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上 五行志第七上 第2节
鲁宣公十六年(公元前593年),“夏季,成周洛阳的宣榭殿发生火灾。”宣榭殿,用来收藏乐器,宣是它的名字。董仲舒、刘向认为,鲁宣公十五年,王札子杀了召伯、毛伯,天子不能惩罚。上天以火灾告诫天子,不能行使政令,还要将礼乐收藏起来,这有什么用?《左传》中记载:“成周洛阳的宣榭殿失火,这是人为造成的火。人为造成的火叫做火,上天降下来的火,叫做火灾。”榭者,是周王室讲武时用的殿宇。
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88年),“二月甲子,新宫发生火灾”。《穀梁传》中认为,这座宫殿是鲁宣公居住,之所以不按照谥号叫做宣宫,是表示尊敬。刘向认为,在当时,鲁国有三桓的子孙把持国政,鲁宣公想要诛杀他们,又担心力量不够,派出大夫公孙归的父亲到晋国去寻求帮助。还没有返回,鲁宣公去世。三家向鲁成公谮毁公孙归的父亲。鲁成公在鲁宣公没有下葬的情况下,竟然听信谗言,将公孙归的父亲驱逐,迫使他逃往齐国,因此上天降下大火,烧毁宣宫,以此来告诫鲁成公不遵守父命。还有人说,鲁国三家大夫是国君最亲近的大臣,却不遵守礼制,就如同鲁宣公杀了太子姬赤,而自立为鲁国国君。都是不遵守礼制,又是亲人,所以天降下大火,烧毁宣庙,这是发出警示,要远离三家。董仲舒认为鲁成公在居丧期间,却没有悲哀的表示,还多次兴兵征伐,因此上天才降下大火,烧毁他父亲的祀庙,以此来警示他,失去为子之道,不能奉祀宗庙。还有人说,鲁宣公杀害国君而自立,不应该列于祖宗庙堂。
鲁襄公九年(公元前564年),“春季,宋国发生火灾。”刘向认为,此前宋公听信谗言,驱逐宋国大夫华弱,华弱逃往鲁国。《左传》中记载,宋国的火灾,当时乐喜担任司城,乐喜在火灾没有发生前,即做好应急准备,拆除小屋,涂抹大屋,准备簸箕,还有提水的井绳,盛水的器具,储备水源,灭火的沙土,修缮必备的工具,开出火道,还有逃生的路径。训练郊区的民众,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地赶到火场。又告诫各位官员,务必恪尽职守。晋侯听了这些,问士弱:“宋国发生火灾,从此事来看,应该了解天道,为什么?”回答是:“古时候的防火官员,或者祭祀心宿,或者祭祀咮星,以防止火灾发生。因为咮星为鹑火,心宿为大火。陶唐氏的防火官员是阏伯,住在商丘,祭祀心宿,以此来了解火灾发生的时节。后来官员相土也采用这种方法,商代主要祭祀心宿。商朝人观察他们的祸败,一定要根据火的反映来解释,他们通过此来了解天道。”晋侯又问:“这是一定的吗?”回答说:“应该从义理上来解释。国家有了动乱,或者灭亡的迹象,不可能通过火来知道。”因此说:古时候的火正,就是所谓的火官,掌管祭祀火星,以火来行政。暮春的黄昏,心星在东方出现,而咮心星、七星、鸟首星在南方,可以通过火星来判断祸福;到了暮秋,火星隐没,则不再用火来判断,以顺应天时,解除百姓疾苦。帝喾时代有祝融担任火官,帝尧时代有阏伯担任火官,民众感谢他们的恩德,在他们去世后,将他们尊奉为火祖,在祭祀火星时,配享祭祀,因此说:“或者祭祀心宿,或者祭祀咮星。”相土,是商王室的祖先契的曾孙,在阏伯以后掌管祭祀火星。宋国,是商人的后裔,宋国人世代以火星来占卜,因此能够预先知道火灾。贤君看到有灾异的徵兆,要及时修身,端正道德,以消除凶害;如果是乱君灭亡的徵兆,天不会再予以警告,因此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天象的。
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五月甲午,宋国发生火灾。”董仲舒认为伯姬来到宋国五年,宋恭公去世,伯姬在宋国隐居,为宋恭公守节三十余年,又哀伤国家遭遇灾祸,积阴生阳,因此才会发生火灾。刘向认为,此前宋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子座,应验了火焰下垂的惩罚。
《左传》中记载,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六月丙戌,郑国发生火灾。”这一年的春天三月,郑国开始在鼎上铸造刑书。晋国士人文伯说:“火星出现,郑国会发生火灾吗?火星没有出现时,郑国人用火铸造大鼎,在鼎上铸上刑法条文,有了这样的法律鼎器,民众就会出现诉讼纷争。火星就是象征,不发生火灾怎么可能?”还有人说:火星在周历的五月出现,郑国在三月铸造大鼎,刻上法律条文,以约束民众,事先铸造好大鼎,是为了避免争讼,火星在此时出现,与五行的火相抵触,继而发生火灾,这就是象征,而且在铸造法律大鼎前,没有占卜。这些没有记录在经书中,当时也没有告知鲁国。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夏天四月,陈国发生火灾。”董仲舒认为陈国的夏征舒杀害国君,楚严王借此要为陈国讨伐奸贼,陈国打开城门迎接楚军,楚军一来,先灭亡陈国。陈国的臣子为此而痛心疾首,极阴生出极阳,因此而招致火灾。刘向认为,此前陈侯的弟弟公子招杀了陈国的太子偃师,这些都是在郊祀时发生的事情,不是在王室的宫殿发生,将其略而不记。鲁昭公八年十月壬午,楚军灭亡陈国,《春秋》中不说蛮夷灭亡中国的诸侯国,而是说陈国发生了火灾。《左传》中则说“陈灾”。《洪范五行传》中说:“郑国大夫裨灶说:‘五年后,陈将复国,复国五十二年后再次灭亡。’子产向他询问原因,裨灶回答:‘陈国,属水。火,是水的妃子,是楚国的象征。现在火星出现,陈国发生火灾(被灭国),意味着还要驱逐楚国,重新再建立陈国。阴阳相克是以五行相循环,所以说五年。岁星(木星)五年而到鹑火宿,而后陈国灭亡,楚国灭亡陈国,将其占有,这也符合天道。’”又继续解释:颛顼最早担任的是水官,而后称帝,陈国是颛顼氏的后裔。而今岁星(木星)在星纪,五年以后在大梁。大梁,是昴宿的分野。金是水的宗,水得其宗而后昌盛,因此说:“五年后陈将复国。”楚的先人为火正官,这就解释了:“火是楚的象征。”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以阴阳来易位,因此说:“阴阳五行以五相循环。”然而,水的大数是六,火的大数是七,木的大数是八,金的大数是九,土的大数是十。水以天一为火二的牡,木以天三为土十的牡,土以天五为水六的牡,火以天七为金四的牡,金以天九为木八的牡。阳以单数为牡,阴以双数为牝(妃)。所以说:“水,是火的牡;火,是水的妃(牝)。”在《易经》中,“坎”是水,为次子,“离”是火,为次女,就是这样来的。大梁星运行四年抵达鹑火星,运行四周要经过四十八年,这样就会有五次来到鹑火星,五十二年后陈国最终灭亡。火盛水衰,所以说:“这也是天道。”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七月己卯,楚国灭陈。
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五月壬午,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发生火灾。”董仲舒认为这象征着周王室将会出现动乱,天下将难以挽救危局,因此有四个诸侯国先后发生火灾,意思是要灭亡四方。而且宋国、卫国、陈国、郑国的国君都是醉生梦死,荒淫无道的国君,不理国政,与周王室一样。阳失去节制,就会发生火灾,所以在同一天内发生火灾。刘向认为,陈国、宋国,是夏王室、商王室的后裔;卫国、郑国,与周王室是同姓。当时周景王已经年老,周朝的大夫刘子、单子拥护周王的太子姬猛,大夫尹氏、召伯、毛伯拥护周王的儿子姬晁。姬晁,是楚国王妃所生。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四个诸侯国均依附于楚国,没有尊奉周王室的态度。又过了三年,周景王驾崩,周王室随即陷入混乱,所以此时上天在四个诸侯国降下火灾。上天在告诫这四个诸侯国,你们不救援周王室,反而去依附于楚国,废黜太子,立下名不正的儿子,危害了王室的礼制,以此来昭明,这四个诸侯国犯下同样的大罪。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