
也。普闷切。”郭注似误。翟云升云:“以‘
’训‘
’,其义不明,疑字误。”
〔8〕皇人:皇族的#-666aa;,即帝王的亲族。威仪:庄重的容貌举止。威,郭璞注:“畏也。”《礼记·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
〔9〕黄之泽:即黄泽。
〔10〕:玉:喷气如玉润。此形容其静。《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后因以“玉润”比喻美德。
〔11〕寿穀:长寿福禄。穀,郭璞注:“生也,皆诸谣辞。”洪颐煊校注:“寿,本作‘受’,从《初学记》二十九、《太平御览》八百九十六引改。”陈逢衡云:“穀,福也,善也。”于省吾云:“穀,谓福禄。翟校本据《初学记》《太平御览》《事类赋》《玉海》改作‘寿穀’,是也。‘皇#-666aa;寿穀’与上‘皇人威仪’相对为文,作‘受穀’则非对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