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高五王传第八 第2节
琅琊王刘泽发觉受骗,不能返回封国,即对齐王刘襄讲:“齐悼惠王,是高皇帝的长子,按道理讲,应该由长子来继承皇位,大王是高皇帝的嫡长孙,也有资格作为继承人。现在各位大臣还在彷徨犹豫中,刘泽我现在是刘氏家族中年龄最长的,大臣们一定都在等待我拿出主意。现在大王把我留在这里,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我到长安去,讨论下一步的行动,看应该怎么办。”齐王刘襄认为刘泽说得也对,派车送琅琊王刘泽回去。
琅琊王刘泽走了,齐国随后发兵进攻吕国领地济南郡。齐王给诸侯王发去檄书,说:“高皇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诸侯王。齐悼惠王去世后,惠帝派留侯张良立臣为齐王。惠帝驾崩,吕后执掌朝政,吕后年老,听任吕氏家族擅自废黜皇帝更立,杀害了三位赵王,撤销梁国、赵国、燕国,用来分封吕氏,将齐国分为四部分。忠臣向朝廷进谏,高(吕)后充耳不闻。现在高后驾崩,皇帝年幼,还不能治理天下,需要大臣、诸侯们做出决定。而今吕氏家族擅自占据朝廷的重要位置,把持着军权,劫持列侯、朝臣,矫制诏命,号令天下,刘氏宗庙处于危险之中。寡人要率领大军进入长安,诛杀不应该受封为诸侯王的人。”
朝廷听到齐国发兵的消息,相国吕产派出大将军颖阴侯灌婴,率领汉军前往镇压,灌婴率领汉军来到荥阳,与将军们商议:“吕氏家族现在关中举兵,想推翻刘氏江山,如果我们平定了齐国,不是正好帮了吕氏家族的忙吗。”于是灌婴将汉军屯驻在荥阳,让人联络齐王刘襄和各诸侯王,与汉军联合在一起,等待吕氏家族下一步的行动,再进行镇压。齐王刘襄收到书信后,将齐军停留在齐国西界,观察情况的发展。
吕禄、吕产妄图举兵造反,朱虚侯刘章和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设计,将吕氏集团全部诛杀。刘章首先斩杀吕产,太尉周勃等人诛杀了吕氏其他成员。琅琊王刘泽也从齐国赶到了长安。
大臣们在讨论是否拥立齐王刘襄时,大家都说:“齐王的母舅驷钧是一位暴戾的人,就像是一位戴着帽子的老虎。由于吕氏的缘故,天下几乎大乱,现在再拥立齐王,等于是又迎来一位吕氏。代王的母舅薄氏,是一位君子似的厚道人,而且代王刘恒也是高皇帝的儿子,现在在世的高祖儿子中,代王年纪最长,按照立儿子的顺序,也应该立代王刘恒,立一位善人,大臣们也会有安全感。”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刘恒,派刘章将诛杀吕氏家族的经过通报齐王刘襄,让齐王罢兵。
灌婴在荥阳,听说魏勃教唆齐王刘襄造反,既然已经诛杀了吕氏家族,遂命令齐国撤回军队,派人召魏勃前来问话。魏勃说:“看到邻居家中失火,那里还有时间先告诉自己家的大人再去救火!”话说完后,向后倒退站立,双腿发抖,张嘴结舌,不敢再讲话。灌婴盯着魏勃,注视良久,笑了,说:“人家都说魏勃勇猛,怎么现在看起来像一位俗人,是怎么回事!”于是放过了魏勃。魏勃的父亲因为善于鼓琴,曾经见过秦朝皇帝。魏勃在年轻时,想求见齐国相曹参,因为家境贫寒,无人引荐,于是在大清早,在齐国相门前扫地。看门人看到清洁的地面,感觉很奇怪,以为是什么人,就等在那里,专门要看看是谁干的,最后知道是魏勃。魏勃说:“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见一下齐国相,所以在此扫地,希望能够见到。”于是看门人将魏勃引见给曹参,曹参任命魏勃为舍人。一次参与讨论事情,认为魏勃很有见解,将魏勃引荐给齐悼惠王刘肥,齐王召见魏勃,拜为齐国内史。在当时,齐悼惠王有权力任命诸侯国内的二千石官员。等到齐悼惠王去世,齐哀王刘襄继位,魏勃在齐国受到信任的程度已经超过齐国相。
齐王刘襄撤兵回去,代王刘恒也已经继位,成为汉朝皇帝,这是孝文皇帝。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把高后执政时分出去的城阳郡、琅琊郡、济南郡重新合并回齐国,文帝改立琅琊王刘泽为燕王。加封朱虚侯、东牟侯食邑各二千户,赏赐一千斤黄金。
这一年,齐哀王刘襄去世,儿子齐文王刘则继位。十四年后去世,没有留下儿子,撤销封国。
城阳景王刘章,在孝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与朱虚侯、东牟侯刘兴居一起被立为诸侯王,二年后去世,儿子共王刘喜继位。孝文帝十二年,改立刘喜为淮南王,刘喜被立为淮南王五年后,又改立为城阳王,刘喜在诸侯王位上先后三十三年。去世后,儿子顷王刘延继位,继位二十六年后去世。儿子敬王刘义继位,继位九年后去世,儿子惠王刘武继位,继位十一年后去世。儿子荒王刘顺继位,继位四十六年后去世。儿子戴王刘恢继位,继位八年后去世。儿子孝王刘景继位,继位二十四年后去世。儿子哀王刘云继位,继位一年后去世,没有儿子,撤销封国。在成帝朝,成帝重新立刘云的哥哥刘俚为城阳王,王莽篡汉后,封国断绝。
济北王刘兴居最初以东牟侯身份,与大臣们共同拥立代王刘恒继承皇位,这是汉文帝,刘兴居说:“诛杀吕氏,臣没有功劳,请让臣与太仆滕公夏侯婴一起进入宫中清宫。”随即进宫,将少帝逐出宫廷,迎接新皇帝刘恒入宫。
当初诛杀吕氏家族时,朱虚侯刘章的功劳很大,大臣们承诺将赵国封给刘章,作为封国,将梁国封给刘兴居,作为封国。等到文帝登基后,听说朱虚侯、东牟侯最早是想要拥立齐王刘襄为皇帝,因此将他们的功劳抹杀。二年后,要为皇子建立封国,才将齐国的二个郡分出来,作为刘章、刘兴居的封国。刘章、刘兴居也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不能夺功。一年后,刘章去世,匈奴大肆入侵边郡,汉朝多次发兵拒敌,丞相灌婴率领汉军迎击匈奴,文帝亲自来到太原郡。刘兴居认为天子离开长安,亲自迎击匈奴,有机可乘,遂发兵造反。文帝听到消息后,撤兵返回长安,派棘蒲侯柴武将军率领汉军平叛,俘虏了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自杀,撤销封国。
文帝感伤济北王刘兴居叛乱,自取灭亡,第二年,将悼惠王的六个庶出儿子,加上嫡出儿子刘罢军,共有七人,全部封为列侯,到了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齐文王刘则去世,没有儿子。这时齐悼惠王的嫡系后代还有一个孙子——城阳王刘喜,文帝哀伤悼惠王的嫡系继承人已经死绝,于是将齐国分为六个诸侯国,将原来已经受封为列侯的,齐悼惠王剩下来的六个庶出儿子,全部立为诸侯王。将杨虚侯刘将阎改立为齐孝王,将安都侯刘志改立为济北王,将武成侯刘贤改立为菑川王,将白石侯刘雄渠改立为胶东王,将平昌侯刘卬改立为胶西王,将朸侯刘辟光改立为济南王。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在一天之内,立了六位诸侯王。
六位诸侯王被立十一年后,孝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叛乱,胶东国、胶西国、菑川国、济南国一起发兵响应吴楚叛乱。还要求与齐国联合起来,齐孝王刘将阎犹豫不决,紧闭城门,三个诸侯国叛军一起围困住齐国,齐王派出中大夫路卬向天子报告。天子诏命中大夫路卬返回齐国告谕,要齐王坚守,汉军一定会平定吴楚叛乱。中大夫路卬返回时,三个诸侯国叛军已经将临菑城围的水泄不通,无法进城。叛军将领抓住中大夫路卬,要他发誓:“必须说汉军已经大败,齐国赶快投降,否则就要屠城。”中大夫路卬假意答应,到了城下,望着齐王,大声喊:“汉军已经派出百万大军,派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叛乱,很快就会前来救援齐国,齐王一定要坚持到底!”三个诸侯国叛军将领将中大夫路卬杀害。
齐国被围,情况紧急,齐王刘将阎暗中与三国谈判,谈判并未达成协议,中大夫路卬从长安返回,齐国大臣都劝说齐王不要投降三国。汉将军栾布、平阳侯曹奇率军赶到后,打败了三个诸侯国叛军,临淄城遂解围。汉军听说齐国曾经暗中与三个诸侯国谈判,就要讨伐齐国,齐孝王刘将阎害怕,饮药自杀。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菑川王全部被诛杀,撤销封国。只有济北国保留下来。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