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汉书》 » 白话文 >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 第2节

卷九十四下 匈奴传第六十四下 第2节

郅支单于杀害汉朝的使者后,知道已经彻底得罪了汉朝,又听说呼韩邪单于日益强大,担心遭受袭击,就想逃得再远一些。恰好康居王多次被乌孙国所困,就与下面翕侯商议:认为匈奴是大国,乌孙国一向畏惧匈奴,现在郅支单于受困,游荡在外,可以将他们接来安置在东边暂住,继而与匈奴人合兵一处进攻乌孙国。而后为匈奴再找一块立足之地,这样一来,就不会再受到匈奴威胁。康居国随后派出使者抵达坚昆,将这些想法告诉郅支单于。郅支单于正在惶恐之中,又在怨恨乌孙国令自己困窘,听了康居国为自己设计的立国计划,大喜过望,遂一口答应,引兵向西。康居国也派出贵人,带着几千匹骆驼驴马,前来迎接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率领的匈奴部众,在途中因为冻、饿病死的人已经很多,抵达康居国时,仅剩下部众三千余人。几年之后,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征调西域小国组成的联军,发兵在康居国斩杀郅支单于(详情记载在《甘延寿传》、《陈汤传》中)。

郅支单于被杀,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随即上书朝廷,呼韩邪单于说:“一直想谒见天子,因为郅支单于在西方,担心郅支单于会与乌孙国联合起来袭击臣,因此迟迟没有成行。现在郅支单于已经服罪被杀,愿意入朝谒见皇帝。”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入朝,朝廷对待呼韩邪单于的礼遇、赏赐仍旧与上次一样,还增加了衣服锦帛绵絮,超过黄龙年间(公元前49年)一倍。单于当面对皇帝说,愿意做汉室的女婿,请求和亲。元帝将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嫁予单于。单于高兴地接受了,呼韩邪单于又上书请求,愿意以匈奴军队护卫汉朝边郡上谷郡以西至敦煌郡的要塞,并将护卫责任传之于后代无穷,请汉朝撤消边郡要塞的守备吏卒,以休养天子管辖的黎民百姓。元帝将呼韩邪单于的建议交予朝中大臣们廷议,参加讨论的大臣,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郎中候应熟悉边疆事务,认为像这样完全按照呼韩邪单于的建议去做不妥。元帝问为什么,候应回答:“周代、秦朝以来,匈奴暴虐,反复侵扰中国边境,汉朝建国以后,汉朝初年尤其受到匈奴侵害。臣听说北部边郡要塞,从西到东直达辽东郡,边墙外还有阴山阻隔,东西长达千余里,草木茂盛,山林中有很多禽兽,那里是冒顿单于很早即盘踞的地方,依靠山中木材制作弓弩箭矢,而后匈奴袭扰汉朝边郡,长期为寇,将阴山当作匈奴的苑囿。在武帝朝,朝廷发兵出塞征讨,将阴山收入囊中,将匈奴驱逐至沙漠以北。在边塞修建起亭障以防御匈奴,修建起烽火燧台以警示来犯之敌,还修筑了外长城,设立屯垦戍边部队,以加强边郡守卫,边境从此后才安定下来。沙漠以北地势平坦,但草木稀疏,多是沙砾之地,匈奴来犯,缺少隐蔽场所,从边塞向南走,则山谷幽深,草木葱茏,但是匈奴此后往来却变得异常艰难。听边郡的老人们讲,匈奴失去阴山之后,每当南下路过阴山时,都会痛哭流涕。如果朝廷撤除边郡要塞的守备戍卒,等于将这些有利条件,重新交回到夷狄手中,这是一不可。而今圣德广被,上天护佑,加上匈奴国内动乱,匈奴才衰落下去。现在匈奴得到了汉朝帮助,得以幸存下来,愿意稽首臣服于汉朝。这只能看作是夷狄的习俗,受困则卑顺,强大则骄横,这是夷狄天性使然。此前单于请求撤除汉朝外长城,减少烽火燧台亭障,而今剩下来的,仅够汉朝边郡瞭望报警,遇到紧急情况,再燃起烽火而已。古人常讲安不忘危,不能再继续减少了,这是第二个原因。中国是礼义之国,讲究礼仪教化,以刑罚限制不法行为,还仍然难以制止愚民犯罪,更何况匈奴单于,能保证属下不违犯盟约吗!这是第三个原因。自从中国在国内设置关津,以限制诸侯国来往,制定这些措施,即是为了杜绝臣下有非分觊觎之想。设置边塞游徼,安排屯垦将士守边,并非仅仅是为了防备匈奴,也是为了管理各属国投降汉朝的民众,他们本来就是匈奴人,也担心他们思旧,再重新逃亡回去,这是第四个原因。在西部靠近汉朝的羌地设置边塞,安排羌人与汉人进行贸易买卖,由于官吏百姓贪图小利,侵夺羌人利益,为了牲畜、妻子、儿女等问题,致使羌人怨恨,因此激起羌人起兵造反,这种事情世代不绝。如果汉朝撤除塞外的驻守要点,一旦汉匈间百姓与官员发生纠葛,或者产生矛盾,则难以处置,这是第五个原因。此前从军出塞的汉人,有很多滞留在匈奴,没有返回,他们留在家乡的子孙贫困,一旦逃亡出去,投奔亲戚,将难以制止,这是第六个原因。边郡的奴婢生活困苦,妄图逃亡者有很多,有很多人说:‘听说在匈奴生活也不错,无奈边郡盘查的很严!’即使这样,逃亡出塞的人,还是很多,这是第七个原因。盗贼狡黠,结伙犯法,如果遇到官府追捕紧急,往往会向北逃出塞外,如果撤除边塞,将难以制止罪犯逃亡,这是第八个原因。边塞建成之后,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并不全是用粘土夯筑而成的垣墙,也有借着山势岩石,清楚掉杂草枯木,沿着山谷溪水,加以整修,堑山堙谷,征调无数人力物力修筑,耗费巨大,工期很长,花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算。臣担心讨论的大臣,不是远谋深虑,在处理问题时,过于简单化,仅从俭省徭役,就撤除戍守边疆的士卒,十年之后,百岁之内,一旦有其它变故发生,到了那时,亭障要塞已经遭到破坏,烽火燧台已经不复存在,要想再重新修复或者重新设置,几代人的劳苦,不可能很快得到恢复,这是第九个原因。如果撤回戍卒,减少瞭望的烽火燧台,单于认为这是在为汉朝守护边塞,一定会认为是有功于汉,也将会不断地提出请求。稍有不如意,其后果将难以预测。一旦开启夷狄对中国的怨恨,中国边塞的防卫又已经撤除,到了那时,后果将难以预料,这是第十个原因。这不是维护边郡长治久安的良策,这样做不能威慑制伏蛮夷。”

看了上奏,元帝下诏说:“不再考虑撤除边塞的事情。”让车骑将军口头晓谕单于,说:“单于上书,请求撤除北部边郡的守备士卒,提出愿意代替汉朝守护北部边境,让后代子孙接续下去。单于崇尚礼仪,为百姓考虑的很多,想到了长远的事情,朕甚为赞赏。中国四面均有关津亭障要塞,并非全是用于防备塞外的,也同时防备国内的奸邪放纵,担心他们会出塞为寇,祸害他人,所以才申明法度,为的是限制不法之徒。朕已经知道单于的心意,朕对此并没有怀疑。担心的是单于不理解朕的用心,没有撤除边塞的防务,因此诏令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晓谕单于。”呼韩邪单于谢道:“我愚蠢,没有想得那么多,天子让大臣告诉我其中原委,深表感谢!”

当初,左伊秩訾为呼韩邪单于谋划归汉,最终使得匈奴得以保全。再后来,有人谮毁左伊秩訾自我夸耀,宣扬自己对匈奴有功,没有受到重视而常怏怏不乐,呼韩邪单于对左伊秩訾也产生了怀疑。左伊秩訾担心被杀,率领部众一千余人降汉,汉廷赐左伊秩訾关内侯爵,享受食邑三百户,让左伊秩訾佩带诸侯王印绶。到了元帝竟宁年间,呼韩邪单于来到长安朝见皇帝,与伊秩訾再次相见,对左伊秩訾感谢道:“大王为我考虑,使得今天的匈奴得以过上安宁的生活,这些都是大王之前的功劳,我岂能忘记!我当时没有重视大王,使得大王弃我而去,这是我的过错。今天我要请示天子,请大王还是随我返回匈奴王庭。”伊秩訾说:“单于仰仗天命,决心归汉,使得匈奴得以安宁,单于有神灵护佑,天子赐福,这那里是我的功劳!既然我已经降汉,再要返回匈奴,是怀有二心。愿意在汉朝做单于的使臣,不敢听从单于的劝告。”单于多次劝说,左伊秩訾最终没有成行。

王昭君在匈奴受封为宁胡阏氏,生下一个儿子叫做伊屠智牙师,后来伊屠智牙师在匈奴担任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在位二十八年,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去世。最初呼韩邪单于宠幸左伊秩訾哥哥呼衍王的两位女儿。长女是颛渠阏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叫且莫车,次子叫囊知牙斯。二女儿为大阏氏,生下四个儿子,长子叫雕陶莫皋,次子叫且糜胥,都比且莫车年龄大,最小的两个儿子咸、乐两人,比囊知牙斯年龄小。还有其她阏氏生的儿子十几人。颛渠阏氏最为尊贵,且莫车也受到单于重视。呼韩邪单于在临去世前,想立且莫车继承单于位,他的母亲颛渠阏氏说:“匈奴内乱十几年,争斗不绝如发,仰赖汉朝帮助,才重新获得安宁。现在国内平定不久,人民遭受内乱痛苦,仍然心有余悸,且莫车年龄太小,百姓未必肯服从,担心再次陷入国家动乱。我与大阏氏是姐妹,两人生的儿子都一样,不如立雕陶莫皋。”大阏氏说:“且莫车年龄小,大臣们可以共同辅佐国事。现在放弃尊贵的,拥立卑贱的,我担心后世会再次陷入混乱。”单于还是接受了颛渠阏氏的建议,立雕陶莫皋继承单于位,同时约定,今后将单于位置传予弟弟且莫车。呼韩邪单于去世,雕陶莫皋继位,这是复株累若鞮单于。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