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齐民要术》 > 种枣第三十三 诸法附出 > 第2节

种枣第三十三 诸法附出 第2节原文解释

〔15〕《晋书·地理志》安平国有信都县,即河北冀县(今为冀州区)。该地好枣,魏晋以来文献记载颇多。

〔16〕《邺中记》: 东晋陆翙撰,二卷。十六国时后赵石虎(295—349)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该书所记皆石虎邺都事。书已佚,清#-666aa;有辑佚本一卷。

〔17〕《抱朴子》: 东晋葛洪(284—364)撰,为#-666nn;仙方药、禳邪却祸及论世事吉凶之书,其中炼丹及治病等记载,对化学和制药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18〕今本《抱朴子》已非完帙,所引不见于今本,当系佚文。

〔19〕《证类本草》卷二三“大枣”引《吴氏本草》只说明药效,“一名良枣”则见于《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所加者,陶氏可能是采自《吴氏本草》。

〔20〕《西京杂记》卷一:“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亦有制为美名,以摽奇丽 ……枣七 ……”凡七种,《要术》少一种“梬枣”。

〔21〕唐李善(约·闲居赋》此句引《广志》的传说称:“周文王时有弱枝之枣,甚美,#-666mm;之不令人取,置树苑中。”

〔22〕《文选》卷一六潘岳《闲居赋》无“丹枣”二字,也不可能有,这里有窜误,也许由《西京杂记》的“梬枣”窜入,而又误为“丹枣”。

〔23〕乐毅: 战国时燕国大将,公元前284年率#-666kk;击破齐国,先后攻下七十多城,因#-666ii;封于昌国,其地即在今益都附近。

〔24〕齐郡: 今山东中部及偏东一带,后魏时郡治在益都(今寿光南)。 西安: 县名,故治在今青州。 广饶: 县名,今山东广饶。二县均属齐郡。齐郡属青州。贾思勰是益都(寿光)人,与西安、广饶都是家乡邻县,所以他对二县所产乐氏枣知之甚稔。

【翻译】

《尔雅》说:“有壶枣;边是要枣;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7号(jī)是白枣;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8号(èr)是酸枣;杨彻是齐枣;遵是羊枣;洗是大枣;煮是填枣;蹶泄是苦枣;晳是无实枣;还(xuán)味是棯(rěn)枣。”郭璞注解说:“现在江东将大而上端尖锐的枣叫作‘壶’;壶就是形状像瓠的意思。‘要’是细腰,现在叫作‘鹿卢枣’。‘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7号’就是现在成熟时白色的枣。‘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8号’是树小果实酸的枣,也就是《孟子》所说‘养其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8号枣’的生僻字_古文自编29838号。‘遵’是果实小而圆的,果皮紫黑色,俗名‘羊矢枣’,就是《孟子》说的‘曾(晳)喜欢吃羊枣’的羊枣。‘洗’,现在河东猗氏县出的大枣,果实有鸡蛋大。‘蹶泄’,果实味苦。‘晳’是没有核的枣。‘还味’就是淡薄少味。‘杨彻’、‘煮填’,未详。”

《广志》说:“河东安邑的枣;东郡谷城的紫枣,有二寸长;西王母枣,像李核那么大,三月成熟;河内汲郡的枣,又叫墟枣;东海有蒸枣;洛阳夏熟的白枣;安平信都的大枣;梁国夫#-666aa;枣。有大白枣,名叫‘蹙咨’,核小肉多;有三星枣;有骈白枣;有灌枣。又有狗牙、鸡心、牛头、羊矢、猕猴、细腰的名目。此外还有氐枣、木枣、崎廉枣、桂枣、夕枣。”

《邺中记》说:“石虎的王家园林中有西王母枣,冬夏都有叶,九月开花,十二月才成熟,三个枣子有一尺长。又有羊角枣,也是三个枣子一尺长。”

《抱朴子》说:“尧山有历枣。”

《吴氏本草》说:“大枣,一名良枣。”

《西京杂记》说:“(上林苑中)有弱枝枣、玉门枣、西王母枣、棠枣、青花枣、赤心枣。”

潘岳《闲居赋》中有“周文弱枝之枣”的句子。(丹枣?)

(思勰)按: 青州有一种乐氏枣,多肉细核,汁多肥美,为天下第一。父老相传说:“它是乐毅攻破齐国时,从燕国带来种下的。”如今齐郡的西安、广饶二县所产的著名好枣,就是这种枣。又现在还有陵枣、幪弄枣。

常选好味者,留栽之。候枣叶始生而移之。 枣性硬,故生晚;栽早者,坚垎生迟也。 三步一树,行欲相当。 地不耕也。 欲令牛马履践令净。 枣性坚强,不宜苗稼,是以不耕;荒秽则虫生,所以须净;地坚饶实,故宜践也。

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驳椎之,名曰“嫁枣”。不椎则花而无实;斫则子萎而落也。 候大蚕入簇,以杖击其枝间,振去狂花。 不打,花繁,不实不成。

全赤即收。收法: 日日撼 胡感切 而落之为上。 半赤而收者,肉未充满,干则色黄而皮皱;将赤味亦不佳;全赤久不收,则皮硬,复有乌鸟之患。

晒枣法: 先治地令净。 有草莱,令枣臭。 布椽于箔下,置枣于箔上,以朳聚而复散之,一日中二十度乃佳。夜仍不聚。 得霜露气,干速,成。阴雨之时,乃聚而苫盖之。 五六日后,别择取红软者,上#guoxue666-com;厨而曝之。 厨上者已干,虽厚一尺亦不坏。 择去胮烂者。胮者永不干,留之徒令污枣。 其未干者,晒曝如法。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