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以观夏后启之所居。乃[缺字]于启室。原文解释
【原文】
丙辰1丙辰:十二月二十三日。距前“季冬(仲冬)甲戌”四十二日。王天海云:“此距前‘季冬甲戌’三十三日。”王说误。 ,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
2黄室之丘:即黄台之丘,在今河南禹州一带。洪颐煊校注:“‘黄’下本有‘[缺字]’字,从《太平御览》三十四、五百九十二引删。《文选·雪赋》注引作‘黄台之丘’。”黄,王天海云:“西周小国名。嬴姓,后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周书灿:“从启的活动地域及《穆传》东巡路线综#-666ff;考察,似可判定‘启居黄台之丘’有可能就在文献记载的钧台,即今河南禹州一带。二十世纪以来长期流行的‘黄台之丘’在今河南新郑、新密之间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文献和考古学依据,‘启居黄台之丘’与洧水流域新砦遗址及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并不相涉。”案,禹州比邻登封,应是。潢川距嵩山过远,非是。 ,以观夏后启
3夏后启:即夏王启。大禹之子,姒姓,夏朝第一位君主。郭璞注:“疑此言太室之丘嵩#guoxue666-com;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石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洪颐煊校注:“《艺文类聚》六十二引《归藏》曰:‘昔者夏后启葬,享#-666nn;于晋之墟,作为璿台于水之阳。’《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是说此事。”陈逢衡云:“《穆传》但言观夏后启之所居亦犹升昆仑观黄帝之宫耳……穆王游此故观览焉,并无怪异。”卫挺生云:此在嵩山太室之丘,“所有清代地方志中,如《河南通志》《河南府志》《登封县志》之各次版中,关于此项地理传说,均有一致之记载”。之所居 。乃[缺字]
4[缺字]:檀本填“入”字。陈逢衡云:“空方当是‘祭’字。”郭璞注:“似谓入启室中。”案,若穆王入启室而拜祭,当以“祭”为主。启室:夏王启居住的房屋。于启室 。

【翻译】
十二月二十三日丙辰,穆天子往南巡游了黄台之丘,并观看夏王启居住过的地方。于是穆天子拜祭了夏王启的故居。
原文 | 翻译 |
丙辰 ,天子南游于黄室之丘 ,以观夏后启之所居 。乃[缺字]于启室 。 | 十二月二十三日丙辰,穆天子往南巡游了黄台之丘,并观看夏王启居住过的地方。于是穆天子拜祭了夏王启的故居。 |
【原文注释】
〔1〕丙辰:十二月二十三日。距前“季冬(仲冬)甲戌”四十二日。王天海云:“此距前‘季冬甲戌’三十三日。”王说误。»
〔2〕黄室之丘:即黄台之丘,在今河南禹州一带。洪颐煊校注:“‘黄’下本有‘[缺字]’字,从《太平御览》三十四、五百九十二引删。《文选·雪赋》注引作‘黄台之丘’。”黄,王天海云:“西周小国名。嬴姓,后为楚所灭。故地在今河南潢川县西。”周书灿:“从启的活动地域及《穆传》东巡路线综#-666ff;考察,似可判定‘启居黄台之丘’有可能就在文献记载的钧台,即今河南禹州一带。二十世纪以来长期流行的‘黄台之丘’在今河南新郑、新密之间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文献和考古学依据,‘启居黄台之丘’与洧水流域新砦遗址及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并不相涉。”案,禹州比邻登封,应是。潢川距嵩山过远,非是。
〔3〕夏后启:即夏王启。大禹之子,姒姓,夏朝第一位君主。郭璞注:“疑此言太室之丘嵩#guoxue666-com;山,启母在此山化为石,而子启亦登仙,故其上有启石也。皆见《归藏》及《淮南子》。”洪颐煊校注:“《艺文类聚》六十二引《归藏》曰:‘昔者夏后启葬,享#-666nn;于晋之墟,作为璿台于水之阳。’《山海经·海外西经》注引《归藏·郑母经》曰:‘夏后启筮御飞龙登于天,吉。’明启亦仙也。是说此事。”陈逢衡云:“《穆传》但言观夏后启之所居亦犹升昆仑观黄帝之宫耳……穆王游此故观览焉,并无怪异。”卫挺生云:此在嵩山太室之丘,“所有清代地方志中,如《河南通志》《河南府志》《登封县志》之各次版中,关于此项地理传说,均有一致之记载”。»
〔4〕[缺字]:檀本填“入”字。陈逢衡云:“空方当是‘祭’字。”郭璞注:“似谓入启室中。”案,若穆王入启室而拜祭,当以“祭”为主。启室:夏王启居住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