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第十四 茄子附 第2节原文解释
〔13〕金抄作“美瓜”,明抄、湖湘本作“襄瓜”。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襄瓜”即寒瓜,也就是西瓜。
〔14〕《广州记》: 《御览》卷九七八引本条题作裴渊《广州记》。书已佚。《御览》所引是:“有瓜冬熟,号曰‘金钗’,味乃甜美。”(据清鲍崇城刻本《御览》,中华书局影印本《御览》“金钗”误为“金叙”)。
〔15〕今本《说文》“瓜”部是:“,小瓜也。”“瓞,
也。”“
,小瓜也。”意思相同而释例不一。
〔16〕陆机(261—303): 西晋文学家,字士衡。曾任成都王司马颖的后将#-666kk;、河北大都督,兵败为颖所杀。今传《陆士衡集》并非完帙,《瓜赋》在该《集》卷一。定桃,当是定陶瓜。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亦名瓜蒌,并非甜瓜。黄,扁圆形黄色瓜;白摶,圆形白色瓜;小青,小的青皮瓜;大斑,大的斑纹瓜。以上都是甜瓜。狸首、虎蹯,圆锥形或倒卵形,里面有浅凹凸或不规则浅纵沟,或是甜瓜变种,恐非佛手瓜(Sechium edule)。玄骭、素腕、女臂、羊骹,长条形如瓠子,恐非甜瓜。
〔17〕《类聚》、《初学记》、《御览》均引有陆机《瓜赋》。《陆士衡集》卷一载有《瓜赋》文。“白摶”,明抄如文,“摶”有圆义,与“”相对;金抄作“搏”,湖湘本作“传”,并形似致误。《陆士衡集》亦讹作“传”;又“素腕”与“玄骭”相对,该《集》讹作“素碗”,均可从《要术》校正。
【翻译】
《广雅》说:“土芝,就是瓜;瓜子叫作(liǎn)。瓜的种类有龙肝、虎掌、羊骹(qiāo)、兔头、
(tún)、狸头、白
(pián)、秋无余、缣瓜,都是瓜类。”
张孟阳《瓜赋》说:“羊骹、累错,子、庐江。”
《广志》说:“各地所出的瓜,以辽东、庐江、敦煌的种为最好。有乌瓜、缣瓜、狸头瓜、蜜筩瓜、女臂瓜、羊髓瓜。瓜州大瓜,像斛那么大,出在凉州。有厌须(?)和旧阳城进贡的御瓜。有青登瓜,像三升羹斗那么大。有桂枝瓜,二尺多长。蜀地温和肥良,瓜到冬天还有成熟。有春白瓜,瓜小,瓜子也小,宜于作‘藏瓜’,正月种,三月成熟;有秋泉瓜,秋天种,十月成熟,形状像羊角,黄黑色。”
《史记》说:“召平,本来是秦国的东陵侯。秦亡后,成为平民,家里穷了,就在长安东门外种瓜。瓜质甜美,所以#-666aa;们称为‘东陵瓜’,是从召平起名的。”
《汉书·地理志》说:“敦煌,古时叫瓜州,有很好的瓜。”
王逸《瓜赋》说:“疏疏落落的条纹。”
《永嘉记》说:“永嘉有好瓜,八月成熟,到十一月,果肉青色,瓤肉红色,香甜爽口,是各种瓜中最好的。”
《广州记》说:“有一种瓜,冬天成熟,号称‘金钗瓜’。”
《说文》说:“(yíng),是小瓜,就是瓞(dié)。”
陆机《瓜赋》说:“(瓜的种类有)栝楼、定桃,黄、白摶;金钗、蜜筩,小青、大斑;玄骭(gàn)、素腕,狸首、虎蹯。东陵出在秦谷,桂髓产在巫山。”
收瓜子法: 常岁岁先取“本母子瓜”①,截去两头,止取中央子②。“本母子”者,瓜生数叶,便结子;子复早熟③。用中辈瓜子者,蔓长二三尺,然后结子。用后辈子者,蔓长足,然后结子;子亦晚熟。种早子,熟速而瓜小;种晚子,熟迟而瓜大。去两头者: 近蒂子,瓜曲而细;近头子,瓜短而④。凡瓜,落疏、青黑者为美;黄、白及斑,虽大而恶。若种苦瓜子,虽烂熟气香,其味犹苦也。
又收瓜子法: 食瓜时,美者收取,即以细糠拌之,日曝向燥,挼而簸之,净而且速也。
良田,小豆底佳,黍底次之。刈讫即耕。频烦转之⑤。
二月上旬种者为上时,三月上旬为中时,四月上旬为下时。五月、六月上旬,可种藏瓜。
凡种法: 先以水净淘瓜子,以盐和之。 盐和则不笼死⑥。 先卧锄耧却燥土, 不耧者,坑虽深大,常杂燥土,故瓜不生。 然后掊坑,大如斗口。纳瓜子四枚、大豆三个于堆旁向阳中。 谚曰:“种瓜黄台头⑦。” 瓜生数叶,掐去豆。 瓜性弱,苗不#-666ll;生,故须大豆为之起土⑧。瓜生不去豆,则豆反扇瓜,不得滋茂。但豆断汁出,更成良润;勿拔之,拔之则土虚燥也。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