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齐民要术》 > 种谷第三 稗附出,稗为粟类故 > 第2节

种谷第三 稗附出,稗为粟类故 第2节原文解释

〔1〕谷子通常以全生长期70—100天为早熟品种。这里也以“百日粮”列为早熟种。生长期最短的当是“麦争场”、“续命黄”等品种。

〔2〕“今”,疑是“令”之讹。

〔3〕“尾”,疑衍。

〔4〕“罢”,借作“罴”字。

〔5〕“民”,疑是“泯”字之误,意谓免除。此类二十四个品种都因穗上有芒刺,能“免雀暴”(啄食),因有此名。“雀泯泰”,与早熟的“雀懊黄”之意相类似,如果作“民”,有“雀”施暴,何来“民泰”?

〔6〕“容”,疑是“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4号”字落一横错成。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三“坳凹”注:“凹……《苍颉篇》作‘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4号’……垫下也。”“秆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4号(kě)”即“秆凹”,谓谷穗垂重,秆端凹曲。

〔7〕金抄、湖湘本作“中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5号大谷”,明抄作“中租火谷”。启愉按: 《尔雅·释天》:“六月为且。”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卷六引《尔雅》作“六月为旦”,下引李巡注:“六月阴气将盛,万物将衰,故曰‘旦’时也。”是以“旦”喻阴之始,所谓阴盛万物将衰,对谷来说是到了成熟期,也许这个加禾旁的“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5号”字,是指说谷的成熟。如果这个臆说成立,那“中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5号”就是“中熟”。贾氏对品种按生长期分类,叙述有序,到这里正该说到中熟品种。至于“大谷”,则指种植面积较广,种的人也较多。

【翻译】

(思勰)按: 现在粟的名称,多用人的姓名为名目,也有看形状命名的,又有按性质会意命名的。这里姑且把它们记录下来:

朱谷、高居黄、刘猪獬、道愍(mǐn)黄、聒谷黄、雀懊黄、续命黄、百日粮,有起妇黄、辱稻粮、奴子黄、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6号支谷、焦金黄、鹌履苍—也叫麦争场: 这十四种,成熟早,耐旱,熟早了不受虫害。聒谷黄、辱稻粮二种,味道好。

今堕车、下马看、百群羊、悬蛇赤尾、罴虎黄、雀民(?)泰、马曳缰、刘猪赤、李浴黄、阿摩粮、东海黄、石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7号(l uò)岁(suǒ)、青茎青、黑好黄、陌南禾、隈堤黄、宋冀痴、指张黄、兔脚青、惠日黄、写风赤、一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8号(niàn)黄、山鹾(cuó)、顿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9号(dǎng)黄: 这二十四种,穗上都有芒刺,因而能抗风,也避免雀鸟的啄食。一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18号黄一种,容易舂。

宝珠黄、俗得白、张邻黄、白鹾谷、钩干黄、张蚁白、耿虎黄、都奴赤、茄芦黄、薰猪赤、魏爽黄、白茎青、竹根黄、调母粱、磊碨黄、刘沙白、僧延黄、赤粱谷、灵忽黄、獭尾青、续德黄、秆容(?)青、孙延黄、猪矢青、烟熏黄、乐婢青、平寿黄、鹿橛白、鹾折筐、黄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20号䅟、阿居黄、赤巴粱、鹿蹄黄、饿狗苍、可怜黄、米谷、鹿橛青、阿逻逻: 这三十八种是中(熟)(?)栽培较多的谷子。白鹾谷、调母粱二种,味道好。秆容青、阿居黄、猪矢青三种,味道差。黄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20号(diàn)䅟、乐婢青二种,容易舂。

竹叶青(又叫胡谷)、石抑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21号(cuì)、水黑谷、忽泥青、冲天棒、雉子青、鸱脚谷、雁头青、揽堆黄、青子规: 这十种,成熟晚,比较耐水;可有虫灾就全完了。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 早熟者苗短而收多,晚熟者苗长而收少。强苗者短,黄谷之属是也;弱苗者长,青、白、黑是也。收少者美而耗,收多者恶而息也〔1〕。 地势有良薄, 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 山、泽有异宜。 山田种强苗,以避风霜;泽田种弱苗,以求华实也。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入泉伐木,登山求鱼,手必虚;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

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胡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 常见瓜底,不减绿豆,本既不论,聊复记之。〔2〕

【注释】

〔1〕《要术》那时作为主粮的谷子已发展有86个品种,反映品种资源的丰富和种植面积的开广。品种有早熟和晚熟,有高秆和矮秆,强秆和弱秆,有耐旱、耐水、抗风、抗虫等抗逆性能的强或不强,情况复杂。贾思勰通过细密调查观察,且对某些品种有亲身实践经验,在这基础上作了分析比较研究,总结出形态和性状之间存在着的一定的相关性,值得重视: (一)植株高矮和产量的关系: 矮秆的产量高,高秆的产量低。这个问题在1 400多年前已被记录下来,很了不起,也很值得借鉴。(二)植株高矮和茎秆强弱、籽粒颜色的关系: 矮秆的茎秆坚强,抗倒伏力强,籽粒黄色;高秆的比较软弱,籽粒青、白、黑色。(三)植株高矮和成熟期的关系: 矮秆的成熟早,高秆的成熟晚。(四)植株高矮和地宜的关系: 根据(二)和(三),矮秆的宜于种在山田,以抗风霜;高秆的宜于种在低地,以发挥它比较耐水的性能,求得较好的收获。(五)植株高矮和种植布局: 由于(一)至(三)的关系,黄谷茎秆矮,早熟,产量高,坚强抗旱抗风,86个品种中大量的是黄谷,种植布局也以早中熟的矮秆黄谷占优势。(六)籽粒糯性和产量、口味的关系: 糯性的产量低,吃味好而不涨锅;不糯的产量高,吃味差而出饭率高。不但谷子如此,黍、穄也是这样(卷二《黍穄》)。这个千百年来存在着的淀粉化学组成和产量之间的矛盾,已被贾氏直觉地认识,其中“秘奥”,现代科学也还难以突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黍穄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