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汉书》 » 白话文 >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 第2节

卷八十九 循吏传第五十九 第2节

当时宣帝正致力于整顿吏治,多次下诏,鼓励褒奖良吏,但下面的官吏不能奉命宣传。太守黄霸上任后,选择良吏,分派下去宣读诏令,让百姓尽可能多地了解皇上的旨意,黄霸命令郡中的邮亭乡官,均要饲养鸡豚,用以资助鳏寡贫苦百姓。黄霸在地方上推行教化,在乡间安排父老,率领伍长,将朝廷的旨意、政策在民间宣传。黄霸劝民向善,防止乡间的盗匪奸诈之徒横行,劝民努力耕作,种桑养蚕,节省用度,积蓄家产,种植树木,饲养牛马,减少喂马的粮食。黄霸在郡中实施政令,触及到民间生活的各个细微末节,看起来很琐碎,可是黄霸做起来尽心竭力。凡是有可能遇见的吏民,黄霸总是会不厌其烦地询问,对治理本郡有何想法和意见,以供自己参考。黄霸曾经要督察一件事情,黄霸挑选一位年长的廉吏去做,特意嘱咐要细致周密。官吏走了之后,不敢住在邮亭,只好在道旁吃东西,乌鸦飞来,将手中的肉啄走。百姓中有人亲眼看到此事,到郡府来面见太守时,将此事告诉太守。后来这位官吏返回郡府汇报工作,黄霸亲自迎接慰劳,说:“辛苦了!在道旁吃饭,还被乌鸦把肉抢跑了。”这位官吏听到此话,大惊,以为黄霸已经了解此次出差的经过,掌握自己一路的行程起居,对黄霸所提出的问题不敢有丝毫隐瞒。乡间的鳏寡孤独,有些人去世后,无钱殡葬,乡里来信说明,黄霸会尽力帮助,予以解决,比如说某处有一棵大树可以做棺木,某亭有肥猪,可以做祭品,官吏去看后发现,与黄霸所说的基本一样。黄霸判断处理问题,就是这样地细致入微,精明干练,不知道的吏民,还以为黄霸有神助。那些郡县中的奸人,无处存身,只好躲到其它郡里去,郡县中的盗贼日益减少。

黄霸坚持先施行礼仪教化,再实施处罚,务在成全维护手下属吏。属下许县有一位老丞,年纪大了,耳聋眼花。督邮建议要将这位老丞赶走,黄霸说:“许县的这位县丞是一位廉吏,年纪就是大了些,还能够起拜迎送,耳朵尽管聋了一点儿,又有何关系?要善待老丞,不要让贤者失望。”有人请教为什么要这样做,黄霸说:“多次更换县中的长吏,送旧迎新花去的费用,以及奸猾官吏临走时销毁计簿账册盗取财物,无论公家还是私人,均会造成很大损失,所有这些,都要由百姓来负担,换上新的官员,也未必就比原来的官员好,甚至还有不如原来的,只能加剧更换中的混乱。凡是处理政务,只能将明显不合格的官员罢免。”

黄霸外宽而内明,在官吏百姓中享有很高威望,黄霸所治理的地方,户口数每年均有所增加,被评为政绩天下第一。朝廷征召黄霸代理京兆尹,俸禄为二千石。上任后,黄霸安排百姓修整驰道,没有预先告知,还有征发骑士到北军,不能满足马匹的需要,被弹劾为执行军法不力,遭到罚俸的处罚。宣帝颁发诏书,诏令黄霸返回颍川郡,继续担任太守,以八百石俸禄,在原任上戴罪立功。前后共八年时间,颖川郡得以大治。当时凤凰神雀翔集在郡、诸侯国,颍川郡落下来的最多。天子以黄霸治理地方有方,又在颖川郡长期任职,下诏称赞黄霸,诏书中说:“颍川郡太守黄霸,宣示皇帝的诏令,百姓得以受到教化,孝子悌弟贞妇顺孙日以增多,百姓礼让,道不拾遗,赡助贫民,抚恤鳏寡,执政八年,监狱中没有重罪犯,官吏百姓均受到教化,郡中百姓遵循道义,蔚然成风,可谓是贤士君子。《尚书》中不是讲吗?‘股肱良臣!’赐黄霸关内侯爵,黄金百斤,俸禄升为中二千石。”颍川郡的孝悌和有行义的百姓、三老、力田(劳模),宣帝分别赐予爵位和丝帛。又过了几个月,宣帝征黄霸担任太子太傅,后来黄霸继任御史大夫。

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黄霸代替丙吉担任丞相,受封为建成侯,食邑六百户。黄霸的才能长于治民,等到做了丞相,需要有统率纲纪,号令天下的能力,其才能不如丙吉、魏相、于定国,其政绩也逊于在颖川郡治理地方。在当时,有一群鹖雀,从京兆尹张敞住的院子中飞出来,飞到丞相府,黄霸以为是神雀,想要向宣帝奏报。张敞为此上奏宣帝,说:“我看到丞相与中二千石官员、博士一起询问郡国中上缴计簿的官员守丞,让他们汇报为百姓兴利除害,实施教化的政绩。他们汇报上来的,有耕者让田,男女异路,道不拾遗,还有举荐孝子悌弟贞妇等事情。丞相就在丞相府里处理政事,汇报时不知道具体人数的排在后面,没有汇报内容的官吏,此时只好趴在地上叩头请罪。丞相虽然没有规定他们必须这样做,但内心还是希望他们这样做。这些官吏守丞在回答问题时,臣张敞住的院子中有一群鹖雀飞到丞相府的屋顶上,丞相以下官员,看到这种情况的有几百人,边郡的官吏都认识鹖雀,问他们,此时却佯装不认识。丞相就要上奏皇帝:‘臣在询问地方官吏守丞,汇报计簿时,强调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皇天此时以神雀下凡回应。’后来知道是从臣张敞院子里飞过去的,才没有闹出笑话。郡国中来的官吏,在下面窃窃私语偷笑丞相仁厚,有智谋,对不懂的事情,喜欢大惊小怪。在前朝,汲黯担任淮阳郡太守,临上任前,对大行令李息说:‘御史大夫张汤心怀奸诈,阿附上意,意图颠覆朝廷,公不早些告诉皇上,以后会与张汤一起遭受惩罚。’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讲。后来张汤因为犯罪而自杀,武帝听说了汲黯与李息的对话,将李息治罪,任命汲黯担任诸侯国相,就是为了肯定汲黯的尽忠报国。臣张敞不敢诋毁丞相,但也害怕朝中的群臣有人会讲,这些汇报计簿的官吏守丞惧怕丞相的旨意,不顾法令,各为私心,争相效仿,使得质朴受损,虚伪横行,有名无实,而将政事懈怠,再发展下去,将会不可收拾。即使京师率先礼让耕田,道不拾遗,男女异路,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了,也无关乎清廉贪腐,贞洁淫荡,只是在向天下人宣示一种虚伪的做作,这种做法不能鼓励。郡、诸侯国均这样做了,虚伪的风气将会影响到京师,不应该看作这是小事情。汉朝建国以来,承接亡秦的弊端,因时权变,重新制定法令,为的就是劝善惩恶,法律条文详备,不需要再增加不必要的内容。应该让大臣明白无误地告知官吏守丞,回去告诉当地的二千石官员,举荐三老孝悌力田孝廉良吏,要选择真正的人才,郡中的政务,要以礼仪法令作为依据,不能擅自制定条令;敢于挟诈伪以捞取名誉的人,一定要严惩不贷,以明确的态度,告知他们,朝廷的好恶是什么。”宣帝赞成张敞的谏言,召上缴计簿的官吏,让宫中的侍从按照张敞的奏章,当面告知他们。黄霸因为此事而心中惭愧。

还有乐陵侯史高以外戚身份,以及对宣帝的旧恩,在宫中担任侍从,受到宣帝信任,黄霸举荐史高为太尉。宣帝让尚书责问黄霸:“太尉官职,在前朝已经撤消,职责由丞相来兼任,以彰显朝廷偃武修文的用心。如果国家一旦不虞,边境有事,左右大臣,均可以担任将军,率军出征。宣明教化,通达幽微,让监狱中没有冤案,郡国中没有盗贼,这是君的责任所在。将相官职,是由朕来任命的。侍中乐陵侯史高,已经在宫中做了朕的近臣,而且是朕的外戚,君何必还要越职举荐?”尚书让丞相答问,黄霸免冠谢罪,几天后才得到宣帝的原谅,从此以后黄霸再也不敢随意举荐官员。从汉朝建国以来,谈到治理百姓有政绩的官员,黄霸还算是做得较好的一个。

黄霸担任丞相五年,在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去世,谥号为定侯,黄霸死后,乐陵侯史高还是做了大司马(太尉)。黄霸的儿子思侯黄赏继承爵位,担任关津都尉。在任上去世,儿子忠侯黄辅继承爵位,官至卫尉和宫中九卿。在任上去世,儿子黄忠继承侯位,在王莽篡汉后,爵位断绝。子孙中担任二千石以上官吏的,有五六人。

当初黄霸在年轻时,担任阳夏县的游徼,与善于看相的人坐在一辆车上出行,路上看到一位妇人,看相人说:“这位妇人应当富贵,如果我说得不对,相书就没有用了。”黄霸遂托人打听这位妇人,是与他同乡,一位巫师的女儿。黄霸娶了这位女子为妻,并且与她终身相守。黄霸当了丞相后,迁至杜陵(宣帝的陵寝)县居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