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齐民要术》 > 养鱼第六十一 种莼、藕、莲、芡、芰附 > 第2节

养鱼第六十一 种莼、藕、莲、芡、芰附 第2节原文解释

《本草》云:“治痟渴、热痹。”又云:“冷补,下气。杂鳢鱼作羹,亦逐水而性滑。谓之淳菜,或谓之水芹。#-666hh;食之家,不可多噉。”

【注释】

《南越志》: 《隋书》、《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旧唐《志》题沈怀远撰。沈怀远,南朝宋、齐间#-666aa;,因罪被谪徙广州。465年北归,任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令。沈在广州十余年,以其所见的草木禽鱼等异物而写成此书。书已佚。

石莼: 石莼科的石莼(Ulva lactuca),绿藻类植物,生于浅海中,附生于岩石上。虽有“莼”名,实与莼无关。莼即睡莲科的莼菜(Brasenia schreberi),水生宿根草本。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黏液。春夏季可作蔬菜,秋季老,叶小而微苦,作猪饲料。

见《诗经·鲁颂·泮水》,“言”作“薄”。

“毛云”指毛《传》,文同。茆(mǎo),有两种解释。毛《传》等解释为凫葵,是龙胆科的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也作“荇菜”,多年生水生草本。叶卵圆形,背面带紫红色,似莼叶。《诗义疏》等解释有不同,说是莼菜。

《诗义疏》与《诗经·泮水》孔颖达疏引陆机《疏》有不同,其最大不同处为“与葵相似”,陆《疏》作“与荇菜相似”。按:“荇菜”即莕菜,和莼菜更相像,陆《疏》所说更#-666ff;适些。但二书都以莼菜释“茆”,则二者相同。陆《疏》即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金抄、明抄作“亦”,他本作“赤”,孔引陆机《疏》亦作“赤”。按: 葵叶不圆,手也不圆,不应言“亦”,而莼叶卵形至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带紫色,字应作“赤圆”。

汋(yuè): 通“瀹”,煮。“美”,仅金抄作此,同孔引陆机《疏》,他本均作“羹”,“滑羹”不词,误。

痟渴: 即消渴,中医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热痹: 中医病名,痹证的一种,由风寒湿邪久郁化热而引起,有关节红肿热痛,发烧怕冷,汗出口渴等症状。

“又云”,见于陶弘景注,但无“谓之淳菜,或谓之水芹”句。莼,别名“水芹”,各书未见,疑“水葵”之误。“冷补”连读,据唐孟诜《食疗本草》:“虽冷而补。”#-666hh;食之家,#-666hh;食的#-666aa;。指#-666hh;食金石矿物药物等以求“长生”的#-666aa;,在两晋南北朝时特别盛行,热毒发作多有癫狂致死者。

【翻译】

《南越志》说:“石莼,像紫菜,但颜色是绿的。”

《诗经》说:“好快乐呀在那泮水,采呀采呀采那茆菜。”毛《传》说:“茆,是凫葵。”《诗义疏》说:“茆,跟葵相似。叶片像手掌大小,赤色,圆形,有黏滑的液汁,掐断拿在手里,滑得捏不住。茎像筷子粗细。茎叶都可以生吃,也可以在沸水里焯一下吃,黏滑,味道好。江南#-666aa;叫作莼菜,或者叫水葵。”

《本草》说:“莼,治消渴、热痹。”又说:“虽冷而补,下气。和在鳢鱼中作羹,也可以逐水,性质滑。叫作淳菜,或者叫水芹(?)。#-666hh;食的#-666aa;,不可多吃。”

种莼法: 近陂湖者,可于湖中种之;近流水者,可决水为池种之。以深浅为候: 水深则茎肥而叶少,水浅则叶多而茎瘦。莼性易生,一种永得。宜净洁;不耐污,粪秽入池即死矣。种一斗余许,足以供用也。

种藕法: 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种莲子法: 八月、九月中,收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子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蒂头平重,磨处尖锐。泥干时,掷于池中,重头沉下,自然周正。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既坚厚,仓卒不能生也。

种芡法: 一名“鸡头”,一名“雁喙”,即今“芡子”是也。由子形上花似鸡冠,故名曰“鸡头”。 八月中收取,擘破,取子,散着池中,自生也。

种芰法: 一名菱。 秋上子黑熟时,收取,散着池中,自生矣。

《本草》云:“莲、菱、芡中米,上品药。食之,安中补藏,养#-666nn;强志,除百病,益精气,耳目聪明,轻身耐老。多蒸曝,蜜和饵之,长生#-666nn;仙。”多种,俭岁资此,足度荒年。

【注释】

一斗: 不明所指。现在有的地方以石、斗作为土地面积单位,但《要术》无此例,未悉何指。

藕根节头: 指藕的先端的二三节,连带顶芽,非指藕节。

芡: 睡莲科的芡(Euryale ferox),花梗多刺,顶生一花。花后花托长大,结成球形多刺的果实。顶部宿萼闭#-666ff;而成嘴状,全形像鸡头,故名“鸡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货殖第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