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第一 第2节原文解释
〔14〕《释名》: 东汉刘熙撰,训诂书,特点以音同、音近的字解释字义,推究其所以命名的由来,为汉语语源学的重要著作。
〔15〕以上所引《释名》第一条见《释名·释地》,下三条见《释名·释用器》,有个别字差异,不碍原义。
【翻译】
《周书》说:“#-666nn;农时候,天上落下了粟,#-666nn;农就垦地把它种下去。创制陶器;铸造斧头,作成耒耜、锄头和耨,用来垦辟草莽荒地,然后五谷才能兴盛起来,在天然百果之外,扩大了食物储藏。”
《世本》说:“倕,创作了耒耜。”(注说:)“倕是#-666nn;农之臣。”
《吕氏春秋》说:“耜的宽度是六寸(?)。”
《尔雅》说:“斪叫作‘定’。”犍为舍#-666aa;注解说:“斪
就是锄,也叫作定。”
《纂文》说:“养苗的方法,用锄不如用耨,用耨不如用铲。铲的柄二尺长,刃二寸宽,用来贴地平推刬除杂草的。”
许慎《说文》说:“耒是手工翻土的弯曲木杖。”“耜是耒头上的木刃。”“,就是斫,齐地叫作‘镃基’。一说,用天然弯曲的木柄装的横刃斧头叫作
。”“田,陈列的意思,种植谷物的地叫作田,形状是四面的‘口’围着,当中的‘十’是纵横的阡陌#-666dd;布着。”“耕,就是犁。从耒,从井的声。一说(或作畊),是古时的井田。”
刘熙《释名》说:“田是填的意思,是说在里面填满着五谷。”“犁是利的意思,锐利了就能起土断绝草根。”“耨,像锄,是弯着腰除草的。”“是诛的意思,靠它刨土诛杀杂草的根株。”
凡开荒山泽田,皆七月芟艾之〔1〕,草干即放火,至春而开垦。 根朽省#-666ii;。 其林木大者乌更反 杀之〔2〕,叶死不扇,便任耕种。三岁后,根枯茎朽,以火烧之。 入地尽矣〔3〕。耕荒毕,以铁齿
楱 俎候反 再遍耙之〔4〕,漫掷黍穄,劳 郎到反 亦再遍〔5〕。 明年,乃中为谷田。
凡耕#guoxue666-com;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 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垎(胡格反)〔6〕,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楱之,亦无伤;否则大恶也。 春耕寻手劳, 古曰“耰”〔7〕,今曰“劳”。《说文》曰:“耰〔8〕,摩田器。”今#-666aa;亦名劳曰“摩”,鄙语曰“耕田摩劳”也。 秋耕待白背劳。 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
(长劫反)实〔9〕,湿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盖言泽难遇〔10〕,喜天时故也。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11〕
【注释】
〔1〕芟(shān)艾(yì):除去杂草。艾,通“刈”。
〔2〕(yīng)杀之:
,环割。这是在主干近根处环割去一圈宽阔的树皮,使不能愈#-666ff;,深及新的木质部,阻止树体内营养物质的上下输送,使树自然枯死。有些像现在的“环状剥皮”,但措施和目的要求不同。
〔3〕入地尽矣: 连地下的根也死尽了。大树在环割去树皮后,第二年虽然不再长叶遮阴,但还没有全部枯死。三年后可以砍掉全枯的树干,堆在根桩上添柴草引火燃烧,连带烧及地下的根系。烧过有暖土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腐殖质的#-666dd;解转化,有利于作物的吸收。灰烬可以增加土壤中的钾肥含量。
〔4〕铁齿(lòu)楱(còu): 这是牲畜拉的铁齿耙,不是手持的钉耙。《东鲁王氏农书》(简称《王氏农书》)认为就是#-666aa;字耙,但也不排斥方耙,今采其图作参考(见图一)。它用于耕翻后的耙细土块,平整土地,灭茬除草。也用于苗期的中耕松土。都是有利于保墒抗旱的。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