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齐民要术》 > 大小麦第十 瞿麦附 > 第2节

大小麦第十 瞿麦附 第2节原文解释

《陶隐居本草》: 南朝齐梁间陶弘景(·经籍志三》医方类记载“梁有《陶隐居本草》十卷,亡”,又著录有“《名医别录》三卷,陶氏撰”,一亡一存,以其亡者卷帙之多(“十卷”可疑),则《陶隐居本草》似是《本草经集注》的别名。《集注》原书已佚,其内容主要收录于《证类本草》中。近年敦煌发现有《集注》残本,仅存《叙录》一卷。《名医别录》所记是:“大麦……为五谷长。”陶自注:“今裸麦,一名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59号麦,似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58号麦,惟无皮尔。”《名医别录》“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58号麦”下陶注是:“此是今马所食者。”

【翻译】

《广雅》说:“大麦,就是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0号;小麦,就是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1号。”

《广志》说:“虏水麦,子实形状像大麦,有纵沟。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2号麦,像大麦,出在凉州。旋麦,三月种,八月成熟,出在西方。赤小麦,子实赤色,肥满,出在郑县。俗话说:‘湖县的猪肉,郑县的肥满小麦成熟。’山提小麦,味道很黏软,用来进贡皇家的。还有半夏小麦,有秃芒大麦,有黑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3号麦。”

《陶隐居本草》说:“大麦是五谷之长,就是现在的裸麦,也叫作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0号麦,和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3号麦相像,只是没有皮罢了。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3号麦,这是现在喂马的。”那么,大麦和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3号麦,二种有#-666dd;别,名称也不同,可习俗上认为是同一种,那就错了。

(思勰)按: 现在有所谓“落麦”,就是“秃芒”。又有春播的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3号麦。

大小麦,皆须五月、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种者,其收倍薄。崔寔曰:“五月、六月菑麦田也。”

种大小麦,先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45号,逐犁生僻字_古文自编29697号种者佳。 再倍省种子而科大。逐犁掷之亦得,然不如作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64号耐旱。 其山田及刚强之地,则耧下之。 其种子宜加五省于下田。 凡耧种者,非直土浅易生,然于锋、锄亦便。

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58号麦,非良地则不须种。 薄地徒劳,种而必不收。凡种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58号麦,#guoxue666-com;下田皆得用,但必须良熟耳。高田借拟禾、豆,自可专用下田也。八月中戊社前种者为上时,掷者,亩用子二升半。下戊前为中时,用子三升。八月末九月初为下时。用子三升半或四升。

小麦宜下田。 歌曰:“高田种小麦,稴䅟 不成穗。男儿在他乡,那得不憔悴? ”八月上戊社前为上时, 掷者,用子一升半也。 中戊前为中时, 用子二升。 下戊前为下时。 用子二升半。

正月、二月,劳而锄之。三月、四月,锋而更锄。 锄麦倍收,皮薄面多;而锋、劳、锄各得再遍为良也。

令立秋前治讫。 立秋后则虫生。 蒿、艾箪盛之,良。 以蒿、艾蔽窖埋之,亦佳。窖麦法: 必须日曝令干,及热埋之。 多种久居供食者,宜作劁 才彫切 麦: 倒刈,薄布,顺风放火;火既着,即以扫帚扑灭,仍打之。 如此者,经夏虫不生;然唯中作麦饭及面用耳。

《礼记 · 月令》曰:“仲秋之月……乃劝#-666aa;种麦,无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郑玄注曰:“麦者,接绝续乏之谷,尤宜重之。”

《孟子》曰:“今夫生僻字_古文自编29759号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所养,#-666aa;事之不齐。”

《杂阴阳书》曰:“大麦生于杏。二百日秀,秀后五十日成。麦生于亥,壮于卯,长于辰,老于巳,死于午,恶于戊,忌于子、丑。小麦生于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后六十日成。忌与大麦同。虫食杏者麦贵。”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水稻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