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第五十七 第2节原文解释
〔13〕羊爱干燥清洁的环境,放牧宜于高燥地方,经常漫水会引起蹄部发炎,乃至蹄叉腐烂。
〔14〕羊要缓缓地赶着走,让它边走边吃草,有利于吃饱长膘;不要赶得太快,羊只顾走路来不及吃草,就会瘦;也不要停止不赶,羊在同一草地吃草,草吃光了就没有好草吃了,也会消瘦,而且还会破坏牧草的生长。坌(bèn),聚积。蚛(zhòng),被虫咬,这里指呼吸道感染而引起脓肿。颡,借作“嗓”字,即嗓子(喉咙)。指赶得太快,尘土飞扬,而呼吸急促,吸入较多的尘土,因而引起呼吸器官疾病。
〔15〕将羊早些放出也是有条件的,春夏季节有露水的日子,也不宜早放,因为羊往往贪吃吃口好的露水草,因而引起腹胀。但对泌乳母羊准备挤乳供食用的,例外。
〔16〕“软”,各本及元刻《辑要》引同,《学津》本从殿本《辑要》引改作“和”。惟“软”也写作“”,跟“暖”的异写字“
”相像,容易缠错,“软”也可能是“暖”字之误。
〔17〕《养生经》: 《崇文总目》著录有《养生经》一卷,陶弘景撰。但《梁书·陶弘景传》不记陶著有《养生经》。其书已佚。
〔18〕渐(jiān): 沾湿,浸润。
〔19〕圈(juàn): 喂养家畜的棚栏。
〔20〕挟蹄: 蹄部炎症引起的蹄壳变形狭窄症。
【翻译】
常常留下腊月、正月生的羊羔作种羊,最好;十一月、二月生的,次之。不是这几个月生的,被毛必然焦卷没有光泽,骨骼也细小。所以会这样,是逢寒遇热的缘故。(具体说,)八、九、十月生的,虽然母羊还有秋肥过来的一定优势,但到了冬季岁暮的月份,母乳已经枯竭,可是青草还没长出来,接济不上,所以羊羔长不好。三月、四月生的,虽然有又多又嫩的草,可是羊羔还不会吃,整天吃着热奶,所以也不好。五、六、七月生的,(天气既热,又吃热奶,)两热相逼,这是不好之中最不好的。只有十一月到二月这四个月生的,母羊奶水丰足,膘肥体壮,虽然没有青草,身躯并不羸瘦;到奶水刚刚吃尽,就有春草接济上,所以羔子长得很好。
大致说来,十只羊里面,有两只公羊是#-666ff;适的。公羊太少,母羊不容易怀孕;公羊太多,又会搅乱羊群。没有怀孕的母羊必定消瘦,消瘦后不但不能繁息后代,本身过冬可能死亡。 公羊没有角的更好。有角的公羊喜欢用角觝触,这是伤胎的主要原因。
准备上厨房供食的,应该加以阉割。阉割的方法: 生下来十多天,用布裹着睾丸,咬碎它。
牧羊#-666aa;必须是(身体健康、)性情委婉随和的老年#-666aa;,能够使羊群边走边吃和休息都有#-666ff;宜的时间,护理也适应它的本性。卜式说,管理老百姓,不是和这个正是一样吗?如果让急性的#-666aa;或者小童儿去牧放,那么,羊群阻拦约束不住,一定有打伤的危害;或者贪着自己游玩,不好好看管,会有狼犬咬伤叼走的灾难;懒惰停下来不赶着吃草,便没有肥满充实的道理;不照顾好休息好,羔子有死去的祸害。 惟有离水远些为好。两天让羊喝一次水。喝水次数过多,会伤水,鼻子出脓。 缓缓地赶着走,不要停息下来。停息下来就吃不到好草,羊便瘦了;赶得太快,尘土飞扬起来,会引起“蚛颡”病。 春夏二季,早上可以早些放出;秋冬二季,早上宜于晚些放出。春夏二季天气(暖和),所以宜于早放;秋冬二季有霜露,所以宜于晚出。《养生经》说:“春夏要起得早,随着鸡叫起身;秋冬要起得晏些,必须等到太阳出来。”道理是一样的。夏日天气酷热,必须要有阴凉的地方;假如日中不避开炎热,尘土和汗水浸染身体,到秋冬之间,必然诱发疥癣。七月以后,有了霜露冷气,必须等到太阳出来之后霜露消解了,然后放出;不然的话,遇着毒气,使羊口上生疮,肚腹发胀。
羊圈不嫌近,必须同住房相连,并且要对着羊圈开着窗。所以要这样,是因为羊的天性懦弱,没有抗御暴力的能力,万一狼进了圈,可能全群覆灭。 在北墙外边披搭一个厂棚。如果盖成屋,太热,热了羊会生疥癣。而且在屋里住惯了习惯于暖和,一旦冬天到田野里去,尤其#-666mm;受不了寒冷。 圈里面要把地面填#guoxue666-com;,开通出水口,不要让地面有积水。两天扫除一次,不要让粪秽堆积着。有粪秽会使羊毛受污染,有积水会生挟蹄病,睡在湿地就会腹胀。 圈里面须要靠墙竖立木栅栏,要四周都竖着。这样,羊不揩擦墙土,毛自然经常保持洁净;如果不竖立栅栏,羊揩擦墙土,泥土和汗里的盐#-666dd;相黏,毛都结成了块。再者,竖着的栅栏高出墙头的,虎狼就不敢从上面闯进来。
羊一千口者,三四月中,种大豆一顷杂谷,并草留之,不须锄治。八九月中,刈作青茭〔1〕。若不种豆、谷者,初草实成时,收刈杂草,薄铺使干,勿令郁浥。(豆、胡豆、蓬、藜、荆、棘为上;大小豆萁次之;高丽豆萁〔2〕,尤是所便;芦、薍二种则不中〔3〕。凡乘秋刈草,非直为羊,然大凡悉皆倍胜〔4〕。崔寔曰“七月七日刈刍茭”也〔5〕。 既至冬寒,多饶风霜,或春初雨落,青草未生时,则须饲,不宜出放〔6〕。
积茭之法: 于高燥之处,竖桑、棘木作两圆栅,各五六步许。积茭着栅中,高一丈亦无嫌。任羊绕栅抽食,竟日通夜,口常不住。终冬过春,无不肥充。若不作栅,假有千车茭,掷与十口羊,亦不得饱: 群羊践蹑而已,不得一茎入口。
不收茭者: 初冬乘秋,似如有肤;羊羔乳食其母,比至正月,母皆瘦死;羔小未能#-666ll;食水草,寻亦俱死。非直不滋息,或能灭群断种矣。 余昔有羊二百口,茭豆既少,无以饲,一岁之中,饿死过半。假有在者,疥瘦羸弊,与死不殊,毛复浅短,全无润泽。余初谓家自不宜,又疑岁道疫病,乃饥饿所致,无他故也。人家八月收获之始,多无庸暇,宜卖羊雇人,所费既少,所存者大。传曰:“三折臂,知为良医。”〔7〕又曰:“亡羊治牢,未为晚也。”〔8〕世事略皆如此,安可不存意哉?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