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梅杏第三十六 杏李麨附出 第2节原文解释
《西京杂记》说:“(上林苑中)有侯梅,朱梅,同心梅,紫蒂梅,胭脂梅,丽枝梅。”
(思勰)按: 梅花开得早,花是白色的,杏花开得晚,花是红色的;梅的果实小,味道酸,核上有细纹,杏的果实大,味道甜,核上没有花纹。白梅可以调和菜肴和作齑菜,杏子却没有这种用途。可现在的#-666aa;有#-666dd;辨不清的,说梅和杏是同一种植物,就错得远了。
《广志》说:“(荥)阳有白杏,邺中有赤杏,有黄杏,有柰杏。”
《西京杂记》说:“(上林苑中)有文杏,木材有花纹。蓬莱杏,东海都尉于台所献,一株树上有五种颜色的花,说是仙#-666aa;所吃的杏。”
栽种与桃李同①。
作白梅法: 梅子酸,核初成时摘取,夜以盐汁渍之,昼则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调鼎和齑,所在多入也。
作乌梅法: 亦以梅子核初成时摘取,笼盛,于突上熏之,令干,即成矣。乌梅入药,不任调食也。
《食经》曰:“蜀中藏梅法: 取梅极大者,剥皮阴干,勿令得风。经二宿,去盐汁②,内蜜中。月许更易蜜。经年如新也。”
作杏李麨法: 杏李熟时,多收烂者,盆中研之,生布绞取浓汁,涂盘中,日曝干,以手摩刮取之。可和水为浆,及和米,所在入意也。
作乌梅欲令不蠹法: 浓烧穰③,以汤沃之,取汁,以梅投中,使泽。乃出蒸之。
《释名》曰:“杏可为油。”④
【注释】
①这句含义不清楚。《要术》桃要种,李要栽,那么梅、杏与桃、李相同,究竟是种还是栽?还是二者或种或栽都可以?现在通常繁殖法,梅是嫁接,也可播种,杏则常用嫁接。
②“去盐汁”,应有先经盐渍的过程,通常“经二宿”上应有“盐汁渍”字样,但《食经》文常是这样想当然。
③“浓烧穰”,不好讲,“浓”字疑应在“取”字下作“取浓汁”,上条即作“绞取浓汁”,传抄中上窜致误。
④《释名·释饮食》无此句,今本有误。今本有如下记载:“柰油,捣柰实,和以涂缯上,燥而发之,形似油也。柰油亦如之。”问题就出在“柰油亦如之”,因为与上文重出,决非原文,错在“柰油”是“杏油”之误。《要术》引作“杏可为油”,正是根据“杏油亦如之”引述的。《御览》卷八六四“油”引《释名》正作:“柰油 ……形似油也。杏油亦如之。”《永乐大典》卷八八四一“油”字下引《释名》也是“杏油”。又,“柰油”的作法,与《种枣》引郑玄的“枣油法”完全相同,怀疑郑玄是《释名》之误,而被《食经》误题。“枣”字残烂后容易错成“柰”字,今本《释名》乃误“枣油”为“柰油”。毕沅《释名疏证》也认为可疑。
【翻译】
梅杏栽种的方法与桃李相同。
作白梅的方法: 酸梅子在核刚长成的时候摘下来,夜里用盐汁浸渍着,白天在太阳底下晒。这样夜浸日晒,一#-666cc;浸上十夜,晒上十天,便作成了。用来调和鱼肉厚味,或者加入齑菜中,样样都用得上。
作乌梅的方法: 也是在梅核刚长成的时候摘下来,用笼子盛着,放在烟囱上熏,把它熏干,就作成了。乌梅只作药用,不能调和菜肴。
《食经》记载蜀#-666aa;藏梅的方法说:“拿极大的梅子,剥去皮,阴干,不要让它见风。(浸入盐汁中。)经过两夜,去掉盐汁,浸入蜜里面。一个月左右,再换蜜浸渍。这样,可以经过一年还同新鲜的一样。”
作杏麨、李麨的方法: 杏子、李子成熟时,多多收集熟烂的,在盆中研糊了,用未经煮练的生布绞得浓汁,涂在盘子上,太阳底下晒干后,用手指摩散刮下来。可以用来和水作成饮浆,以及和入炒米粉里,随#-666aa;喜欢,都#-666ff;口味。
作好的乌梅使它不生虫的方法: 烧黍秸成灰,用热汤灌进去,绞得浓灰汁,拿乌梅泡在里面,让它吸汁润泽,然后取出,蒸过。
《释名》说:“杏子可以作成‘杏油’。”
《#-666nn;仙传》曰①:“董奉居庐山,不交#-666aa;。为人治病,不取钱。重病得愈者,使种杏五株;轻病愈,为栽一株。数年之中,杏有十数万株,郁郁然成林。其杏子熟,于林中所在作仓。宣语买杏者:‘不须来报,但自取之,具一器谷,便得一器杏。’有人少谷往,而取杏多,即有五虎逐之。此人怖遽,檐倾覆,所余在器中,如向所持谷多少。虎乃还去。自是以后,买杏者皆于林中自平量,恐有多出。奉悉以前所得谷,赈救贫乏。”②
《寻阳记》曰③:“杏在北岭上,数百株,今犹称董先生杏。”
《嵩#guoxue666-com;山记》曰④:“东北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烂然黄茂。自中国丧乱,百姓饥饿,皆资此为命,人人充饱。”⑤
史游《急就篇》曰:“园菜果助米粮。”⑥
按杏一种,尚可赈贫穷,救饥馑,而况五果、、菜之饶,岂直助粮而已矣?谚曰⑦:“木奴千,无凶年。”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谷也。
杏子人,可以为粥⑧。多收卖者,可以供纸墨之直也。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