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 相牛、马及诸病方法 第2节原文解释
【翻译】
役使牛马,酌量它所能负荷的力量;天冷天热和饮水喂料,适应它们的天性: (这样#-666ff;理饲养管理,)如果还不膘肥壮实、健康繁息,那是从来没有的。像金日这样被俘虏的外族#-666aa;,像卜式这样老百姓出身的#-666aa;,因为养马养羊养得肥壮,后来都做到了宰相。又像公孙弘和梁伯鸾,都是放猪的,可是公孙弘也做到了极品的#-666aa;臣,地位和名誉都很#guoxue666-com;,梁伯鸾清高的名声传遍天下,千万年也受人尊敬。还有,宁戚由于喂牛被人家赏识,马援也因养马起家。这些人无一不是从近到远,从不出名到很出名的。啊!年轻的百姓们,怎么可以不努力育养呢!所以牧童说:“羊要去掉乱群的,马要除掉害群的。”卜式说:“不但是牧羊,治理老百姓也是这样。按一定的时间工作或休息,个别捣乱的一定要除掉,不要让他败坏集体。” 农谚说:“瘦牛弱马,寒食前一定倒下。”这是说冬季饲料不够吃不饱,因而瘠弱,到春天一定会死。 所以务必要喂得充足饱满,调理#-666ff;宜。
陶朱公说:“你想要快快致富,该养五种母畜。”指牛、马、猪、羊、驴五种母畜。这样看来,育养母畜是快速致富的窍门。
《礼记·月令》说:“三月 ……让累牛、腾马与母畜交配,把母畜放到公母#-666ff;群的牧场中去。”(郑玄注解说:)“累、腾都是公畜爬配的名称,(所以累牛就是公牛,腾马就是公马)。这个月进行牛马交配。” “五月 ……牧放母马单#-666ll;成群,把公马拴系起来。”注解说:“母马已经怀孕,不再发情,但是(公)马的冲动还会有的,恐怕它踢伤或咬伤母马和胎儿(,所以要拴起来)。” “十一月 ……牛、马和其他家畜,如果还有放任着在外面的,任何人都可以收去,不算犯法。”注解说:“《王居明堂礼》就说过:‘十月命令农家必须收聚积蓄完毕,把牛马全都收回来拴着。’”
凡驴、马初生出的小驹子,忌灰气;碰上新出炉的灰,就会死。已经被雨淋过的灰,不忌。
马①: 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666kk;,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
凡相马之法,先除“三羸”、“五驽”,乃相其余。大头小颈,一羸;弱瘠大腹,二羸;小胫大蹄,三羸。大头缓耳,一驽;长颈不折,二驽;短上长下,三驽;大髂 枯价切 短胁②,四驽;浅髋薄髀③,五驽。
骝马、骊肩、鹿毛、□马④、、骆马,皆善马也。
马生堕地无毛,行千里。溺举一脚,行五百里。
相马五藏法⑤: 肝欲得小;耳小则肝小,肝小则识人意。肺欲得大;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心欲得大;目大则心大,心大则猛利不惊,目四满则朝暮健。肾欲得小⑥。肠欲得厚且长,肠厚则腹下广方而平。脾欲得小;膁腹小则脾小⑦,脾小则易养。
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马也: 皆可乘致。致瘦欲得见其肉, 谓前肩守肉⑧。 致肥欲得见其骨。 骨谓头颅。⑨
马,龙颅突目,平脊大腹,重有肉⑩: 此三事备者,亦千里马也。
【注释】
①“马”这条和下面“三羸五驽”条,与《初学记》卷二九及《御览》卷八九六引《伯乐相马经》文基本相同;《御览》所引还有下面的“马生堕地无毛”条。《要术》下文相马眼、耳、鼻、口等文,亦错见于二书所引《伯乐相马经》。启愉按: 《要术》所载相马文,颇为繁琐、零乱,重复既多,也间有出入,与他篇大异。“马”这条以下大致是总论性的整体相马法,“‘水火’欲得#-666dd;”以下则#-666dd;相各部位。但这部#-666dd;分相法又与下文“相马从头始”以下的分相法重出,而后者特详,反映各成系列,其来源不同,特别是后者迷信白章和旋毛,而前者无一字涉及。再下面“久步则生筋劳”以下,则又回头讲役用法和饲养法。《伯乐相马经》是托伪之书,《世说新语·德行》“庾公(亮)乘马有‘的卢’”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到该书,其说与《要术》的“的颅”白章说相同。《隋书·经籍志三》五行类著录“《相马经》一卷”下注云,梁有《伯乐相马经》二卷,亡。《旧唐书·经籍志下》农家类著录“《相马经》一卷,伯乐撰”,则伯乐书在唐开元间征集遗书时又有征得。奇怪的是:《要术》最可贵的特点是引书都标明出处,可就是本篇没有一处标明出处,虽然那时有《伯乐相马经》,也有宁戚、王良、#guoxue666-com;堂隆三种《相牛经》,似乎贾氏根本没有看到或根本没有用它们,否则大量资料不会不标明出处。从本篇资料的繁杂交错看来,怀疑其中大部分是后#-666aa;插进去的。《相马经》最初只一二卷,可到隋代诸葛颖等的《相马经》,猛增至六十卷,只相马一项,“浩瀚”如此,诸葛颖曾任隋炀帝时著作郎,其为汇录各家相马之说,可想而知,而庞然芜杂,在所难免。想不到本篇也是这样繁杂无章,恐怕贾氏不致如此。
②髂(qià): 髂骨,即腰下腹部的侧骨。
③髋(kuān): 髋骨,通称胯骨。 髀(bì): 股部,大腿骨。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