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荆燕吴传第五 第2节
晁错做了太子家令,得以亲近皇太子,多次谈到吴王枉法,认为应该削夺吴国领地。晁错向文帝提出谏言,文帝要施行宽大政策,不愿意惩罚吴王,因此吴王更加骄横。等到景帝继位,晁错在朝中担任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谏言,说:“当初高皇帝平定天下,汉朝建立初,皇帝的兄弟少,儿子的年龄小,因此封了很多同姓王。姬妾生的儿子,像悼惠王刘肥,也可以在齐国拥有七十二座城邑;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元王刘交,在楚国可以拥有四十座城邑;皇帝的哥哥刘仲的儿子刘濞,在吴国拥有五十余座城邑。皇帝封了三位兄弟、侄子,汉家的天下分去一半。今天吴王因为前朝吴国太子的事情,与朝廷结下怨恨,佯称有病,长期不到长安来朝见皇帝,按照汉朝法律,应该杀头。文帝不忍心惩罚,还赐予吴王座几、手杖,恩德可谓深厚。可是刘濞仍然不思悔改,反而更加骄横、放肆,公然开凿矿山铸钱,煮晒海水为盐,引诱天下的不法之徒,阴谋作乱。今天削藩要反,不削藩也要反。现在削藩,马上就反,造成的祸乱还小;不削藩,再迟一些反,造成的祸乱会更大。”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冬天,楚王刘戊来长安朝见皇帝,晁错以楚王在往年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在服丧的房子中与女子做爱为理由,奏请皇帝按照汉朝法律杀掉刘戊。汉景帝下诏,赦免刘戊,削去楚国的东海郡以示惩戒。此前二年,赵王刘遂有罪,被削去常山郡。胶西王刘卬因为买卖爵位,犯罪,被削去六个县。
汉朝官员在朝中廷议时纷纷谏言削去吴国的领地,吴王刘濞担心朝廷的削地将会没完没了,于是就想到要谋反。又担心孤掌难鸣,在诸侯王中,可以谋大事的人不多,吴王听说胶西王刘卬很勇敢,懂得军事,诸侯王们都有点儿害怕刘卬,于是派中大夫应高前往游说胶西王:“吴王刘濞不肖,日夜在担心,不敢单独决定事情,特地派使臣来向大王禀告。”胶西王问:“有什么可以效劳?”应高说:“现在皇帝任用佞臣,听信谄谀之言,变更朝廷的法令制度,削夺诸侯王的领地,征求繁多,处罚太重,日甚一日。俗话常讲:‘舐糠及米。’吴国和胶西国,是有名的诸侯国,一旦被这些奸臣们盯上,就别想再过上好日子。吴王刘濞身体有病,不能到长安去朝见皇帝,已经有二十几年,常常受到猜忌,无法表白自己,只好战战兢兢,唯唯诺诺,仍然担心得不到原谅。听说大王因为买卖爵位的事情被朝廷抓住把柄,诸侯王犯错误,就要被削去土地,惩罚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这一次恐怕还不仅仅是要削去土地。”胶西王问:“是有这么回事,那又怎么样?”应高说:“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求,同欲相趋,同利相死。现在吴王刘濞自认为是与大王同忧,愿意因时循理,不顾生死,为天下除害,大王觉得这样做可以吗?”胶西王听闻此言,大吃一惊:“寡人怎么敢有这种想法?皇上处理问题是急了些,最多也就是个死,我怎么敢与皇上作对?”应高说:“御史大夫晁错蛊惑天子,侵夺诸侯,蒙蔽忠贤,现在已经闹的朝廷上下不安,诸侯国都有反叛的想法,认为晁错做事情做得太绝。彗星在天上出现,又发生蝗灾,这些都是万世不易遇到的灾难,天降灾祸,正说明圣人将要出世。吴王刘濞要求朝廷诛杀晁错,在朝廷外跟随大王您,驰骋于天下,所向者降,所击者下,谁敢不服。就等大王您一句话,吴王愿意与楚王一起,率领军队打到函谷关,控制住荥阳的敖仓,阻击汉军,安排军队休息的地方,等候大王到来。大王一旦到来,即与大王平分天下,两个君王分享大汉,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胶西王说:“你说得对。”应高回去后向吴王汇报游说的结果,刘濞担心胶西王还会变卦,又亲自来到胶西国,与胶西王当面约定。
胶西国的群臣听说大王要起兵造反,都来劝说胶西王刘卬:“诸侯国全部面积加起来还不到朝廷的十分之二,为这种叛逆的事情让王太后操心,这可不是件好事。我们现在侍奉一个皇帝,还说不容易,假如造反的事情真的成功,两位君王相争,祸患恐怕也随着就要到来。”胶西王刘卬听不进去,派出使者约齐国、菑川国、胶东国、济南国,一起举事,他们也同意造反。
诸侯国刚刚遭到削地的惩罚,人人惊恐,都在怨恨晁错。削去吴国的会稽郡、豫章郡的诏书一到,吴王刘濞随即发兵造反,杀了朝廷在吴国任命的二千石官员和其他官员。胶西国、胶东国、菑川国、济南国、楚国、赵国紧跟着造反,调动军队,向西进攻。齐王刘将阎在中途反悔,背弃约定,守在城中不肯发兵。济北国的城池损毁,城建还没有完成,济北国的郎中令劫持济北王刘志,迫使刘志不能发兵。胶西王、胶东王作为叛军首领,与菑川国、济南国的叛军一起包围齐国都城临菑,赵王甚至暗中勾结匈奴,结为外援。
七国叛乱,吴王刘濞征调吴国所能调动的所有士兵,吴王向国中的民众下令,说:“寡人今年六十二岁,还要亲自挂帅。小儿子今年十四岁,也在军中服役。国中所有的人,年纪大的要与寡人一样,年纪小的要与寡人的小儿子一样,都要随军出征。”吴王征调二十余万人。还向南边的闽越国、东越国派出特使,闽越国、东越国也被迫派出军队,跟随叛军出征。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甲子,吴王刘濞在广陵起兵造反。向西渡过淮河,与楚军会合。派出使者向诸侯王传递檄书,说:“吴王刘濞向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赵王、楚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原长沙王的儿子问礼致敬:幸教!现在朝廷有贼臣晁错,无德无能,侵夺诸侯领地,派朝廷的官吏逮捕诸侯王,刑讯迫害,以侵夺污辱诸侯王为能事,不考虑诸侯王是皇帝的至亲骨肉,蛮横无礼地对待刘氏宗亲,疏远先帝的功臣,进用谄谀小人,祸乱天下,危害社稷。陛下身体多病,务求闲逸,不能省察。我们因此要举兵讨伐这个孽贼,谨闻教。敝国虽然狭小,地方有三千里;人民虽少,可用的精兵还有五十万。寡人尊敬南粤王已经有三十余年,南粤王毫不吝啬地支援寡人军队,又可得到三十万人。寡人虽然不肖,愿意亲自与诸侯王一起做成此事。南粤国接近长沙国,通过长沙王的儿子,平定长沙以北,向西抵达蜀郡、汉中郡。越国王、楚国王、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等诸侯王,也将带兵与寡人在西面会合;齐国诸王和赵王平定了河间国、河内郡,有些已经抵达黄河西岸临晋关,将与寡人在洛阳会合;燕王、赵王与匈奴胡王有约,燕王在北边平定代国、云中郡,匈奴将会率领骑兵从萧关进入关中,进军长安,匡正天下,重新安定高皇帝的祖庙。在这里,我要与诸侯王共勉。楚元王的孙子,淮南历王的三个儿子: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十几年来,没有得到过朝廷的恩典,恨入骨髓,早就有举兵起事的愿望,寡人因为没有征求诸侯王的意见,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现在诸侯王希望能够存亡继绝,振弱伐暴,安抚刘氏,这些都是为了社稷的安危。吴国虽然贫困,寡人节衣缩食,积聚金钱,整修甲兵,积累粮食,夜以继日,也已经有三十几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愿意与诸侯王共勉。能够斩获汉军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为万户侯;斩获汉军列将的,赐金三千斤,封为五千户侯;斩获汉军副将的,赐金二千斤,封食邑二千户;斩获汉朝二千石官员的,赐金千斤,封食邑一千户;所有的封侯,都是列侯。能够以部队或者城邑来降者,投降一万人,封给食邑一万户,封赏和斩获大将军相同;投降五千人,赏赐和斩获列将相同;投降三千人,赏赐和斩获副将相同;投降一千人,赏赐和斩获汉二千石官吏相同;其他的小官吏,所封赏的黄金、爵位多少不等。所有的封赏都在汉军的封赏以上加倍。原来有爵位封邑的,另外给予赏赐。希望诸侯王明确地告诉士大夫,所有的封赏一律兑现,不敢欺骗,寡人的金钱遍布天下,不一定非要到吴国来领取,诸侯王日夜使用,也用不完。有需要封赏的,告诉寡人,寡人会派人前去封赏。敬以布告。”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