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缹 方九切 法第七十七 第2节原文解释
作悬熟法〔13〕: 猪肉十斤,去皮,切脔。葱白一升,生姜五合,橘皮二叶,秫米三升,豉汁五合,调味。若蒸七斗米顷下。
【注释】
〔1〕自此条以下七条,均《要术》本文,从用语和叙述法上,一看即明。缹(fǒu),少汁温火煮叫作“缹”,像现在的“焖”。段玉裁注《说文》“,炮炙也”说,微火温肉就是所谓缹,今俗语也叫焖。据下篇《食经》文,
、腤也可叫缹。又,缹有炮炙义,“胡炮肉”就是一种炮炙法,故列入本篇。
〔2〕“四方寸”,无论作四个方寸或四方各一寸讲,都不通,本卷《作鱼鲊》“作干鱼鲊法”有“方四寸斩”,应倒为“方四寸”,即四寸见方。然后切成片(“板切”)。
〔3〕白: 白酒,颐白酒、白醪酒之类,不是蒸馏白酒,《要术》中没有。
〔4〕板切: 指切成稍厚的片,不是放在板上切。板切和“藿叶切”、“薤叶切”都是指片的宽度,后二者较薄,而板切较厚。
〔5〕(yuàn): 饱,厌腻。
〔6〕燠(yù,又ào)肉: 即卷九《作奥糟苞》的“奥肉”,是一种油煮油浸极油腻的油焖白肉,但这个缹肉是“走油扣肉”,所以可以恣意餍食,胜过油焖腻肉。
〔7〕上文作“瓮”,此处作“盆”,当有一误。
〔8〕涑,作“漱”解。疑为“溲”的讹字。
〔9〕炮: 裹着烧炙。古以泥涂煨熟为炮。今有“叫化鸡”,即以烂泥涂毛鸡煨熟者。这里是裹在羊肚中烧烤,也是一种“裹烧”。大概也是从少数民族传进来的。
〔10〕明抄等作“细菜”,院刻等作“细叶”。“缕切”是切成细条,疑应作“细丝”。
〔11〕“净洗羊肚,翻之”: 启愉按: 羊肚应指羊百叶,其黏膜面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叶瓣,必须翻过来才能洗洁净(凡肠、肚皆然)。大概这里所谓洗洁净,是已经这样洗过,因为这是通常必需的操作,所以略去不说。那么,原文翻转来应是第二次翻,就是翻回去使叶瓣一面仍在里面。否则,叶瓣面露在外面,放在土坑中又盖上灰火烧烤,粘满灰土怎么能吃?又,羊肚没有放进容器里烤,也是很特别的。
〔12〕“盐、肉”,各本同,应是“盐、豉”之误。“皆口调和”,应在“蒸”字上。仅调此肉之味,无可“皆”,应衍。改后为:“清酒、盐、豉,口调味,蒸。熟 ……”
〔13〕《北堂书钞》卷一四五引《食经》有“作悬肉”云云,名称与作法与本条显有不同,本条非《食经》文而出贾氏。
【翻译】
缹猪肉的方法: 将猪煺治干净后,再用热水遍体洗过,毛孔中就有垢污出来,用草尽情地揩拭,像这样洗拭三遍,洗刷到洁净。破开成四块,在大锅里煮。用杓子撇出上面浮着的油脂,另外盛在瓮子里;再稍稍地加点水,多次地撇出浮油。油撇尽了,取出来,破开成四寸见方的脔,换水再煮。搁下二升酒,解去猪肉的腥臊气味—清酒、白酒都可以用。假如没有酒,可以用酸浆水代替。加水,撇油,一如上面的方法进行。油撇尽了,腥气也没有了,捞出来,再切成稍厚的片,放在铜锅里“缹”,方法是: 一层肉,放上一层擘成条的葱白、整颗的豆豉、白盐、生姜和花椒,这样一层层地依次布放完了,就下水缹焖。肉焖到呈现琥珀色就停止。这缹肉可以恣意吃饱,也不会嫌油腻,胜过燠肉。如果想要放进冬瓜、甜瓠子,可以在铜锅里铺肉的时候放下去。撇在(瓮子)里的油脂,白练般像珂雪一样的洁白,可以供作其他用途。
缹小猪的方法: 一只十五来斤重的肥小猪,用三斗水,三升甜酒,一起煮到熟。拿出来,擘开肉。拿四升稻米,炊作一馏饭,加上一升生姜,两片橘皮,三升葱白,下豉汁一起溲和到
饭里,作为糁,再下酱清汁调味。(然后连同小猪肉一起)蒸,蒸到炊熟一石米那样的时间,取下来。
缹鹅的方法: 肥鹅煺治洁净,剖开,切成二寸长的脔。比例是十五斤鹅肉,用四升秫米作糁—先炊一馏为饭,像缹小猪的方法;炊好了,和上豉汁、橘皮、葱白、酱清汁、生姜,一起蒸。蒸到像炊熟一石米的时间,取下来。
胡炮肉的作法: 用肥白羊—生下满一周岁的,杀死,趁新鲜缕切成细(条),羊脂也这样切。加上整颗的豆豉、盐、擘开的葱白、生姜、花椒、荜拨、胡椒,调和到#-666ff;适口味。将羊肚洗洁净,翻转来,把切好的羊肉和羊脂装进肚里,到快要装满时为限,再缝好羊肚口。掘出一个中空的烧火坑,用火把坑烧红,拿掉灰和火。拿羊肚放进坑里,依旧盖上灰火,再在上面烧火,烧到炊熟一石米那样的时间,便熟了。吃起来非常香美,不是一般的煮肉或烤肉可比的。
蒸羊肉的方法: 切成条的羊肉一斤,用豉汁调和,加上一升葱白,一起蒸。熟了,取下来,可以吃了。
蒸猪头的方法: 用新鲜猪头,去掉骨头,煮一沸,用刀切细,在水里整治洁净。加清酒、盐(、豉),调到口味#-666ff;适,上甑中蒸。蒸熟了,放上干姜和花椒吃。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